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助推人才培养

2017-02-10 00:23惠振宁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34期
关键词:技术能手高技能专业知识

摘要:文章以调研报告为主要形式,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通过调研系统内企业对于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的做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拓宽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路,使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成为优秀员工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

关键词:专业知识;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力资源;企业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21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34.102

高技能和高水平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随着能源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理念发生了深刻变革,新厂新制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单一技能型人才被复合型人才替代已成为人才发展的方向。以70后为骨干,80后、90后青年员工逐步成为企业的主力军。如何打造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生产技能、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更好地为企业建设服务,同时也为员工的成才提供动力,实现企业和员工效益与成长的共赢,是我们一直思考和待解决的问题。事实证明,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活动既包括了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实践运用,又涵盖了竞赛的竞争性和激励性,在开发、培养和造就人才,打造人才队伍,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以竞赛的形式培养和选拔人才,是集团公司推进人才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机制,也是“人才森林”计划落地的重要措施和平台,对于各企业增强员工技能、激发员工热情、凝聚员工力量、促进企业发展等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调研系统内企业对于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培养、选拔人才的优秀做法,对其分析研究,以期拓宽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路,使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成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

1 调查内容

1.1 背景

青年员工的比例逐年增加,企业人员年龄结构趋向于年轻化,而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在下降,高技能人才的总占比偏低,人才结构分布不均,人才梯队不平衡,高素质技能人才特别是经验丰富、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强的领军人才匮乏,这与现代大型企业技能人才比例要求差距较大。80后、90后的青年员工逐步成为企业的主力军,如何使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成为适应新常态下的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受企业发展和岗位职数的限制,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通道单一。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重点研究如何挖掘优秀人才,让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高技能、高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1.2 竞赛形式

竞赛一般分为面向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竞赛、面向生产技能人员并以考评实操能力为主的技能竞赛、面向所有岗位并以随机方式确定人选的专业调考。各企业以单位内部举办选拔赛,参加集团公司每年组织的技能大赛和专业调考为主体,基层企业内部组织的专业性竞赛为辅助。竞赛一般包括笔试、答辩、实操或仿真机考评等。

1.3 竞赛周期

以年度为周期。

1.4 竞赛内容

集团公司江苏某公司以生产部、设备部、燃料部三个部门的《指标竞赛管理办法》为指导,开展了产量和节能降耗指标竞赛。技能竞赛以企业级和部门级两个层次组成。企业级竞赛依托集团公司技能大赛项目开展。部门级竞赛以部门组织为主,例如2013年生产部的“找寻设备阀门管道竞赛”“操作票、工作票填写竞赛”“背画系统流程图竞赛”“系统参数定值记忆竞赛”等。

集团公司内蒙古某公司依托集团公司专业知识和技能大赛项目,开展企业内部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营造自学和竞争的氛围。该公司创新了“实操培训、内部取证、技能竞赛”一条龙的培训模式,通过先开展培训,再组织内部取证,最后通过竞赛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公司每年开展“班组、部门、公司”三个级别竞赛达十几场,通过开展大量的技能竞赛,形成促进自主培训及检验培训效果的“新常态”。近年来,该公司共开展各类劳动竞赛百余次。通过竞赛选拔出优秀人才,营造良性竞争、争做拔尖人才的氛围。

1.5 竞赛的组织实施

调研集团公司内蒙古某公司对于“技术能手”和“优秀技能选手”培养的经验,归功于该公司日常培训的扎实、有效,概括总结如下:(1)入职之初体验——绘一幅蓝图,指引成功的方向;(2)新员工强化培训——先行一步,赢在起跑线;(3)创新的培训管理——竭尽所能,助你一臂之力;(4)卓有成效的人才选拔——投一颗试金石,验出更多的金子;(5)将才能发挥极致——给你一片舞台,请尽情挥洒。

该公司积极参与各类大赛,培养优秀人才。由下至上,由班组、部门、厂级层层选拔优秀人才参加上级单位竞赛,企业为参赛选手创造便利条件。赛前动员、组织集训、赛后奖励、大赛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对整个竞赛过程实施闭环管理,发扬成绩,总结差距,找准下一步培训的重点和方向。充分发挥各级大赛获奖选手的引领和示范效应,促进高技能人才梯队的持续成长:(1)与上级竞赛项目保持同步,制定长期竞赛计划表;(2)厂内提前一个年度选拔,确定参赛选手;(3)制定内部培训方案;(4)内部组织赛前培训;(5)参加集团公司的集训;(6)赛后总结,每位选手发表自己的感受,将良好的学习和参赛经验传播发扬,总结本次比赛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比赛做好铺垫。

