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男人?高星级酒店男性职员的性别气质建构

2017-02-09 13:53蔡晓梅何瀚林
旅游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绅士广州

蔡晓梅++何瀚林

[摘 要]在转型期的中国,随着男性与“男性危机”的焦虑,“如何成为男人”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学术问题。该研究以广州市高星级酒店男性职员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讨高星级酒店男性职员的性别气质建构过程,发现酒店男性职员通过职业规训逐渐从“被动的绅士”演变成“主动的绅士”;通过“他者”规训逐渐从“形式美的绅士”蜕变成“内涵美的绅士”;通过“自我”规训,完成“全方面的绅士化”建构。研究呼应了男性气质身份政治的结论,同时补充了男性气质建构的内涵,认为男性气质建构是一个与空间、职业互动的过程,回应了“如何成为男人”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在实践方面,研究对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星级酒店;男性气质;性别;绅士;广州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7)01-0042-12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7.01.010

引言

在传统的性角色理论中,男性被定义为追求成功、拥有自信、在性行为上处于主动地位等的形象。学者普遍认为,“男人”不只是一种性别,更应是一种社会角色和责任。因此,在传统社会中,男人被界定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承载者和社会道义的承担者。但随着“花样美男”时代的到来,这种认知也遭受巨大冲击——与阳刚之气迥然不同的妩媚妖艳更受众人的追捧,愈来愈多的男性形象开始变得女性化、异质化。这种与传统男性认识的背离也引发了社会对男性身份的焦虑和认同的担忧。社会媒体充斥着对男性及“男性危机”的焦虑[1],并进一步导致了一些学术著作的产生,以寻求社会科学关于所谓“男性危机”的见解[2-3]。学者首先否定和批判了基于“生理性别”理论的传统男性认识论,并指出了性别认同的历史和地理特殊性,有关性别的社会建构论开始显现。学者指出,性别及性别气质都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不同的环境塑造着不同的性别气质。

然而,在中国的语境下,诸如酒店、社工等服务性行业中的男性职员的性别身份依然是被社会大众所诟病的对象,高星级酒店等服务空间被认为是承载“男性身份危机”的场所。因此,本研究以高星级酒店中的男性职员为研究对象,援引西方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地理学等学科中有关“男性气质”与“性别认同”的相关理论,从空间和社会建构的角度,分析诸如酒店等服务性行业和后现代消费空间是如何规训男性职员的性别气质的,男性气质在这样的空间中具有怎样的变化和重塑。研究尝试建构微空间男性气质研究的框架,建立国内地理学男性气质研究与西方学术界的理论对话,并补充与完善西方语境下男性气质研究理论,同时也为国内酒店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1 研究回顾

虽然目前西方学术界关于“男性气质”的概念尚无一致定义,但关于男性及男性气质的研究却早已开始,并经历了从生理学模式到人类学模式再到社会学模式[4]的漫长演变。且随着地理学有关性别研究的介入,男性气质的研究开始进入了“社会建构模式”(social constructionist model)时代。学者逐渐将空间理论引入男性气质的研究中,提出男人不是生来的,而是创造的,男性很积极地构建了自己的男性气质的论断。由此,男性气质的定义也由聚焦于性/性别生理系统发展到强调男性气质的历史性和地理性差异(空间性)上来[5],学者逐渐开始关注男性气质的时空演变过程。

早期地理学关于男性气质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对男性气质空间属性的解释及对性别气质多元化的解读。男性气质既具有时间性,又具有空间性[5],它是多元化的、多样的、因空间而异的[5-6],同时又是不稳定和矛盾的,而不是统一的和单一模式的男性气质[7-8]。它是“依据适合一个人的性范畴态度以及活动规范化的概念来管理这个人行为的一种活 动”[9]。而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Conell在《男性气质》(Masculinity)一书中将实践中建构起来的男性气质分为4种类型:支配性、从属性、共谋性和边缘性,这些类型均是男性气质的不同表达方式,它们共同建构着现代西方社会性别秩序中主流的男性气质模式,以及其相关的实践和关系等[10]。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新文化地理学的发展以及城市地理对性别研究的深入,使得男性气质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和走向。研究不再将男性气质固封于某一种既定的特性和本质框架之下,而是聚焦于更多元的男性气质内涵,论证不同的男性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社会性地建构具有历史和空间特色的男性气质,并进一步指出,空间环境决定了男性气质的特点[11]。因此,有关城市男性气质的研究则见证了男性气质研究由固封的性别气质研究向男性身份与认同解读的转变。

西方有关服务业男性性别气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那些跨入非传统男性行业工作中男性的身份和气质问题,如医护业[12-14]、社会工作[15-16]、酒店餐 饮[17-19]等。学者指出,男性从事女性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一个重要的方面可能会对男性气质和男性身份有着不同方式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首先,这些带有严重女性色彩的服务性工作,男性职员也被要求学习温顺、顺从、同情心等“女性化”的技能[20-22],而这会把他们建构成女性化的职员[23];其次,服务性工作通常被社会主流话语归为是一种“苦活、脏活”[24],而且面临着待遇不高,地位低下[23-25]的困境,因而被认为是不适合男性的工作[26]。因此,Williams指出,在非传统男性职业中工作的男性,经常被冠以不是男子汉的诟病,同时,他们自身也表示让自我与他人确信他们也是男子汉实属困难[27]。因此,学者指出,比之传统岗位上的男性,在非传 统岗位上的男性趋向于表现出较少的男性性别 类型[28-29]。

