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吟诵回归课堂

2017-02-13 09:21郭林
考试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吟诵文言文兴趣

郭林

摘 要: 学生学习古诗文积极性不高,难度较大,但古诗文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比重较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寻找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能力和兴趣的有效方法,让吟诵回归课堂。

关键词: 文言文 吟诵 兴趣

古诗文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性,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相距时间较久远。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加之老师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数老师十分注重语句翻译及记忆,教学过程很严谨,然而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比较枯燥,效率不高、体会不深,懵懂如学另外一门外语,要让他们把文章背下来,简直难上加难。因此,要改变学生的固有认识,从老师的教学方法开始,除了让学生明白文言文对他们以后考试的重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精神。

我们在教学中一直秉承弘扬国学传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国学经典吟诵中,我们找到更好的学习古诗文快乐轻松的方法——吟诵。

要真正让吟诵回归课堂,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一、聆听经典吟诵作品,深刻体会审美韵味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并在他们的生命里打下深深的烙印呢?让学生多听多看优秀古典作品,如北京大学吟诵团吟诵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领唱的天籁之声和团员昂扬的合唱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听完一遍之后,学生主动要求再放一遍,不少学生都在座位上小声地跟唱起来,而接下来的讨论环节变得比以往热烈得多。学生聆听《中华吟诵宣传片》,震撼人心,沁人心脾,大开眼界,对传统文化有全新的认识,改变对传统文学作品僵化、呆板、教条的固有认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活泼、自然的全新形象。还有北京景山学校学生的吟诵视频《将进酒》,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极富韵律感的吟诵。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吟诵的魅力,古诗文教学一定要加强对吟诵的重视。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都是以吟诵的方式表达的,这种传统历经三千多年,我们不应舍弃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先进的教学方式。如果老师教学也像古人一样“诵之,歌之,弦之,舞之”,依着诗词固有的音律,循着一定的调式“唱”出来,而不是企图通过详尽而枯燥的讲解使学生记下要诵读的诗文,那么经由“口口相传”的方式一定会被学生模仿传承,一如儿时母亲给孩子哼唱的摇篮曲,必将终身不忘。

二、让吟诵回归课堂,学生就必须掌握吟诵的方法和技巧

在吟诵时要注意分清基本的“平仄入”字音,吟诵的规则是:平长仄短入声急,依字行腔气要匀。当然,在诗词中并不是每一个字都要按“平长仄短”读,否则就显得太单调枯燥,不能表现感情的变化。有一个约定成俗的诗词格律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具体规则如下:平长仄短,其中平声指1、2声,仄声是3、4声。五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平声),则第1、4行第二个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七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则第1、4行2、6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除入声字如“国”、“泊”、“月”、“骨”等,必须读得短而快外,所有行的尾韵拖长。依字行腔——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而唯有吟诵最严。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含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近。因此,吟诵调一般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文读语音——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北方也有,又以入声字的处理最突出。综合以往的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也须文读,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押韵的字要尽量按平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平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

三、吟诵深入课堂,学生自由吟诵,感受经典

在高中课文《氓》教学中实践吟诵的方法,效果突出,学生积极性强,参与度高。每一名学生都积极热情主动地参与吟诵的教学活动,学习兴趣提高,能够在多次吟诵之后短时间内将课文背诵下来。我们也做了新的尝试,添加了新的元素,根据学生的特点做了适度的音乐化处理,不局限于所给吟诵乐曲,自由选择曲调,掺杂流行音乐元素,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风情,很符合当下孩子的审美趣味,所以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在屈原《离骚》的教学中,学生主动要求吟诵方式学习。已经超越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不仅以学生为主体,更以学生为主导,使整个高中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阿房宫赋》的教学中,借用台湾洪泽南老师用中古河洛音吟诵的视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一“千古名赋”的音韵和谐之美、文气磅礴之美和立意深远之美,这种感受是通过字句讲解、结构分析等方式绝不可能获得的。如教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播放上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彭世强老师的自创吟诵调视频,请学生认真聆听后讨论哪一个版本更符合词作的精神和内涵。学生普遍认为古曲调更有古韵,音乐老师的演唱悦耳动听,但悲有余而愤不足,彭老师的吟诵基于词作的深入理解,所以“宛若辛弃疾就站在我们面前”。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引用词作中的具体词句和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加以分析,激烈的讨论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词作理解逐步深入的过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轻松快乐地学习,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兴趣。

四、诵读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及运用,大量吟诵古诗文,能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习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诗词歌赋各类文体,其精练传神的语言,无不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诗人深入地观察自然、细心地感悟人生所得。学生正处于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些优秀诗作自能陶冶其情操,让学生体味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诵读并学习运用,或吐之于口,或倾之于笔,长此以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满堂吟诵的教学方法,偶尔为之未尝不可。以教师带领学生吟诵结构整堂课,通过反复吟诵,在提高吟诵水平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作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整堂课充满琅琅书声,教师基本不作讲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体验完全由吟诵来推进,不强求统一的理解标准。吟诵能将学生浸入诗文的语言中,让学生在声音与文字的提示下,跨越时空的障碍,自主地走入诗文所描述的内容,走入诗文作者的内心。课堂充满朗朗吟诵之声的那一刻,也是传统文化流入学生血液的一刻。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只是反映语音的符号,那平长仄短、高低清浊、轻重疾缓的错落之声,那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音韵之美,那复沓回环、对偶互文的形式之妙都藏在凝固的文字里了。就这样吟诵着、传习着,不需要更多烦琐、低效的分析,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悌,“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澄澈,“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达观都将一一习得,母语的可爱将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吟诵文言文兴趣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