1.6 竞赛表彰奖励

集团公司江苏某公司对技能人才实施“三层激励”:(1)薪酬激励,优秀人才获得一次性奖励和长达3年的长期激励;(2)职业成长激励,根据个人能力的不同,建立不同的职业成长通道,确保各类型人才成长通道畅通;(3)精神激励,对高技能人员进行表彰和大力宣传,例如内刊、“公司明星”等,使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中倍受尊重的群体。

集团公司内蒙古某公司将大赛选拔出来的技术能手:(1)作为新员工的职业引导者,言传身教,树立榜样;(2)作为企业内训师及班组培训的带头人,带领和带动班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将参赛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传授给相关人员,技术传承,带领队伍;(3)作为厂内技术和技能的领军人,回归生产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另外,人力部积极落实获奖选手的待遇,及时发放奖励,在公司内部及上级媒体上进行宣传,制作优秀选手图片悬挂在公司培训中心“人才墙”。更新培训荣誉档案,列入集团优秀人才长期激励名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职务晋升。

1.7 竞赛成果

截至2015年,集团公司江苏某公司拥有中央企业技术能手2人次,集团公司技术能手18人次,江苏省高技能人才2人次,启东市高技能人才2人次,优秀技能选手18人次。截至目前,集团公司内蒙古某公司累计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3人、“优秀技能选手”4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6人次、“集团公司技术能手”36人次、“优秀技能选手”16人次。

2 调查方式

主要通过阅读系统内相关企业的培训制度、技能竞赛管理实施细则,访谈企业培训主管,查阅相关科技论文成果等。

3 调查结论

现在的人才培养形式下,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赛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比武活动,而是以此为平台,在提升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同时,发现选拔高技能人才,建立起人才开发、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为系统的综合工作体系。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可作为企业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抓手,通过竞赛营造比学氛围、发现优秀人才、提供展示舞台、鼓舞员工士气、检验管理成果。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为一线员工切磋技艺、交流技术、提升技能、快速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同时也是加快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技术创新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4 建议措施

通过调研发现,诸多企业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共赢,但如何建立技能竞赛的长效机制,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活动,如何将创新驱动融合到竞赛中来等,成为我们下一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4.1 找准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活动必须紧密结合企业中心工作,既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又强调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和复合性。竞赛不再是一技之长的发掘,要以竞赛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大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竞赛发现人才,并建立起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不断的技术交流、技能开发和管理提升中,培养和打造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成为推动“人才强企战略”和“人才森林计划”的主力军。

4.2 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活动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多举措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水平

企业应以竞赛为契机,在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岗位,开展多方面的培训活动,以关键岗位为核心,强抓岗位素质提升,培养员工过硬的基本功,通过岗位练兵,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勇于创新,成为技术能手和项目带头人,培育出一流成才队伍,生产出一流产品。

4.3 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

开展技能竞赛活动,要引导员工的创新意识,围绕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优化结构等为目标,广泛开展技术改进、科技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员工参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新设备、新工艺、新理念的应用。创建QC小组和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将竞赛中表现优秀的员工,吸收到已有的工作室中,将其培养成技术能手或项目带头人。同时对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创新成果要善于总结,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4.4 提供新舞台,注重提升人才资源转化成果的能力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80后、90后这些年纪轻、学历高、充满朝气的青年人充实到生产经营大军中。他们工作在一线,其中不乏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值得培养的优秀人才,举办不同级别的竞赛活动,为他们提供发挥专长的竞技舞台,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发展的后备军。

5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形成以能为重、以技为荣的良好人才氛围,让尊重劳动、尊重技能成为企业的人才文化,让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成为高技能人才展示的舞台、优秀员工成长成才的绿色通道,以高技能人才的创新驱动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小丽.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促企业人才发展——基于大唐韩城第二发电公司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1).

[2] 庆蕾.办好职业竞赛 加快人才培养——专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技能鉴定与教育培训中心主任薛静[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10).

作者简介:惠振宁(1981-),男,陕西宝鸡人,内蒙古宝利煤炭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责任编辑:秦逊玉)

猜你喜欢
技术能手高技能专业知识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全国技术能手陈行行
“全国技术能手”国凤敏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
岳纸兰峰荣获“湖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