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地方性综合年鉴的可读性

2017-02-13 18:42郭宇霞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21期
关键词:资料性可读性年鉴

郭宇霞

【摘 要】可读性即作品内容适合读者阅读并可吸引读者阅读的程度。任何出版物作品最终都将以可读性来检验和实现其价值。地方性综合年鉴(以下简称年鉴)作为“系统记述本行政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文献”(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7条),如果忽略可读性,必然会降低其出版质量和工具性意义。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年鉴的可读性为切入点进行思考论述,以期提高编纂出版质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综合年鉴 可读性 提高

1 规范性和创新性并举

规范性使年鉴自成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撰写风格。创新性则是年鉴不断发展完善的战略性选择。规范而有新意的年鉴无疑会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之感。规范性和创新性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年鉴的可读性。

规范性是前提《孟子》道: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标准法度。年鉴的撰写也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在长期的实践中,年鉴在编写和出版上形成了一套普遍认可和行之有效的规范。相关部门也对这些规范做了明文规定:2012年7月13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分总则、框架、资料、内容、出版、附则六章对年鉴的编纂出版进行了规范。2013年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发行的《山西省综合年鉴编纂规范》(试行)从指导思想、框架设计、条目标题、条目内容、语言文体、名称表述、时间表述、数字标点和计量单位、图片表格、版面设计等方面对年鉴的编纂规范做了详细的说明。熟知并能准确运用这些规范于编纂实践中,一方面是撰写人员专业素养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保证年鉴专业化、标准化、高质量的前提。脱离这些规范,去追求“不拘一格”,年鉴将失去其本源,也会给读者以杂乱无章的印象,降低读者阅读兴趣。

创新以规范化为基础强调年鉴的规范性并不是指年鉴撰写就要墨守成规、“依葫芦画瓢”,那样只会使年鉴事业陷入僵化死板、千篇一律的窘境。“创新是新世纪年鉴发展的主题”,以规范化为基础,进行合理而现实的创新,是年鉴趋于完善、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提高其吸引力和可读性的有效途径。然而一切为创新而进行的创新都只是哗众取宠。笔者认为年鉴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条目标题精炼新颖。条目标题是吸引读者走进该条内容的“窗口”,在设计时应百般锤炼,切忌刻板、空洞、乏味;板式设计简洁美观。年鉴封面及版面设计要注重内涵、品味、美感三位一体相结合,给读者以视觉冲击力,从而激发阅读欲望;出版形式多样化。年鉴在注重纸质出版这种传统形式的同时,也要借助互联网这一高新技术,给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方式,从而扩大其传播范围,提高它的可读性。

2 资料性和著述性齐抓

“资料性是年鉴的第一属性”,这是由年鉴资料性文献这一性质决定的。资料越丰富,其参考价值越大,工具性作用越大,可读性越强。然而年鉴撰写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砌,“年鉴条目编撰没有任何一个一次文献可以代替,必须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合、并深度挖掘,形成有质量的三次文献,即原创作品,年鉴编撰的这种原创性就是著述性”。著述性是年鉴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保证年鉴资料性的前提条件,它们共同为年鉴的可读性服务。

丰富年鉴的资料性“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收集资料是年鉴撰写的第一步。要通过拓宽收集渠道,健全收集制度,建立起资料收集的长效机制。同时,要改变官方资料丰富而社会资料短缺的局面,这需要编撰人员有敏锐的资料“嗅觉”以及“走出去”意识,将人们喜闻乐见的、有价值的奇闻趣事、风俗民情纳入编撰范围,记录社会变迁和百姓生活,一定程度上将提高年鉴的可读性。

重视年鉴的著述性强调年鉴的著述性是切实提高年鉴质量的根本保证。“从年鉴编撰纯业务的范围而论,中国年鉴整体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年鉴工作者没有把年鉴编撰上升到“著述性”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提高年鉴著述性也是实现其资料性价值和可读性的保证。这需要从培养年鉴撰写专业队伍入手:一是将所学专业为文史类的毕生作为年鉴岗位选聘新人的主要对象,并实施岗前培训制度,培养一批文字功底深、兴趣浓、专业而年轻的队伍,改变年鉴队伍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状。二是培养年鉴撰写骨干人员,通过培训会、学术交流等形式,培养具备撰写、编审能力,能够主持年鉴撰写工作的骨干人员。三是强化年鉴编撰队伍爱岗敬业精神。造就一批态度端正、热爱年鉴事业、勇于开拓创新、团队合作意识强、业务水平精良的人才队伍。

