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李彦翰

2017-02-13 14:06张蕾磊姚晔
大学生 2016年23期
关键词:学长讲座企业家

张蕾磊++姚晔

全中国有两个人是最厉害的:别人家的孩子和我有一位朋友。

这是大学毕业5年后,李彦翰有感而发写下的一篇文章的开头。

“人生不设限,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应该做好我们自己。”李彦翰说,写文章时,这些年很多朋友、前辈分享过的经验,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让他很有表达的欲望。5年前,李彦翰是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学石油的工科生,5年里,他当过财经记者、负责过全国范围的企业家高校巡讲,做金融、玩音乐、当律师,目前也在创业。

刚毕业时,李彦翰不知道自己未来会经历些什么,他坦言没想过要赚多少钱或者要有多大的影响力,他把人生看做一场大戏。“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我想要尽量扮演好自己所要演的角色,以一个演员的心态去拍人生这场电影。”抱着好玩的心态,李彦翰满腔热忱投入其中,也渐渐成为了朋友们口中的“我有一位朋友”。

理工大学音乐风云

“我的人生真正让我觉得活出自己的价值,是从进入大学开始的。”李彦翰肯定地说。

李彦翰在到成都理工大学报到前,曾跟妈妈讨论过学什么专业,妈妈认为学校的王牌专业是石油工程,找工作不难。进了大学,李彦翰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不大,于是在保证学业不掉队的情况下,做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对演讲颇有兴趣的李彦翰大一就参加了学校的辩论队,不过基本是打酱油的状态。“开始是觉得我形象不错,所以我是辩论队的礼仪担当。后来我的价值是帮学长们多借书。”回忆起来,李彦翰一脸笑容,“再后来发现我的打油诗写得不错,就让我写口号,在辩论会开始前喊一喊,有点暖场的意思,我就是个跑龙套的。”学长们场上唇枪舌剑的时候,他在旁边默默地听着。

李彦翰歌唱得好,所以辩论会间歇就被派上场表演唱歌。“想尽量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的他卖力气地唱,把《青花瓷》重新填词为《西湖雨》,唱了一首很中国风的歌,演出效果意外地好,全场震惊,“大家都忘记这是场辩论比赛了。”李彦翰笑着说。后来,有个擅长作曲的学长找到他,两个人决定一起玩音乐。

在学长找到李彦翰之前,他还成功地把《北京欢迎你》重新填词,完成了《理工欢迎你》。学长力邀之下,他们成立了学校第一个原创音乐社晴天音乐社。一路走来,音乐陪伴的青春就是他八年来先后创作了数百首原创歌曲。然后,大家可以脑补下,他在理工大学玩音乐的风云状态。

此后,李彦翰的大学生活如同开了外挂,他成为辩论队队长,篮球队队长,参加各种他觉得有趣的比赛,营销咨询比赛、主持人比赛、创业大赛等,屡赛屡有斩获,他越来越自信。凭着想象力够丰富,执行力够恐怖,李彦翰创建了三个学生社团,“邀请各种厉害的朋友一起来玩”。

倔强演说家

李彦翰在大学里玩的风生水起,进入大四他却意外地受到了掉落谷底的重挫,他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方向。

“其实,之前也没有规划过,只是确定能进石油的企业,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行业,但是毕竟有份稳定工作。”李彦翰说,“突然,工作没有了,前途堪忧,有阵子的感觉,就像《大话西游》里至尊宝说的,他好像一条狗……”

一路高歌的年轻人品尝到压力下的苦涩,李彦翰一度消沉,学会了抽烟,要强的他反复告诉自己: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不能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离开大学。

虽然在大学里组织了、参加了很多活动,涉及不同的方面,但是李彦翰知道自己是误打误撞做了很多事,他不知道自己做过的事里哪些是能获得HR认同的,他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几斤几两。毕业季,不少企业高管进入校园做宣讲,李彦翰都会去听,他需要找到新的方向。在听过一所教育培训机构创始人的讲座后,他加入到推广课程的队伍中。

做销售,对李彦翰来说是第一次,前三天他就是在校园里扫楼。他敲开寝室的门,认真地说:“同学你好!这是我们的课程……”然后就是各种被拒。辛苦三天,没有成交一单,连预报名的30元都没有收到。

李彦翰自嘲是狮子座好面子的心理作祟,他没有找相熟的朋友们帮忙,他暗暗跟自己较劲,就要独自挑战。扫楼行不通,他决定换个方式。“大家好,我叫李彦翰,我是大四学生,是我们理工大学学王牌专业的。但是,我很迷茫。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我完全没有职业规划。现在,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一我是学生会的干事,大二我是学生会的部长,大三是学生会的主席。但那又怎样呢?好像也没什么用。……换一种玩法啊!就像演电影一样,从头开始改写自己的剧本。今天,第一季的名字就叫做——青春怎能不折腾。有没有兴趣一起玩?这个课程,我带你们一起去实践,一边学习,一边体验不同的理工岁月。”多年后,李彦翰还能一口气说出这段开场白。那时,他一次次推开自习教室的门、一次次在图书馆等公共场合讲述,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打开了他的销售之路。一个月下来,李彦翰的销售队伍从一个人扩张到近百人,完成80万的销售额。这让李彦翰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演讲、说服能力可以从事销售,自己填词的舞文弄墨可以从事文案方面的工作,他还发现自己对商业的兴趣格外浓厚。

