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儿童文学困境的思考

2017-02-10 16:48鞠艳丽王文慧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困境思考

鞠艳丽?王文慧

摘要:中国儿童文学面临着我们的孩子不愿意读我们本土文学的这样一个困境。如果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读者数量继续萎缩,必然会降低出版社出版本土文学的热情,出版社出版本土儿童文学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热情,原创儿童文学如果走不出这种恶性循环,那么中国儿童文学的前途将难以想象。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困境;思考

一、中国儿童文学现状与困境

据图书市场调查,在我国每年大约有600万册左右的儿童文学作品流向图书市场,在这600万册中仅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哈利波特》、《冒险小虎队》等这些外国儿童文学就占了百分之八十多的市场空间。在我国出版少儿图书的出版社有100多家,由于市场利润的驱动这些出版社出版的大部分儿童读物又是引进外国版权图书,并且这些被引进版权的儿童图书在儿童图书市场上占有绝对的销售优势。可见我们的孩子是在外国儿童文学的影响下长大的,充斥在他们童年记忆中的儿童文学就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彼德·潘、匹诺曹、哈利波特等。

当代儿童文学研究者周小波曾在他的一篇名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生文学接受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指出:“对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冷落现象相当严重。在我们所列的中国当代较有影响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读者阅读的比例基本上未能超过百分之五十,大约只有百分之二三十。而在其它孩子们自选的排位列入前23位的作品中居然连一部中国作家创作的当代作品都没有。”[1]综上可见,中国儿童文学面临着我们的孩子不愿意读我们本土文学的这样一个困境。如果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读者数量继续萎缩,必然会降低出版社出版本土文学的热情,出版社出版本土儿童文学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热情,原创儿童文学如果走不出这种恶性循环,那么中国儿童文学的前途将难以想象。

二、造成中国儿童文学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一下两方面

(一)传统文化中文学的教化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全然不能满足儿童的精神渴求,不论是《千字文》、《小儿语》还是《三字经》无不是在向幼儿灌输“圣经贤德”等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其目的是无不是要将儿童培养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愚民与善民。受中国这种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不但没有积淀成催生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养料,反而成为影响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羁绊。文学的这种教化功能至今依然在儿童文学中做崇。

(二)成人本位思想的影响

我国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时,总是站在成人的视角来观察儿童的内心。比如,为了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很多作家刻画出的人物总是成人心目中非常完美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营造的环境氛围也总是一味的反映光明面。他们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在自己创作的故事里向儿童传达自己的经验和哲学,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儿童的心理和生活。说到这一点,不得不提到外国儿童文学作家,不论是在人物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他们总是能够贴近儿童的生活与心理,并且所选择的人物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好孩子、乖宝宝,而是很富有个性化的。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就是一个不爱好好读书的人,他不喜欢他所在中学的一切,然后就把书读得一塌糊涂,所有功课都不及格,最后被学校开除了。他粗话太多并且小小年纪就和女人瞎混。像霍尔顿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在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里是匪夷所思的。但是,这挡不住孩子们对他的喜欢。后来,《麦田里的守望者》获得了认可,而且还成为了美国文学里的新经典,大中学生的必读书。[2]还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部作品给儿童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冒险,没有太多的光明,但是,孩子可以不受大人的干扰,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得不说这部作品的作者卡洛儿是成功的,他深入了儿童的世界,创作了既有批判力度、审美价值又有游戏精神的儿童佳作。

三、中国儿童文学要摆脱面临的困境必须改变以往的儿童文学的教化功用思想,改变作家的创作视角

(一)突出儿童文学的“文学韵味”

对于儿童文学的教育功用问题,周作人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曾旗帜鲜明地指出:“我相信童话在儿童教育上的作用是文学的而不是道德的”。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干净的,儿童文学家应极力保护儿童的内心的那份纯真,而不被纷杂的世俗所污染。所以,不论设么样的儿童读物,作家应努力营造那种幻想和纯真的情境,让孩子在文学的游乐场里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以“儿童本位”思想做为儿童文学创作的基点

优秀的儿童文学应充分尊重与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年龄特征。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应反思自己的创作和角色,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我国儿童文学进行客观和必要的梳理。正如周作人先生所说,儿童文学应以“儿童本位”为基点。我们的作家在创作时要承认孩子是不依附于成人而独立存在的客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精神世界,他们不是缩小的成人、更不是成人的预备。

四、结语

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认为:“儿童文学创作要从成人教育目的论和以成人意志为中心转移到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文学回归儿童,让文学真正走向儿童并参与少儿精神生命世界的建设,使亿万小读者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我想这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历史责任。希望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能信任与尊重儿童的天性,以“儿童本位”为基点,真正创作出能够滋养我们孩子快乐生活与成长的作品来。

参考文献:

[1]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5).

[2]周小波.素质教育中的小学生文学接受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儿童文学,2004(1).

猜你喜欢
困境思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