可见,性别研究作为国外人文地理学跨界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话题,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而国内有关性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30-31],关于男性及男性气质的探讨比较少。不可否认,对男性气质进行空间性解读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城市高星级酒店作为极具男权色彩的消费空间,其典型服务性使得其内的男性职员受到来自多方话语的身体压迫及气质影响,为有关男性气质的微空间解读提供了很好的分析素材。因此,本研究以广州城市高星级酒店为案例,从男性气质社会建构理论视角来探究微空间下男性气质的建构与演变,以期丰富和推动有关服务业男性气质研究,也为转型期有关酒店男性职员性别气质的误解和偏见予以学术上的纠正。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案例地

研究选取广州市高星级(四星及以上级别)酒店为案例地。广州是中国最先开放的城市之一,也是现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服务业十分发达,且思想开化程度相对较高。根据广东省星级酒店名录,截至2015年1月,广州共有白金五星酒店1家,五星级酒店22家,四星级酒店41家。本研究主要选取了广州市的3家国际品牌酒店(海航威斯汀酒店、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和2家本土酒店(广州恒大酒店、白天鹅酒店)共5家五星级酒店的职员作为调研样本。本研究选择以上案例地主要是兼顾国内和国际品牌酒店和可进入性及资料收集的便利性等,研究尽力做到样本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环境的差异性,以便全面反映高星级酒店男性职员性别建构的过程。高星级酒店作为舶来品,其所建构的“绅士化”空间对本土文化语境下男性的传统气质有着剧烈的冲击和影响;同时,高星级酒店作为浓缩的社会,其多元的工作内容需要有男性职员的参与。因此,高星级酒店不仅仅具有非传统男性行业的普适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2.2 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深度访谈与文本分析。研究者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期间对研究中所选的5家五星级酒店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于2015年4月至5月进行了相应的补充调研。调研内容主要有酒店实地考察、非参与式观察以及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第一手数据,并与访谈者建立网络好友关系,并在访谈后收集与访谈者相关的网络博客信息等二手资料。同时,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不仅局限于高星级酒店中的男性职员,同时还涵盖了女性职员,以及酒店消费者等酒店内活动的多元主体,他们均与酒店男性职员有较为深入的社会互动,不仅对酒店男性职员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对酒店男性职员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研究共访谈了酒店男性职员20人22人次(表1)和女性职员10人13人次,另外,还访谈了10位具有丰富酒店消费经历的顾客,他(她)们在酒店平均每年消费的时间为30天(含)以上。女性职员和酒店消费者根据访谈时间顺序,分别编码为:F-1、F-2……F-10与C-1、C-2、……、C-10。在以上的访谈过程中,综合运用了个体深度访谈(包括3人次的网络访谈)和小组焦点访谈。此外,还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对样本酒店的相关规章制度、员工手册、职员博客、网络信息、影像视频、图片等文本信息进行了深入分析,尽可能全面研究酒店男性职员的空间规训与性别气质之间的互动关系。

3 研究内容

3.1 职业规训:酒店工作要求与职员男性气质建构

众所周知,高星级酒店不仅具备着豪华、昂贵的硬件设施,同时需要有高品质的服务与服务人员保证这种豪华与高雅的文化氛围。因此,由外而内地构建酒店员工礼仪、形象,对于提高酒店的产品质量及品牌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32]。所以,酒店为员工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约束和规训办法,并以员工手册、各类规范书等具体文本信息,以及岗位培训、早会、交流等管理活动展开,最终具化到职员日常工作实践当中。

3.1.1 管理制度约束与男性气质塑造

酒店为自己的职员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规章制度,对职员的仪容仪表、行为动作、工作态度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以实现对酒店男性职员言行、举止、态度、衣着等个体行为方面的掌控,将男性职员建构成正式、整洁、绅士的外在形象。在访谈酒店里前厅部、餐饮部等一线部门的基层职员时,提到最多的就是酒店对职员仪容仪表、着装打扮的要求等。如广州某五星级酒店员工手册第4章第10节关于“个人仪表”的规定:所有员工都代表酒店形象,因此整洁端庄的个人仪表对于建立良好的宾客关系至关重要。员工应随时保持干净整齐的形象,并遵守以下的行为准则:

[个人卫生:\&员工必须每天刷牙,保持口腔及呼吸口气的清洁\&内衣:\&内衣的图案或颜色不得透出制服外\&袜:\&男员工:暗色的短袜

女员工:自然色的没有走线或没有洞的丝袜\&制服/上班着装:\&制服/上班着装保持干净、得体,并着装整齐,不得有洞,纽扣掉落或松垮衬衫、外套应扣上纽扣,衣袖不得卷起\&\&……\&指甲:\&指甲修剪整齐,保持清洁,涂自然色的指甲油\&首饰:\&除了样式简洁的手表、结婚戒指和女员工的小耳环外,不得在穿着制服时佩带其他珠宝等首饰

女员工:每个耳朵上只可戴一个耳环,且不可以戴悬垂式的耳环

男员工:不可戴耳环\&]

