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微探

2017-02-13 18:55秦雪
大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思想政治问题

秦雪

[摘 要]教学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它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起着阶段性总结和前瞻性调整的重要作用。当前,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存在的参评主体同被评对象陌生化、评价指标同教学实况背离化、教学过程同评价结果外在化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着眼于师生共生性发展,立足于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内在统一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评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12-03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参评主体同被评对象陌生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是作为价值性范畴和关系性范畴的统一体而存在的,这一客观规定要求我们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评价时,既要考虑到参评主体的价值立场,又要正确把握参评主体同被评对象之间的关系。然而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实际情况来看,参评主体同被评对象之间却出现“陌生化”的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包括以教师为主导的“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这一教的过程,同时也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获知、储能、净心、立德”这一学的过程。一般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评主体是由主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的领导班子、管理人员和学生构成的,被评对象主要指的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任课教师。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评主体和被评对象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既是参评主体,也是被评对象。从主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的领导、管理人员来看,他们由于自身特殊的行政职务和繁琐的工作任务,基本不大可能对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较为全面、系统而深入的了解,因此,他们对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给出的教学评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偏颇之处。

而学生作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中最有发言权的一个群体,却出于对教师权威的距离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局限,受大班授课模式、升学压力、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试形式等因素的影响,缺乏积极主动地同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的热情、信心。全面且客观的了解无疑是进行科学和有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试想,教师和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相互疏远和不甚了解的状态下,单凭学期末一个短暂性的考试和学生打分这种评价方式,其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势必要大打折扣,难以让人信服。

(二)评价指标同教学实况背离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集政治性、思想性、价值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学科,故对其进行教学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其教学进行评价的标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和长远发展。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有些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标准,多采取全校统一的标准,很少考虑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独特的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由此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同评价事实背离的趋势: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教学实况具体而复杂;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指标却抽象而模糊。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指标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而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侧重于对学生政治立场、思想品质、道德信念等更深层次的塑造和培养,因此,其目标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而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制定出来的评价指标也相应地呈现出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比如在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指标“教学重难点的把握程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指标“政治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这两项,其评价标准分为:符合要求、基本符合要求、差距较大等。怎样才算是符合要求?基本符合要求?划分这个差距的具体标准是怎样的?

采用这种抽象而模糊的评价指标来应对高校日益复杂而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况,无疑会拉大二者之间的距离,甚至有损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况本身的真实性,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二者之间渐行渐远。

(三)教学过程同评价结果外在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是一个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发展性过程,基于这一过程的教学评价也应当体现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思想进步的发展性要求。但是,目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通常只运用传统的评估标准、指标与方法,如师生填表、打分,或召开座谈会,或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家提意见等。这些往往很难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貌,评价的偶然性、主观性较大,不能深入、客观、准确地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1]而且在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很多学校仅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当做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和手段,没有考虑到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长此以往,造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同评价结果之间的外在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同评价结果之间的外在化具体表现为:不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仅仅局限于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而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对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和发展的现实观照;多数高校每学期期末评估一次,少数高校每学年评估一次,只有个别院校有期中考评、随机听课制度,随时接收教学各环节的反馈信息并及时整改。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发展相比,明显滞后。[2]因此,单凭学期末给出的评价结果,很难客观、真实地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的教学效果。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工作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在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总结提升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给出的最终评价结果应该是基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一个内在性的、发展性的评价结果,它应该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发展性和规律性。

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对策

(一)构建立体化的交流互动体系,优化教学评价的主体结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和创造性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活化其教材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过渡和转化,最终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共同进步的一个发展性过程。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他的指导作用只有真正建立在师生双方之间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为此,我们需要通过构建立体化的交流互动体系,以实现对教学评价主体结构的有效优化。

构建立体化的交流互动体系,我们需要建立“以学论教”的指导思想。要以学生在学习中呈现出的状态为参照点来评价教师的教。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等,就应当成为教学过程评价的重要参照因素。[3]同时它也需要整个学校在教学制度、学生管理、考评制度等诸多方面的配套支持以及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学评估人员、家长和学生等多方的共同合作。学校在制度层面的配套支持可以从最大限度上打消任课教师对来自教学计划和教学考评压力的担心和疑虑,从而驱动他们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自身的教学和学生的成长方面。而任课教师同班主任、学科评估人员、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定期交流则有助于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消解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从而将由于彼此之间的不够了解而造成的教学评价不够客观、比较片面的可能降至最低。

教学评价主体结构的优化,同样是一个需要经历逐步探索、不断丰富完善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参评主体和被评对象的具体构成人员在教学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应有的定位、承担的评价份量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和评价指标加以细化和明确,真正做到让教师和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在场者和参与者,通过积极构建良好的立体化交流互动体系,最终实现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主体的有效优化。

(二)依托新媒体技术掌握教学实况,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要传授的内容是广博繁杂而又固定抽象的,面临的对象则是求知欲旺盛且思维活跃的大学生这一群体。如果不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和面临的教学对象这两方面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会沦为一种单方面的说教和死板的硬性灌输,很难达成其预设的教学目标。通过借助现代的新媒体技术,实时掌握学生课上课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学习和践行的实际情况,将有助于我们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通常意义上的新媒体技术,具有广泛的含义和覆盖范围。而能够应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新媒体技术则承载了特殊的政治宣传、道德教育和辅助教学评价的功能。在这里需要突出强调的是,我们所采用的新媒体技术更多的是以基于对学生学籍档案、基本的家庭信息、平时的学业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关学生课上表现以及日常生活中对关涉其政治立场、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一个宏观上的把握,并不涉及学生个人生活的隐私问题。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浏览过的微信公众号、关注的微博内容、发表的网易博客等多种方式来侧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内容的内化程度。

基于新媒体技术对学生课上课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学习和践行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同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来构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增强评价指标的针对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评价,将评价工作做早、做细、做实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而言的,它更侧重的是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和学生“获知、储能、净心、立德”这一教学全过程的完整性、连贯性和发展性的把握。它有助于激励师生间的相互学习,帮助教师有效调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同时,通过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关注、鼓励、评价和总结,有助于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强调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进行生成性评价,并不意味着对其教学过程评价结果的忽视。相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生成性评价的关注和重视,是为了得出更科学、更全面、更有说服力的评价结果。这二者之间并不是截然不同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辩证统一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工作是一个连续性的发展过程,为了完整的考察、诊断、改进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工作做在前面,仔细地考量把握这一过程中关涉的影响师生教学相长和身心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和问题,真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工作做早、做细、做实,这三个方面的要求看似简单易懂,但在具体的实践层面需要我们在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自身和师生共生性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地挖掘、丰富、发展其理论内涵;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的联系性和规律性的过程中印证、完善、周延其理论逻辑;在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内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实现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从而使其达致求真、科学、尽善这样一个最本真的教育初衷。

[ 参 考 文 献 ]

[1] 骆郁廷.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之深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7(11).

[2] 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研究[J].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07(2).

[3] 梁靖云.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思想政治问题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