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逻辑思维的培养

2017-02-13 09:16胡芹
考试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培养方式高中语文教学逻辑思维

胡芹

摘 要: 文章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较普遍存在的忽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现象,简明清晰地分析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逻辑思维 培养方式

张为民先生曾强调说:一张语文试卷,无非包括两样东西:一是语文知识,二是思维方法。“逻辑以思维为研究对象,思维以语言为物质外壳,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文学作品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科技文章主要表现为逻辑思维,作文的立意深浅是思维的差异造成的。句子衔接与病句修改、语序调整与句式变换、仿造句子与修辞辨析、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无不与思维有关。当然,高考不是指导教学的唯一正确的方向,但它却能充分显示语文教学对本身发展的思考。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素质直接影响人的其他素质的发挥。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即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论证能力、判断能力等的培养。列宁曾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学习逻辑是很重要的。”否则,在现代社会里,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学生如果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话,说起话来或写作文往往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甚至使人不知所云,或者不能理解别人所说的话,甚至理解错误,从而影响言语交际活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通过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材料和主要依据。高中教材中往往包含许多思维因素,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可能从天而降,主要是通过对教材逻辑体系的掌握,对教师教学中逻辑思维的模仿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因素,要发掘、把握并表现出教材的逻辑。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每册共4个专题,5册共20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都力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同一专题在不同的学龄阶段应该形成和培养的思维能力是有区别的。

如必修一第一专题中的第一单元是现代新诗。高中必修一是高中必修课起始阶段使用,所以在选文撰写及确定题目上,都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阶段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体现初高中语文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上的异同,以便明确师生在认知上的定位,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教和学在效果上得到本质的增强。而第一单元作为学生升入高中接触语文的第一块知识,重点是“情感与意象”,力求借助无太大语言障碍的现代诗歌中典型的、具体的意象倡导学生、教师、教科书、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从而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交流建构心灵的联系,实现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在必修二第一专题中同样有诗歌教学任务,选择的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重点是“含英咀华”,即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中思想感情,注意不同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和不同诗体的节奏,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重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比较能力。所以,在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新诗的教学过程中,要以“诵读”为主,让学生知道意象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发挥想象力感受作品的情感。而必修二的古代诗歌,除“诵读”外,还要学会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比较不同时期诗歌的不同特点,并感受诗歌的情感。

即使同一册书,不同类型的文章应该形成和培养的思维能力也有所不同。如注意引导学生推敲名篇佳作中的语句,启发他们把握作者的思路,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各种材料与各层意思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积累更多的词汇、语汇,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或学习一篇文章后,引导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特点认识同类文章,根据某类文章的特点阅读分析更多的文章,这是进行“个别—一般—个别”的思维训练。教学论说性文章,要着力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训练,教学记叙性文章,要着力进行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训练。

二、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从信息论角度看,语文的读、写、听、说训练是和思维训练同步进行的。而逻辑思维训练与语文能力的训练之间可以从语文领域的这四大要素联系起来。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这四种能力都是以思维,包括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写是说的书面形式,作者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必须遵循人类共同的思维规律,没有逻辑思维,是不可能把复杂的道理和感受讲清楚的。至于读和听,如果弄不懂人家话语间、文章中的逻辑架构,实际上就是没有真正听懂、读懂。从心理过程看,语文的读、写、听、说训练就是由理解到表达的过程。由理解到表达,需要通过注意、感知、观察、比较、辨识、想象、分析、综合、判断、抽象、具体、系统、概括等心智活动完成。语文的读、写、听、说训练伴随着复杂的智力活动。所以,我们应将逻辑思维训练与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在语文的读、写、听、说的训练中传授逻辑知识,把逻辑思维训练内容渗透到学科逻辑规律过程中,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就《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而言,在学生看完以后,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后探究一些问题:小说为什么安排贾母第一个出场?为什么把贾宝玉的出场安排在最后?而且出场两次?这样安排人物出场的原则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效果?林母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黛玉是从哪些地方看到、感受到的?作者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描写王熙凤的服饰?表现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小说中哪些言行体现出她的八面玲珑?黛玉听到的宝玉是怎样一个人?和她实际看到的有何区别?两首《西江月》到底是如何评价贾宝玉的?宝玉“摔玉”这一行为反映了他什么思想?让学生对所有问题都认真地讨论,让他们在听、说、读中提高思维能力,练就了学生理解问题的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效率,提升思维质量,增强思维效果,完善思维品质,从而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世虎.刘玉莲.新课程与教学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2]田运,主编.思维辞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

[3]丁润生,著.现代思维科学[M].重庆出版社,1992.8.

猜你喜欢
培养方式高中语文教学逻辑思维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