——广州某高星级酒店规章制度节选

规训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微观权力,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除了规章制度之外,还需要如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等发挥其效用[33]。由于酒店的规章制度影响作用往往是暂时性的、易变的,酒店还会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强化酒店对职员的规训力度和效果。“入职之后都会有培训的……告诉你怎么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的不好会有什么结果什么处罚等,都会具体和你说明,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在培训中啊,工作中啊,一点点形成的……”(访谈者M-10)。酒店的培训、早会、例会等为酒店提供了监视、裁决以及检查男性职员的机会和具体方法。这种监视往往是隐性的,如通过职员早会中的工作盘问、经验分享等,以实现对男性职员工作的掌控和监视。同时,酒店往往会利用例会等活动进行对职员的奖惩和规范化裁决:通过将个人表现纳入一定的整体空间中,并根据规范化的标准对个体行为进行精确评估,标出差距,通过具有“矫正性”的规训权力针对性地对身体进行惩罚和奖励[34],以达到对男性职员的规训作用。“有忘记弄头发,试过几次,有几次就是不想弄;但是早会前大家看到都会相互提醒,而且进入工作区域了就会弄的很好,就不会很随意……”(访谈者M-17)。

因此,高星级酒店中的男性职员,在酒店管理制度约束下,不仅要求仪容仪表方面必须衣冠得体、干净整洁;同时个人行为必须举止大方,无不良嗜好;对客态度上也需具备礼貌谦和,稳重文雅的气质,表现出酒店男性所特有的良好修养,塑造酒店男性职员的“绅士化”形象。

3.1.2 日常工作实践与男性气质塑造

管理制度约束只是酒店对男性职员身份和形象规训的开始,而酒店工作对男性职员的塑造作用更多的是灌注在职员日常的工作当中。酒店的工作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具有工作时间长、不定时、职责多变、工作琐碎复杂、需要处理不同的需求和服务等特性[35]。一般在刚开始的时候,男性职员在酒店服务工作中的表现会逊于女性职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工作经验的累积,男性也慢慢表现出仔细、耐心、温和、健谈等诸多方面的特点:“能力方面,相对来说,细心、细节方面不会有女性做得那么细……(和之前比)和客人的沟通会好一些,会流畅很多,见得多,对客人的性格就有所了解……洞察力性格方面,刚开始内敛,然后会变得放得开”(访谈者M-2)。

酒店工作强调的是具体的服务,而这种具体的服务进一步挑战了男性职员一些传统的男性自我表达方式[36]。因为酒店服务除了需要酒店职员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外,还需要他们付出大量的“情绪劳动”,如“微笑服务”等[37]。因此,酒店关于职员要求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便是集中在对客服务的态度方面。诸如卑屈、温顺等“女性化”的态度往往能够更好地被消费者所接纳而被高度赞许[26],因此,处于这种温顺和顺从所支配的环境中,男性职员需要学习一些女性化的技能[21-22,38]。如男性职员也被要求以温柔和谦卑的态度面对顾客。“我们会要求员工(工作中)保持微笑,而且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对客人说话的分贝都有要求,还有说话的语气什么的……如果偶尔遇到不讲理的客人,都是要求不能直接顶撞客人,员工先道歉解决,不行就找领导……”(访谈者F-8)。除此之外,“容忍和委屈”是酒店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酒店客人很多时候比较敏感和挑剔,员工随时可能受到客人的抱怨和指责,压抑和伪装的情绪给酒店员工带来较大的压力[37]。“因为我们在这个社会里面,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的人可能不是很土豪,但是他会觉得他是客人,可以从这些客人的行为中看到mind(思想),他们的思考模式就是,认为我给了钱,我就可以为所欲为”(访谈者M-7)。由于受到酒店规章制度的约束,酒店男性职员即使在遇到消费者无理取闹的情况,也必须仍然保持礼貌、谦逊的态度。“投诉一般都是直接和员工抱怨,员工处理不了就会找领导……遇到投诉(我们要)先道歉,所有的岗位都是一样的,然后找办法解决”(访谈者M-5)。但是“有时候会有冲突,因为有时候可能,男性处理问题,客人一骂他,可能自尊心比较强吧,就会受打击吧,就会有:你来这里用餐,你把自己当什么,你以为自己是谁啊……这样的想法,但不会说……”(访谈者M-14)。因此,与传统男性冲动、攻击、极力捍卫自己权力的表现不同,酒店男性职员更多的是主动或被动采取隐忍、退步、主动放弃的行为和决策。随着时间的流逝,男性职员这种被动的态度逐渐转化为自我的一种无意识地约束,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成为彬彬有礼的“绅士”。

综上可知,酒店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层次、目标组合而成一种特殊的技术手段与权力类型,来实现对男性职员的规范化训练[33]。与传统男性所表现的粗狂、大气、自我的性质不同,酒店男性职员被要求尽力做到温顺、乖巧,以及情绪管理和顺从等,在外在形象与表现方面逐渐从“被动的绅士”演变成“主动的绅士”,身心合一的实现酒店的目标“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an serving ladies and gentleman(我们是为绅士淑女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访谈者M-19)。

3.2 “他者”规训:“他者”作用与职员男性气质建构

酒店男性职员不仅受到来自酒店的规训作用,同时也受到来自酒店空间中“他者1”的规训,包括女性同事、上层管理者、其他男性同事以及酒店消费者等。这些“他者”的存在,对酒店男性职员性别气质的建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主要从酒店职员(女性同事、上层管理者)以及酒店消费者两个层面探究“他者”对酒店男性职员性别气质建构的影响作用。

