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农业文献发展历程及其分类研究

2017-02-11 16:57刘丽萍
中文信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

摘 要: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记载在史料和农书里,形成珍贵的古代农业文献。本文结合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展轨迹,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朝、明清时期 6 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文献发展历程进行介绍。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份遗产,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和总结,提高到科学理论的水平,丰富农业科学的宝库,指导农民的生产实践。

关键词:古代农业文献 发展历程 文献分类 分类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21-01

我国古代的农业历史源远流长,留下了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古代农业文献,是极为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古代农业文献是指古代论述农业生产及与农业生产有直接关系的知识著作,据统计,从春秋战国至清末,官私撰著的农书500多种,现存者尚有300 多种[1],属古代大宗科技文献之一。

一、古代农业文献

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古代农业文献包括子部农家类中的历代古农书,以及散见于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之中记载有关农业生产经验、技术和知识的专书、专篇与资料,具有宝贵的文献收藏价值、学术史料价值与科学使用价值。

二、不同时期的古代农业文献

1.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现存最早的有关农学的文献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第二十六卷《士容论》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讲的是农业,《上农》篇主要介绍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鼓励农桑的政策和措施,强调精耕细作技术。《任地》、《辩土》、《审时》等 3 篇论述了从耕地、播种、定苗、中耕除草、收获以及农时等一整套具体的农业技术和原则,内容十分丰富。在此时期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先后提出了重农思想和重农政策。

2.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先后出现了一批总结和推广生产经验的农书,大部分已经失传,其中有《氾胜之书》的辑佚本为代表,《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是汉成帝时期氾胜之所纂一部重要农学著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2]。

3.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为代表作品,《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 6 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4.隋唐两宋时期

在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随之出现了专门以南方水田农业为对象的农书,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花、果、茶为中心的专业性农书也明显增多,且有不少是开创性著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比较典型的作品有《橘录》,又名《永嘉橘录》、《橘谱》。这是宋朝韩彦直所纂世界上第一部柑橘类专著,对柑、橘、橙、柚等芸香科常绿乔木作了科学的分类,它也是一部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学术著作。

5.元朝时期

这一时期的农业文献官修的较多,很多农书都是中央和地方官吏直接参与编写的,且大多通俗易懂。如:《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桑辑要》是元代初年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共7 卷,6 万字,反映我国北方农业科技的综合性农书,主要是辑录古代农书中农业技术部分,故名“辑要”。该书分典训、耕垦、播种、载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育 10 个部分。《王祯农书》是元朝王祯所纂一部我国综合性农书,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在中国古代农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兼论北方汉族农业技术和南方汉族农业技术,本书在前人著作基础上,第一次对所谓的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中国农学的传统体系。全书正文共计37集,371目,约13万字。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最后所附《杂录》包括了两篇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的"法制长生屋"和"造活字印书法"。

6.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农业文献数量急剧增多,官撰和私人著述大型综合性农书和地方性小农书数量均有增多,且实用性更强。如《农政全书》、《钦定授时通考》。《农政全书》是明朝万历年间徐光启所著,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汇集了有关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各种农具制造以及水利工程等农业技术和农学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还有贯穿始终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这本著作也是在对前人的农书和有关农业的文献进行系统摘编译述的基础上,加上徐光启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撰写而成的,是名副其实的农业百科全书。《钦定授时通考》是清代官修的文献汇编式的大型综合性农书,汇辑前人关于农业方面的著述,搜集古代经、史、子、集中有关农事的记载达427种之多,并配插图512幅。共分8门:“天时”,论述农家四季活计;“土宜”,讲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内容;“谷种”,记载各种农作物的性质;“功作”,记述从垦耕到收藏各生产环节所需工具和操作方法;“劝课”,是有关历朝重农的政令;“蓄聚”,论述备荒的各种制度;“农余”,记述大田以外的蔬菜、果木、畜牧等种种副业;“蚕桑”,记载养蚕缫丝等各项事宜。全书结构严谨,征引周详,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见,堪称是一部古代农学的百科全书。此书不但对清代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且对国内外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的研究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古代农业文献的分类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图书馆界和科技界合作,对古代农业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也是我国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代农业文献的分类和整理,真正做到古为今用,为科学研究事业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献分类是以特定的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的学科知识内容及其它显著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文献分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利用文献资料,因此分类时一般以学科知识内容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并辅以其它显著特征。”[3]

根据分类标准选择目标的不同,分类类型主要有:实用分类、现象分类、本质分类。

根据所记载内容的范围,中国农书可分为综合性农书和专业性农书两大类。

1.综合性农书,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多方面。按其涉及地域范围的大小和编写体例的不同,又可分为全国性农书、地方性农书和月令类农书三类。

2.专业性农书,即只涉及农、林 、牧 、副、渔某一方面,专门论及一种或一类栽培植物、家养动物或农业技术的农书。这类农书门类多、数量大,占中国农书的绝大多数,包括果树类,蔬菜类,花卉类,畜牧、兽医类。

由上可见,我国古代农业文献,数量丰富,范围广泛,作用大。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在几千年农业生产实践和同自然界进行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客观实际,运用科学方法,对古代农业文献进行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进行搜集、整理和继续发扬光大,丰富农业科学,指导农民的生产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4:123-124

[2]王真真.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26):16459

[3]江惠琼、李文昌.谈农业文献分类发展趋势[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7(增刊):41

作者简介:刘丽萍 (198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辽宁大学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图书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
三种常见的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的创新点研究
澳大利亚旅游教育发展特征概述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质性演进历程研究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