你要给2016年打几星?

2017-02-09 16:03
看天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英国文学差评乔纳森

● 有次记者问乔纳森·弗兰岑,为什么在小说里设置那么多性爱描写。乔纳森坦白地说,“万一没有了密谋的中西部主角,或是可怕的地震,你就需要其他内容来驱动情节”,而性,充满欲望又刺激,是情节设计的良方。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的。但现实中,写好性,并不容易。《英国文学》最近又评出了“年度最差虚构文学性描写”(注意断句),意大利作家、诗人艾瑞·德·卢卡凭借《幸福前一天》,赢得了这项荣誉。获奖的具体内容就不写了,反正也没多吸引人。正如杂志点评的,读者拿起书本来想看这些情节,“都被各种荒唐的抽象修辞给打断了”。据媒体报道,这个奖项已经举办了24届,从1990年就开始,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美国作家厄普代克都曾入围——尤其是厄普代克,四次入围,以致到2008年,评委们实在不好意思,特意给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以肯定他在这个领域的卓越贡献。

俄罗斯沃罗涅什烦人田鼠爬到雪人身上,咬噬胡萝卜做成的鼻子。连吃带玩,它们也很开心

● 2016年底,中国电影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张艺谋、王家卫两位大导演的作品也都收获了很多差评。然后,一股舆论风起,竟把矛头指向了豆瓣电影和猫眼影评,说因为他们的机制带来了很多不客观的差评,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云云。可惜村上春树不会这种招式,否则可以把自己拿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归咎于《英国文学》了。《人民日报》评论部大概是看不下去了,终于在公号里发了篇评论,核心要点是劝“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打一星的肚量”。这其实还挺难的。真能有这种肚量,很多中国电影也不会这么差。肚量这种东西,并不是说有就能有,它源于真正的自信。只有真的相信自己作品的人,才不会依靠别人的评价烘托成败。懦弱无能者,只能接受那些丑陋的、愚蠢的和虚有其表的东西,以此来获得安全感。

● 在过去几十年的人生中,有多少人曾嘲笑过我吃饺子的习惯,又有多少人给我的饮食品位打差评?我生气了吗?没有。那天我翻十几年前的日记才发现,年轻时我追女生,给她买的饭都是饺子。结局自然是不好的,但我相信这并不是我的问题,有些能力,并非所有姑娘都能欣赏。只要我继续吃下去,同一锅饺子,也一定能品味出四种味道来。只要能持久做一件事,总会得到回报。就像英国一位叫Arthur Boyt的老爷子,他从13岁开始,就喜欢去寻找路上被撞死的动物,把它们的尸体带回家吃掉。64年里,他吃过的动物五花八门,鼬鼠、刺猬、驯鹿、蝙蝠、狐狸、水獭等等,他并没有从此成为著名美食家,但从中收获了不少乐趣。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样,烹饪并吃过这么多肉类呢?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蝙蝠的味道啊!

● 吃肉总是一件开心的事,那些过不了差评坎儿的人,倒是可以通过这个办法解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布了一份成果,他们发现社会自卑感会使人渴望更多的食物,尤其是高脂肪食物。这也意味着,这些人大快朵颐时,一定程度上能安慰受伤的心灵。虽然实验里,志愿者多是因经济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低下而产生自卑心理,但那种在差评下hold不住的自卑,汹涌而无处发泄的恼怒,应该也可以通过这种途径舒缓。多吃肉,就不会那么敏感了。虽说这不是什么好办法,但从食物里获得安全感比告恶人状、挥道德棒好多了。

● 2016年才刚刚过去,有时候我们还会想起它,在我看来,这一年,也就打个一星,最多两星,也算得上差评了。尤其是在一年即将结束的那段时间,各种沉重的事情更是拉低了整体评分。所以,大家为了能新年快乐,抓紧时间吃顿好的吧——比如,一份肉馅饺子。

猜你喜欢
英国文学差评乔纳森
战略变革的三条路径
一颗热爱自由的心
政务服务差评容不得“电商式质问”
书与人
差评
英美文学的历史与发展研究
英国文学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9—20世纪英国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类别浅析
差评
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