3.2.1 职员之间的协商与作用

国外有关男性气质的研究在讨论服务业及其他女性工作对男性气质影响的时候,往往只集中在工作本身对男性气质的影响和建构作用,而忽略了女性同事以及其他层级职员对男性职员性别气质建构的影响。地理学研究强调空间权力关系对男性身份的塑造作用,而女性及其他层级职员作为空间关系中最重要的他者,对酒店男性职员的发展和建构具有重要的协调和确认作用。

(1)女性职员的凝视和影响作用

酒店行业作为典型的服务性行业,特别是高星级酒店,目前职员的性别比例仍然是女多男少。在酒店和餐饮方面,女性的比例达到59%,而男性的比例只有41%,而国内酒店业女性所占比例则超过60%[39-40]。诸如服务员等岗位女性的比例更是高达77%[41]。因此,酒店男性职员首先面临着与众多女性职员和谐共事的任务和压力。而由于受父权制度或思想的压迫,男性被灌输了主动承担繁重棘手的劳动和保护女性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酒店中虽然女性在数量上占据着优势,但限于生理因素,工作上诸多事情往往不得不求助于男性职员。这种男女互动关系促进了男性职员对自我男性身体(体能)的认可和男性身份的认同,再现作为男人所具有的“威武”“阳刚”的男性气质。如:“女生放不下面子的就会让男人去做”“比如客人点睿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就会不好意思,就会推男生去做”(访谈者F-5),以及“像酒吧等部门,或者是晚上值班呀,查房呀,男生都有绝对的优势的……女生就比较危险嘛,所以都会叫上男生帮忙……”(访谈者F-7)等。因此,虽然男性职员处于酒店工作空间的空间管制之下,但女性职员的依赖及自我生理优势,使得男性职员在一个小的场域内,提供了建构支配型男性气质的可能。

此外,由于受女性同事存在的影响,以及日常生活交互、团队工作任务协作等其他诸方面的压力,男性也会在语言风格、做事态度等行为上做出相应调整,通过弱化支配性气质来达到与女性职员的协同共存。正如Galbraith所说,男性可能会接受一种“转型”的男性气质,而在这种男性气质中,一些传统的男性标准和价值,如野心可能会继续维持,但是传统的性别界限就会被抵制[42]。酒店男性一方面通过身体和硬气展现自我作为男性所独具的刚性、支配性的气质,一方面迫于工作和环境的压力而调节自己的特质,与女性做出广泛的妥协,而不是赤裸裸的统治或者说一不二的演示。如“语言风格上可能会稍作调整,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话,可能会留意自己的沟通风格,跟他们讲的时候会事先考虑如何表达一件事情……”(访谈者M-6),“不能说是女性化或者娘吧,可以说更斯文一点……”(访谈者M-12)。

(2)不同层级职员之间的协商与作用

由于特殊的职员等级制度,酒店不仅有严谨的职位区别,也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同一职位也会划分出不同的职员等级,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不同的权力。同时,酒店还存在着不同等级不同职位职员共事于同一空间、从事相同工作的现象。“(我们)也会做擦桌子、收拾餐具的事情;如果是很忙,什么都要做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客人愉快的用餐,如果员工忙不过来,上级都不帮忙的话,那是不可能的……”(访谈者M-12)。

因此,由于上级管理者的存在,使得酒店基层男性职员在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内也加强对自我言语及行为的约束作用,这首先体现在日常的言语交流中。“说话啊,玩手机啊什么的都有……肯定不会那么死板嘛,只要不被经理看到就行……”,“(平时休息的时候)就各种聊啊,吐槽这吐槽那,也会聊老大,但是聊的不多,隔墙有耳嘛……”(访谈者M-11)。

可以看出,由于工作和生活空间中有上级权力的介入,以及隐性监视的存在,使得基层男性职员原本的行为言语受到干预和破坏,进而使得其变得更加谨慎和细心。可以说,上级管理者的存在使得酒店基层男性职员不得不表现出男性气质中的从属性——服从和沉默。当然,这种不同层级之间支配性和从属性男性气质在酒店等级森严的工作空间下总是相对的,相对于上级对下级的支配性,则有下级对上级的从属性。

因此,酒店男性职员不同层级间相互影响其男性气质的建构。一方面,基层男性职员在上级职员权力和隐性监视的作用下,不断完成自我从属性男性气质的建构;另一方面,酒店高层职员基于对基层职员的行为示范效应,不断认同与强化自我男性气质的支配性特质。

3.2.2 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消费倾向的影响

酒店作为典型的服务性行业,其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高星级酒店的消费者市场定位为社会精英人士,其对酒店男性职员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消费实践的显性影响作用

高星级酒店的服务对象往往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素质,他们的服务要求更加细分和专业。这就要求男性职员不仅具备良好的工作心态,更要求酒店男性职员的自我内涵塑造与社会知识养成。“当然你如果会英语就更好,可以和他们(外国消费者)飙英语,不会的话就只能用手势简单交流了……如果遇到好的客人的话,他也会教你说(英语)……”(访谈者M-11)。同时,酒店职员在与此类消费者互动的过程中,也会在有意无意中进行自我知识的生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酒店复杂的服务环境和内容提供了酒店男性职员多样的社会知识习得的机会,丰富了个人社会认知以及交际能力。所以,纵然酒店男性职员平均文化水平处于较低状态,但是却拥有着较高的社会见识和素养,酒店男性也呈现出“素养高、见识广”的男性气质状态。“这一行做久了,和客人之间的沟通,会更好一点……会比以前流畅很多……长时间的话,见得多,对客人的性格就有所了解,聊几句就会知道客人大概什么性格,就可以聊不同的话题,自己在沟通方面和交流方面都有大的提升,对人的方面了解的比较多一点,各种各样的人都会见到……”(访谈者M-14)。