现在说起来,李彦翰认为当时自己的销售案例在教育业不算很高,但是让他骄傲的是从无到有,是从一个人都不愿意接受到三千多人交钱的突破。事实上,他是成都地区高校中销售成绩最好的。“当时,公司在融资,我的案例作为向风投汇报的一页PPT进行了展示。”

李彦翰收到了这位创始人的工作邀约,也收到一些名企的橄榄枝。他都拒绝了。他解释:“第一,我作为一名学生那个时候想证明自己,我做到了,但是我已经尽全力了,如果再做的话无非还是这样的状态。第二,我想认识更多厉害的人,跟更多牛人学习,提升自己。”

毕业时,李彦翰发在人人网的状态是:不要留恋哥,哥只是传奇。不放弃自己的信念让他成功逆袭,敢想敢做的态度让他确信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

采访着创业者,自己也创了业

毕业后,李彦翰选择到《商界》杂志做财经记者。“我当时给自己的定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不少,仙人指路,最好自己开路。”现在想来,李彦翰觉得当记者的日子完全符合自己的设定,他一年内看了500本书,因为他需要了解大量商业案例能对话百位顶级企业家;飞了20多个省市,采访了很多创业者、企业家;除了采写,他组织企业家们到高校做讲座,一场场大大小小的活动办下来,世面见了,经验学了,思维和格局在变化中扩大。

李彦翰记得,2012年,有日本“经营之神”之誉的稻盛和夫应邀到重庆做报告会,他全程参与,既是盛和塾的主办方又是媒体方。在陪同过程中,让李彦翰印象深刻的是老先生的平易近人。“在嘉陵江边,稻盛和夫从助理手中接过一支烟,旁边走过一个捡垃圾的阿姨,他笑笑算是打招呼,然后点上烟。”李彦翰不由得感慨,稻盛和夫在全球商界是神一样的存在,在日常里却如此随和,做得回普通人,这是他要学的淡然。

企业家进校园的讲座活动中,李彦翰身兼数职,他要对接企业家,联系高校,沟通媒体,确定场地;在讲座现场要负责对话企业家们,活动后完成相关发稿,并同时落地商界大学生促进会在全国高校的建立。他充分利用当时比较流行的人人网,建立公共主页。李彦翰是个勤奋的主页君,广而告之讲座活动,同时把大块头的讲座内容打散,放到商界故事、人物语录等多个板块,定期发送。“一年不到的时间,粉丝就有60万了。”李彦翰笑说,他可以算是比较早的鸡汤哥,乐于分享正能量。

“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没有认清楚自己的定位,会很容易浮躁;如果你把握好了,慢慢地去学习,就能够成长。”李彦翰说,他选择进入媒体当记者是为了创业,所以,在当记者的两年里,他像海绵一般努力地吸取商界思路、经营之道,也不断地积累人脉和资源。之后,他辞职,开始了创业之路。在互联网+的时代里,李彦翰的创业充分利用网络电商的优势,展开销售、招募代理等工作。

2016年1月, EO GSEA全球青年企业家创业大赛中国区决赛在上海举行,李彦翰和团队的“萨维尔高端西服定制平台”项目获得了冠军,之后他们在香港参加亚洲赛获得第一,在曼谷参加了全球总决赛,获得第六。“我穿的就是我们的定制西装。”李彦翰指指身上深蓝灰条纹西装,得意地说。虽然比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项目还在紧张的落地准备中,没有正式上线开放。比赛对李彦翰来说是一场出色的路演,他充分发挥了演讲能力,快速、敏捷的应变能力,也展示出曾经当过模特的底子,当起衣服架子几乎是零负担。更让他高兴的是评委的肯定,定制西装定位于精英圈,结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新媒体整合,有线下旗舰店为核心,渠道多元,平台形成战略合作,线上线下形成呼应。在李彦翰的蓝图中,这将是一个以时尚为主题的平台,也会是一个社交平台。

性格外向的李彦翰语速很快,他总结自己的特点:阳光,乐观,有趣,不放弃自己。忙创业、玩音乐之余,他常会回到大学做讲座,看着那些对创业充满期待又了解不多的学弟学妹们,李彦翰谦虚地说,他是一个传话筒,分享自己采访企业大佬们得来的干货。演讲现场的火爆,他简单总结为:“说了他们想听的话,同时,这些话是为了他们好。”

猜你喜欢
学长讲座企业家
白鹭起舞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致新学妹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学长启导制在汽修专业教学上应用与实践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