3 年度性和连续性共进

根据国务院《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年鉴主要辑录年度性资料,一般不上溯下延。本年度年鉴收录资料内容时限为上年度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这就是年鉴的年度性。连续性一方面指年鉴应该逐年编纂,做到在出版年度的上半年内出版,另一方面指记述内容上的连续性。只有准确把握好年鉴的年度性和连续性,才能既便于读者检索每一年内各方面事物情况,又能从连续几年的年鉴中看到事物的来龙去脉、发展变化,从而提高其可读性。

准确把握年度性年鉴以“年”为单位撰写,收录本年度的资料,然而具体操作的时候可视情况而定,“年鉴不排除历时性、前瞻性的资料主体,但一般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在编辑时通常收入特载、特辑或附属资料处理”。这就要求撰写人员在编撰时妥善处理资料,忌将不同年度的资料混为一谈,使读者在阅读时感觉凌乱不堪,接收到错误信息,降低年鉴的可读性。

不断提高连续性年鉴的连续性主要体现在:条目框架要相对稳定。例如:年鉴的条目为:“三农”工作、城乡建设、项目建设、社会保障、民生建设、环境建设。那么以后逐年的条目可基本延续这种框架。但是,由于每年每个地区的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如果出现本年度新鲜事物、重点事物,在框架总体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条目可做适度增减。这样可以保持年鉴的系统性,使读者通过几年的年鉴,纵观整个事物的发展脉络、兴衰演变,从而提高年鉴的可读性。重点事件记录连续。本年度重点事件如果在本年度发生并且完成,那么作为本年度重点事件记述,如果有后续发展应该在下一年度年鉴中撰写完整,便于读者了解整个事件的进展。这一点上年鉴与志书“纵写历史,横陈现状”是一脉相通的。出版连续性。年鉴一般在出版年度的上半年内出版。但是由于经费、人员变动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年鉴不能连续出版或者延后出版。年鉴不能及时被读者阅读,它就只具备存史功能,而无为现实服务的功能,必然降低其可读性。因此,年鉴应该连续并且及时出版。

4 突出区域特色

地方综合年鉴以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区域冠名,由该区域政府部门主持编撰。每个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都具有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撰写年鉴时,把握好这些独特之处并且在年鉴中巧妙地体现出来,能够使读者通过年鉴看到该地区浓郁的地方特色。这样的年鉴才能真正成为一地“名片”,是具备可读性的年鉴。

笔者就参与编撰《汾阳年鉴》的体会,谈几点看法:一是体现年鉴区域特色的内容要浓墨重彩。同样是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各个区域也会有自己特有之处。酒产业是汾阳市工业的重点,资料收集要尽量丰富这方面的内容,详细记述酒产业的分类、产量、产值,将这一区域特色醒目、完整地反应出来。汾阳市素有“核桃之乡”“小米之乡”的美称,在农业这个条目上,这两个方面就要着重记述。这样,即便是同样的条目下,读者也可以看到该区域发展的特点、亮点,从而吸引读者,提高其可读性。二是丰富体现年鉴区域特色的表现形式。框架设计上,可以增设体现地方特色的条目,2013年,汾阳市召开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这很显然是本年度该地区的大事、要事、特事,那么可以将[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作为一个条目单独设立,增设这样一个人无我有的条目,丰富了年鉴的框架结构,也增加了年鉴的区域特色。装帧设计上,要突出本地区独特的社会、经济、自然状况,如封面图片可以采用本地区有代表性的建筑、景点、人文景观;彩页可以采用本地区的行政区域图、地形地貌图,重大事件的图片资料等。这样图文并茂可以更好地体现年鉴的地方特色,从而提高它的可读性。

年鉴的可读性是年鉴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发挥其“存史 育人 资政”作用的前提。然而,年鉴可读性的提高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年鉴工作者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从方方面面不断探索。唯此,年鉴事业及其可读性的提高,才会从一个新的高度走向另一个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资料性可读性年鉴
2016—2019年全国获得“中国精品年鉴”名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国家标准审编基础
对增强吸引力可读性引导力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提高党报可读性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