对于酒店男性职员而言,社会知识习得可以说是酒店消费者对男性职员的正面作用。有些时候,消费者也会反向作用男性职员性别气质的建构,但这种反向作用往往起到正面作用。“因为酒店有时候,在中国这个服务环境下,来的客人很多都不是温文尔雅的,有些是傲慢粗暴无理,如果服务员没有足够的忍耐力,很容易就控制不住,明明是他错了,他还是要指责某个职员有问题……不过,我们一般都会控制自己”(访谈者M-12)。

来自社会精英阶层的高星级酒店的消费者往往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话语权力,而在这种话语权力驱使下的个人行为及性格品质也会带入酒店空间,而消费者的这种本位主义思想以及对权力的极度追求,又与酒店的规章制度或管理支持一起,迫使酒店男性职员选择从属性的行为表现,以从属、顺从的性别身份和行为参与酒店实践过程中。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酒店男性职员向社会精英靠近的素养与能力,实现酒店男性职员从“形式美的绅士”逐渐演变成“内涵美的绅士”。

(2)消费实践的隐性影响作用

由于消费主义文化强调商品的重要性,而酒店等服务性行业其主要提供的消费商品就是服务,因此服务的质量问题及与之对应的酒店职员的服务管理问题,成为酒店建设的重点内容。由此可知,高星级酒店消费者往往更注重服务的质量,有着更高的服务要求等。而高星级酒店消费者除了会基于高规格的服务要求给予酒店男性职员直接的身体互动和行为塑造外,消费者对酒店男性职员的作用往往可以延续到更深的隐性层面,即直接参与酒店职员的管理。

高星级酒店消费者除了在消费现场与酒店男性职员存在互动以外,往往会以意见卡、消费体验等形式记录下消费过程中的体会以及更详细的要求,而这种意见卡、消费体验等,酒店则会以文本的形式保存,并由酒店某一部门(如前厅部)负责记录、收集,然后在一定的时间内转交给人事部门,由人事部门负责统一整理、提交数据库等。而这些文本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对酒店职员的投诉、批判及感谢等内容,会构成酒店对职员奖励和惩罚的依据。“客人投诉服务不够好,当然大多时候是针对某个员工,然后给张warning单(黄单),下次长记性就好啦”(访谈者F-4),员工也会接受来自管理层职员的批评或惩罚,进而做出调整和改进,“但如果同类投诉较多,那就要引起注意了,可能就涉及管理模式的问题……”(访谈者M-8),进而会从规章或制度入手,从根本上对职员产生影响;而与之相反,消费者的反馈同样会有对员工的感谢与褒奖,“之前有一个客人在我们酒店集团下的一家酒店住宿,把她的iPad落下了,然后就是好像是在一次和员工聊天的时候提到了这个,然后那个员工就记下了,然后真的就找到了,而且打电话给这个人,给她寄过去了,这个事情之后我们集团酒店每次都会拿这个案例出来分享……”(访谈者F-7)。由于酒店的惩罚或奖励均会记录在册,同时会以会议、通报或通知的形式被周围其他职员同事所了解,因此,这种后期的、偶然的惩罚或奖励实践,往往会给予酒店男性职员更大的影响作用。消费者的这种隐性的无处不在的影响作用,促使酒店男性职员,进行“全方面的绅士化”建构。

3.3 自我规训:酒店男性职员的自我主动建构作用

3.3.1 基层男性职员的身体实践与酒店男性气质建构

酒店基层职员作为酒店工作空间中权力最弱的主体,受到来自酒店规章制度、上级管理者及消费者等多重压力。而在这样的权力空间和制度规训下,基层男性职员一方面主动或被动接受着酒店空间权力对其身体、性别气质的规训作用,而另一方面也会基于自我需要积极地将自己与周围环境进行融合,从而加速自我男性气质的建构。

(1)高品质物理环境下的自我约束

酒店基层男职员除了受到酒店规章制度等直接的有形规范作用外,同时还受到酒店整个工作空间环境的无形规训作用。高星级酒店豪华的硬件设施与弥漫于内的高雅人文气息,给予工作于此的职员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影响。差异和变化是理解文化身份的关键[43],同时,文化身份也具有一定的空间政治意义[44]。当意识到自己特定的身份时,个人往往在这个身份的框架内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即在不同空间,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启动不同的身份[45]。酒店职员通过对酒店空间的凝视和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反身建构于自我的身体之上,进而积极地将自我与酒店空间产生联系,积极主动地重构自己的酒店男性形象与身份认同。如:“你想你在这样高逼格(规格)的环境下工作,那你这个人肯定要先正派起来,表现得像一个绅士,这样才能对得起这样一个工作的环境……”(访谈者M-1)。

(2)主客关系环境中的我者身份完善

酒店男性职员虽然在与消费者消费互动过程中被凝视并被动地进行自我身份建构,但同时也会根据自我对消费者这一主客关系中最重要的他者产生凝视作用,从而选择性地对自我进行启发和生产。消费者消费与接受服务的过程,也是被酒店男性职员凝视的过程。这进一步使得消费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话题以及内容等也会对男性职员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如:“那个客人会和他(男职员)聊篮球聊NBA,而且还特别喜欢跟他说一些自己的经历,说一些大道理,教他怎么做人啊……”(访谈者M-6)。“第一次操作的时候特别紧张,手一直在抖,反而客人叫我不要紧张……有的外国人还会教你说外语……”(访谈者M-3)。这种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与交流往往会对酒店职员的工作及性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导向作用。

