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视角 大题材
——观话剧《清流》有感

2017-02-12 23:41谭依林
影剧新作 2017年2期
关键词:清流县委书记县长

谭依林

小视角 大题材
——观话剧《清流》有感

谭依林

由萍乡采茶歌舞剧团创作演出、参加第六届江西艺术节剧目集中展演的话剧《清流》,是地方剧团低成本、小制作,表现反腐倡廉大题材的成功艺术尝试。

《清流》讲述了一个原本年轻有为的县长在利益诱惑下,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故事。话剧采用倒叙的形式,第一场就是年轻县长,带着镣铐,步伐沉重的走上台。第二场写在县里大旱缺水的情况下,县长仍旧决定放出水库的救命水举办龙舟比赛,并举办庆功宴,县委书记因此与县长产生矛盾。第三场写县委书记来到县长家中看望县长生病的父亲,并表示县政府要勇于承担抗旱救灾不力的责任,但为培养年轻干部,他将和县长一起承担责任。县长父亲嘱咐县长一定要做勇于担当的好干部,但县长夫人不顾家庭经济条件,坚持要送孩子去国外念书,使县长处于两难境地。第四场写县委书记决定对县里水库工程重新招标,确保水库按期保质完工,同时派纪委人员检查水库工程账务;承包商为中标,贿赂县长,县长再三纠结后受贿。第五场写为了自保,县长助理毒害行贿承包商,但县纪委最终查明真相,县长锒铛入狱。

反腐倡廉等主旋律题材,向来是艺术创作中的一块烫手山芋。如以市场角度来评判此类艺术作品,近年来喊口号、说教式的主旋律宣传越来越难以真正打动观众,但从弘扬正能量的高度来说,此类艺术作品又必须始终把握住“喊出时代最强音”的主线。保证艺术高度同时兼顾宣传效果对主旋律题材戏剧创作来说着实不易,对资金相对不足,演员实力参差不齐的地方剧团来说就更是个大难题。

话剧《清流》的剧本创作另辟蹊径,它不从纪委部门如何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的角度来正面歌颂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成绩,而是采用堕落贪官回忆录的形式,着重描绘了县长在利益诱惑和不良分子诱导面前纠结彷徨的心理。在人物设定上,作者没有把县长写成罄竹难书的罪人,他虽是贪官,但同时也是一个有孝心的儿子,有责任心的父亲,年轻有为的干部,人物设定贴近真实生活,让观众在看到县长锒铛入狱的结局时对县长多了一份扼腕叹息。

此外,在剧情设计上,《清流》敢于针砭时弊,对当下社会上的权色交易、行贿受贿、好大喜功等不良风气进行直露的抨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清流》的情节设计是对当下作风糜烂的贪官生活的真实写照,无疑对腐败分子有极强的警示意义;人物设定反映人性本真,写的是一个意志不坚定的普通人在极大诱惑面前纠结摇摆,最后道德底线失守的故事,让观众易于接受。

为克服演出场地小、投入资金有限的短板,导演充分利用灯光来对表演区域进行分区。为推动剧情发展,该剧常是县委书记反腐、县长受贿两条线同时进行,两组演员同时在台上,导演利用灯光明暗来划分表演区域,不但节省空间,而且能让剧情发展节奏更加明快。此外,该剧中灯光使用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全场基本采用暗色调灯光,为剧情奠定一份灰暗底色。

配乐部分也是话剧《清流》不得不提的亮点。也许是因为创作班底来自采茶剧团,受传统戏曲现场配乐的启发,该剧创造性地把配乐组放到台前,由吉他、唢呐和鼓等乐器进行现场配乐,形式新颖,同时也给了演员更多的现场发挥的空间。此外,该局的配乐还借鉴影视剧中拟声配乐的手法,剧中县委书记来县长家中探望病人,县长用写意的手法表演给县委书记倒茶动作,配乐组在一侧用真水壶倒水,现场模拟音效逼真,与台中演员表演虚实相接,相得益彰。用铝片模拟的鞭炮声也令观众眼前一亮。同时必须指出的是,现场配乐也有容易让观众“跳戏”的弊端,观众的注意力随音效集中到配乐组从而导致忽略演员的表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指出了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不论是话剧、戏曲、还是影视作品,都是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送戏下乡”等旨在丰富群众文艺生活的活动。基层文艺剧团与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更应该担负起提高群众艺术鉴赏能力、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时代精神的重任。主旋律题材的艺术作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艺术创作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绝不是喊喊口号。话剧《清流》对地方剧团反映主旋律大题材做出了一次有益的艺术尝试。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摒弃绝对化的人物刻画和说教式的宣传,人物形象贴近生活,力求描绘复杂的人性,探究贪腐的本源,让观众在看完故事后产生对反面人物的惋惜,从而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谭依林:南昌大学硕士生

责任编辑:范干忠

猜你喜欢
清流县委书记县长
县委书记的榜样
县长干过啥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中国村落》找寻那股最原始的清流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国民党军在红军长征后对清流的“清剿”
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长帮了一个忙
县委书记要敢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