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感恩之礼,扬文明之风

2017-02-13 10:50于立
考试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渗透教育文明

于立

摘 要: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与态度,它是发扬文明之风,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之一。作者就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感恩之心 文明 渗透教育

感恩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人们只有心怀感恩,对别人的付出、对他人的善意怀有感恩之心,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氛围,形成文明之风,创建文明社会。然而,当前很多学生在感恩的问题上需要“补课”。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爷爷奶奶宠,爸爸妈妈爱,一个家庭几代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形比比皆是,过分的关注和溺爱导致孩子情感上麻木,把他人的宠爱和关心视为理所当然,毫无感恩之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情感道德上的冷漠,这种发展趋势对孩子来说显然是“致命”的,因此,及时帮孩子补上这一课,教会孩子感恩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以师长的垂范进行感恩教育

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不管是行为还是品德,很多孩子都是有样学样。要想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教师和家长,其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让孩子在自己行为和意识的潜移默化下懂得感恩。有一个公益广告很火,内容是一个妈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这个场景被年幼的孩子看在眼里,于是孩子趁着妈妈不备也端来了一盆洗脚水给自己的妈妈洗脚,看到年幼的孩子认真仔细地洗脚,妈妈的眼里透出了幸福、欣慰。试想一下,当时这个妈妈的心里一定非常庆幸自己平日的行为,因为正是自己做出的垂范,让孩子意识到孝敬长辈的理所当然,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示对养育自己的长辈的感恩之心。这样一种以身作则的感恩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教育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二、利用讲故事来进行感恩教育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而又富含哲理的寓言、童话,乃至一些名人大家的故事进行感恩教育,远的可以讲一些“程门立雪”、“卧冰求鲤”的故事,近的可以说一说当代大学生带着生病的母亲一起上大学的故事等,也可以通过一些“反例”来说明感恩的意义和作用。笔者就曾经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北京某大学的门口,无论春夏秋冬都会看到一个老人站在门口拉小提琴,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老人站在街头拉小提琴是为了给自己的女儿筹措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而对于这一切,老人的女儿毫不知情。听完这个故事以后,很多学生都被老人这种“无声的爱”给深深地感动了,但笔者却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笔者认为,老人的这种行为虽然很无私,却不可取,老人的女儿已经读大学了,她已经到了能够承担一定生活压力的年龄,应该让女儿知道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这样才能让她更深刻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激发她的感恩之心,激励她努力的工作和学习,这样家庭的贫穷就不会变成女儿的负担,而可能成为她将来走向精彩人生的“财富”。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的内心受到更直观的感化和震动。为了强化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讲完故事以后组织学生对故事进行讨论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故事的启迪和积极的讨论下能够对感恩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这样才能为感恩意识的形成及日后的感恩行为打好基础。

三、利用日常生活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并非语数英那样专业的课程,感恩应当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全面的教育过程,很多时候,感恩教育都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是在课堂以外的生活中完成的。如果我们能够将感恩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所收到的效果往往是非常喜人的。例如,可以鼓励家长让孩子在家里尝试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让学生体会一下家务劳动的辛苦,这样他们就不会对父母长辈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而会对他们的辛苦付出心存感激。这样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渗透,学生才能真正地将感恩融于心灵之中,并在生活中将感恩之心付诸实践。

四、通过角色互换进行感恩教育

很多人不知感恩,没有感恩之心,大多是由于缺乏了解,没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难以体别人的付出与艰辛,这样自然难以产生感恩之心。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角色互换活动,让孩子通过“角色扮演”来体会不一样的生活角色,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更好地撼动他们的心灵,为感恩提供情感依据。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节假日、纪念日为契机来开展此类活动,例如,在“教师节”的时候,可以请学生暂时替代“班主任”的工作,让他们过一把当老师的瘾,在“交通日”可以让学生到街头当一天“小交警”……这样的角色互换活动比起传统的感恩教育,学生会感觉如同做游戏一样有趣,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就在这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别人的付出与辛苦,为激发感恩之心提供了一个肥沃的土壤。

五、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感恩教育

比起口头上的说教,以身示范,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进行感恩教育,会让学生处于一个无声的教育环境之中,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更容易直击学生内心,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为教师,其可以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多开展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例如,在班级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办以“感恩”为主题内容的小报,在报纸专栏撰写“感恩”的案例,让学生定期都能看到有关“感恩”的正能量。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之外的环境,将这份“感恩”之情和温暖的心直接送到社会上那些需要关爱的陌生人的手中,让“感恩”的对象由个人升华到整个社会,培养学生的“大爱”精神。例如,可以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学生参与为孤儿院小朋友、养老院老人“送温暖”活动,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带着学生到街头清清理“白色污染”、墙上“牛皮癣”小广告等,将“感恩”的范围扩大到对环境的感恩上。这样一步步递进式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行为不断地成熟与升华。

学会感恩是完善提升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愿意反过来对别人施以援手和帮助,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形成和谐温暖的文明之风,为文明社会的创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洁萍.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12(20).

[2]肖艳.青少年感恩缺失与学校感恩教育策略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8.

[3]杜建华,徐念农,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培育[J].教学与管理,2011(21).

猜你喜欢
渗透教育文明
请文明演绎
多元文明,照鉴共同未来
让文明之花持续绽放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探究
以人为本 高效管理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