酒店工作因为其高度的流动性而被社会主流话语认为是暂时性、过渡性的职业选择。虽然酒店工作被冠以各种不平等的标签,但事业的发展仍然是酒店男性为表达作为一个“男人”的有效途径。因此,酒店男性职员会通过对自己身体的改造而积极地将自己塑造为酒店需要型人才。如:“能够晋升当然主要是工作能力,可能我在工作上会比他更细心,比如客人想要什么、喜欢什么,都做个记录……大概就是这样咯,肯定是谁做得好谁上去……”(访谈者M-2)。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基层男性职员往往会更好地将自己融入酒店的制度和文化中,积极满足酒店对男性职员的气质要求,自我主动建构酒店式的绅士化气质,在与客人互动过程中,更多地从顾客角度出发,牺牲自我传统男性的霸权意识,在行为和性格上更加约束自己,进而表现出从属性的绅士化气质。

3.3.2 高层管理职员权力实践与身份表达

相对于酒店基层男性职员(主管及以下),酒店高层男性职员除了具备基本的酒店男性形象以外,如礼貌、绅士、温和等气质,同时也因为拥有着更多的空间权力,而呈现出不同于基层男性职员的支配性绅士化气质。

(1)高层男性职员酒店尺度支配性绅士化气质的建构

基于高星级酒店空间权利的严重分化,高层男性职员因为职位差异而享有充分的酒店空间支配权及话语权。如对空间布置、陈设、硬件设施等的管理和决策权,对下属职员的选择、奖惩等管理权,对公司层面建设的决策权等。而支配性的主要产生动因便在于此,主体凭借在阶级关系中的文化动力或权力来声称和拥有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46]。虽然并不是说拥有机构权力或大笔财富的人便具有绝对的支配性男性气质,但话语权力给予酒店男性管理层职员以支配性男性气质形构的基础和动因,如酒店高层职员通过开发自己的管理风格来重塑空间的惯习,对酒店空间及下属职员宣誓自己的权威性——男性气质获得支配性的标志 [46]。“新官上任三把火嘛,比如我们之前那个经理……说做什么改变什么政策就照他的意思进行……”(访谈者M-7),“对员工宿舍,我都希望像军人一样,我们会检查员工宿舍……我们给他们的解释就是,你们在公司里面下了班,这个就是你们自己的家,你在家里面到处脏不拉叽,这会影响到工作的行为和习惯……”(访谈者M-6)。

对职员的控制是酒店高层男性管理者展现自我权力和权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而除此之外,其工作中对消费者投诉的处理、高层级的职员之间的对话、行业间的专家交流等,都有效构建了高层职员的权威性和支配性。“遇到投诉一般都是我们先道歉,然后如果权限允许的话就按客人要求满足他就行了,如果客人不满意或者什么的,那就要找领班啊主管啊,或者是经理出来,一般经理出来,客人就不会那么嚣张,情绪就会好一点……”(访谈者M-15)。酒店高层男性职员在与基层职员和消费者互动时,一方面建构了自己支配性的男性气质,另一方面又示范和强化了酒店男性职员绅士化的内涵。“不管是对员工还是对顾客,都要表现出彬彬有礼……我们的言行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非常重要,是留住员工和留住顾客的根本……”(访谈 者M-8)。

(2)高层男性职员在超越酒店尺度层面的支配性男性气质表达

酒店高层男性职员不仅仅在酒店尺度积极建构支配性男性气质,作为酒店的管理者和代表人,也需要在超越酒店尺度层面展演支配性男性气质,如酒店的发展规划、市场战略、人力资源模式等,不仅仅需要在酒店尺度进行设计,更需要在超越酒店尺度层面进行有效的社会互动。“我们需要有敏捷的思维定位我们的客户群,还需要告诉我们的客户,酒店的品位是什么,这个时候需要我们酒店管理者亲自出马,例如主办一些活动,或者参加一些活动……所以我们在外面更要注意我们自己的形象”(访谈者M-13)。“酒店中的高管是很受欢迎的,他们都很绅士,我们所接触的一些酒管高人,都是魅力四射的,风度翩翩的……”(访谈者C-3)。

除此之外,酒店高层男性职员的性别气质更多的是表现在不同酒店之间的交流活动以及重大事件或重要消费者的接待之上。如,代表所在酒店进行酒店业界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学习,在此过程中,酒店高层男性职员的言行举止往往决定了外界“他者”对自我酒店的感知和认同。“在国内行业中,有过一些次数,有代表过酒店出去分享。在和人家交流的时候,都是行业的人与事……每个酒店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更多的是凸显一个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提升它,如何保持它。这一点上,我们酒店在过往的具体事件中,有自己的哲学……”(访谈者M-6)。

可见,酒店高层男性职员在超越酒店尺度层面的商业交流中,如社会活动、校园招聘、校企合作、培训讲座等,通过自我的行为展演,宣示酒店男性职员的性别气质与酒店特质。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立足于国内社会日趋凸显的男性身份危机以及新时代男性社会责任和意义转变的现实背景,以及国外人文地理视角下的建构主义男性气质理论背景,以广州市高星级酒店男性职员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非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文本分析、对比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酒店男性职员的男性气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对其酒店男性气质的建构、协商和展演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发现:

(1)酒店男性职员通过管理制度约束、具体的日常工作实践等职业规训,逐渐从“被动的绅士”演变成“主动的绅士”。

(2)酒店男性职员通过与女性及其他层级职员之间的空间互动,以及消费者的显性与隐性引导等“他者”规训,逐渐从“形式美的绅士”蜕变成“内涵美的绅士”,实现“全面的绅士化”建构。

(3)酒店基层男性职员通过酒店物质与人文空间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完成了从属性绅士化气质的建构。酒店高层男性职员通过酒店尺度与超越酒店尺度两个层面的自我权力和自我行为展演,实现了支配性绅士化气质的表达。

酒店男性职员在职业规训、“他者”规训以及自我规训的综合影响下,呈现出具有酒店特性的“绅士化男性气质”。研究认为,酒店男性职员的性别气质建构是多方面多维度的,既有来自酒店方面的制度与环境影响,也有来自其他同事、消费者等“他者”的作用,同时还有自我的积极建构作用。酒店男性职员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表现出外在西装革履、整洁干净,内在温柔、礼貌、幽默、见多识广的形象气质,建构了具有酒店特色的绅士化男性气质。研究呼应了男性气质身份政治[7]的结论,认为男性气质是多元的、发展的,而非固定的、单一的,不同的空间环境下会造就不同类型的男性气质。

此外,学者关于其他服务性行业,如医护业、社会志愿者等的研究指出,这些职业因为带有女性化色彩,会将工作于内的男性职员建构成女性化的职员[20-23]。本研究通过对高星级酒店男性职员的性别气质研究指出,诸如温柔、顺从等传统被认为是女性特质的属性,在酒店中被酒店男性职员内化为自我绅士化的一面,相对于其他男性,酒店男性职员表达出礼貌、谦让、热情、细心、有内涵、善交际等酒店男性气质。因此,本研究也进一步回应了地理学有关男性气质研究的男性身份研究取向,明确“如何成为男人”更多受到所处微观环境的影响与 作用。

西方地理学者在对男性气质进行分析的同时,虽然指出了男性气质的多元性、不稳定性等[5,7-8],但仍然将男性气质作为一种固化的、一维的性别气质进行分析,而没有深入探析某一类男性气质的具体构成。本研究通过对酒店男性职员在酒店空间中的性别气质研究指出,男性气质的多元性不仅在于主体不同而呈现不同气质类型,同时,同一主体在同一空间下也会受到空间规训呈现动态的气质建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从职业规训到“他者”规训到自我规训逐渐演变的,形成从被动到主动,从形式到内容的自我内化过程。该结论补充了男性气质建构的内涵,认为男性气质是一个投影于空间的动态建构过程(图1)。

在实践方面,本研究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酒店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流失率高,人员缺口比较大,高素质人才难以获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酒店自身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以及社会对酒店岗位的诟病[47],本研究结论有助于纠正社会对酒店岗位的误解,同时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更加细化(如按照性别、地域、学历、年龄等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的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Campbell H, Bell M M. The question of rural masculinities[J]. Rural Sociology, 2000, 65(4): 532-546.

[2] Savran D. Taking it Like A Man: White Masculinity, Masochism, and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M]. Princeton, Americ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3-10.

[3] Robin L, Campbell H, John C D. Masculinities in Aotearoa/New Zealand[M]. Wellington, New Zealand: Dunmore Press, 1999: 67-83.

[4] Kimmel M S, Michael A. Mens Lives[M].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5: 4.

[5] Berg L D, Longhurst R. Placing masculinities and geography[J]. Gender, Place and Culture, 2003, 10(4): 351-360.

[6] Bettina V H, Kathrin H. Spaces of Masculinities[M]. London: Routledge, 2005: 20.

[7] Jackson P.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masculinity: Towards a social geography[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1991, 16(2): 199-213.

[8] Jackson P. Black male: Advertising and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masculinity[J]. Gender, Place and Culture: A Journal of Feminist Geography, 1994, 1(1): 49-59.

[9] West C, Zimmerman D H. Doing gender[J]. Gender & Society, 1987, 1(2): 125-151.

[10] Conell R W. Masculinities [M]. Liu Li, trans.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03: 104. [R. W. 康奈尔. 男性气质[M]. 柳莉,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104.]

[11] Walsh K. Migrant masculinities and domestic space: British home-making practices in Dubai[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011, 36(4): 516-529.

[12] MacDougall G. Caring-a masculine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7 25(4): 809-813.

[13] Mn J E R. Men in nursing: Issues of gender segregation and hidden advantage[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7, 26(2): 226-231.

[14] Evans J. Men in nursing: Exploring the male nurse experience[J]. Nursing Inquiry, 1997, 4(2): 142-145.

[15] Segal L. Why Feminism? Gender, Psychology, Politics[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9: 185-188.

[16] Crompton R. Restructuring Gender Relations and Employment: The Decline of the Male Breadwinner[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95.

[17] Lindsay C. ‘McJobs, ‘good jobs and skills: Job-seekers attitudes to low-skilled service work[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2005, 15(2): 50-65.

[18] Biswas R, Cassell C. Strategic HRM and the gendered division of labour in the hotel industry: A case study[J]. Personnel Review, 1996, 25(2): 19-34.

[19] Mok C, Pine R, Pizam A. Work values of Chinese hotel managers[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1998, 21(3): 1-16.

[20] McDowell L. The trouble with men? Young people, gender transformations and the crisis of masculin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 Regional Research, 2000, 24(1): 201-209.

[21] Lupton B. Explaining mens entry into female-concentrated occupations: Issues of masculinity and social class[J]. Gender Work & Organization, 2006, 13(2): 103-128.

[22] Anderson B, Ruhs M, Rogaly B, et al. Fair Enough?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Migrants in Low-Wage Employment in the UK[M]. Oxford: University of Oxford, 2006: 29-35.

[23] Kofman E, Phizacklea A, Raghuran P, et al. Gender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 Europe: Employment, Welfare and Politics[M]. London: Routledge, 2000: 135-160.

[24] Raghuram P. Migrant women in male-dominated sectors of the labour market: A research agenda[J]. Population Space & Place, 2008, 14(1): 43-57.

[25] Smith A, Stenning A, Willis K, et al. Social Justice and Neoliberalism: Global Perspectives[M]. New York: Verso, 2008: 61-81.

[26] Batnitzky A, McDowell L, Dyer S. A middle-class global mobility? The working lives of Indian men in a west London hotel[J]. Global Networks, 2008, 8(1): 51-70.

[27] Williams C L. Still a Mans World: Men Who Do “Womens Work”[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3-15.

[28] Jome L R M, Tokar D M. Dimensions of masculinity and major choice traditionality[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98, 52(1): 120-134.

[29] Chusmir L H. Men who make nontraditional career choices[J].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1990, 69(1): 11-16.

[30] Qin Jinfang, Yang Zhao. Perception of gender equality among female employees in Beijing five-star hotel[J]. Tourism Tribune, 2015, 30(9): 63-70. [秦金芳, 杨钊. 北京高星级饭店女性员工性别感知分析[J]. 旅游学刊, 2015, 30(9): 63-70.]

[31] Tang Xueqiong, Zhu Hong. Gender issues in tourism research[J]. Tourism Tribune, 2007, 22(2): 43-48. [唐雪琼, 朱竑. 旅游研究中的性别话题[J]. 旅游学刊, 2007, 22(2): 43-48.]

[32] Du Juan. Construction of etiquette image through four stages in high star-rated hotel staff[J]. Tourism Overview (The Second Half), 2014, (9): 82-83. [杜鹃. 论高星级酒店员工礼仪形象的四个阶段的构建[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 (9): 82-83.]

[33] Foucault M. Discipline and Punishment: The Birth of the Prison[M]. Liu Beicheng, Yang Yuanying, trans. Beijing: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193-218. [米歇尔·福柯.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 刘北成, 杨远婴, 译. 北京: 三联书店, 1999: 193-218.]

[34] Zhao Fangdu. Body Discipline: The State Power and the Body in the Progress of the Modernity in China: Take Jian County in North Sichuan Province as Example[D].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2010. [赵方杜. 身体规训: 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以川北剑县为例[D]. 天津: 南开大学, 2010.]

[35] Buick I, Thomas M. Why do middle managers in hotels burn ou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01, 13(6): 304-309.

[36] Mcdowell L. Capital Culture: Gender at Work in the City[M]. Wiley: Wiley-Blackwell, 1997: 185.

[37] Chen Qiuping. Research on manage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in hotel[J]. 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The Travel Edition, 2007, (5): 40-44. [陈秋萍. 我国饭店情绪劳动管理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旅游版, 2007, (5): 40-44.]

[38] Matthews G, Ruhs M. Are You Being Served? Employer Demand for Migrant Labour in the UKs Hospitality Sector[M]. Oxford: COMPAS, 2007: 16-30.

[39] Yang Yun. Career development of women employees in hotel industry[J]. Journa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2008, 30(19-20): 65-70.[杨云. 我国饭店业女性员工的职业发展[J]. 经济管理, 2008, 30(19-20): 65-70.]

[40] Ng C W, Pine R. Women and men in hotel management in Hong Kong: Perceptions of gender and career development issues[J].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03, (22): 85-102.

[41] Cross S, Bagilhole B. Girls jobs for the boys? Men, masculinity and non-traditional occupations[J]. Gender, Work & Organization, 2002, 9(2): 204-226.

[42] Galbraith M. Understanding career choices of men in elementary education[J].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2, 85(4): 246-253.

[43] Sun Yue. Exploring of Stuart Halls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Theory[D]. Jinan: Shandong University, 2012. [孙越. 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探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2.]

[44] Hall S, Gay P D, Bauman Z, et al. Questions of Cultural Identity[M]. London: Sage, 1996: 1-17.

[45] Wu Xiaoyong, Yang Hongsheng, Cheng Lei, et al. Identity salience: The switch of self[J].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1, (5): 712-722. [吴小勇, 杨红升, 程蕾, 等. 身份凸显性:启动自我的开关[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5): 712-722.]

[46] Connell R W. Masculinitie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104-111.

[47] Xu Hong, Li Qiuyun. Regar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thical relations from the view of high staff turnover[J]. Tourism Tribune, 2014, 29(11): 11-12. [徐虹, 李秋云. 从员工流失率过高看饭店伦理关系的构建[J]. 旅游学刊, 2014, 29(11): 11-12.]

猜你喜欢
绅士广州
天然的还是养成的:《名利场》的绅士观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广州路壹号院
我与广州这些年
绅士那些年
学院派绅士
像绅士一样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