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

2017-02-14 09:19谢金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联组导联心电图

谢金玉 黄 颖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

谢金玉 黄 颖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收集AECG检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行3导联AECG归为3导联组(40例),行12导联AECG者归为12导联组(40例),将同期行常规心电图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观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室性及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左右束阻滞房室阻滞检出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12导联组分析时间较3导联组长,ST段抬高及ST段压低检出率较3导联组高;12导联组房性逸搏、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上速、心房颤动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2导联AECG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检出率高于常规心动图和3导联AECG,有利于心律失常分型。

导联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冠心病临床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AECG)检查等。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状动脉狭窄诊断金标准,但具有创伤性,成本高,具有一定风险。AECG是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无创诊断方法之一,12导联记录及分析、调频系统、数字记录、调幅技术的引进提高了ST段移位记录可靠性,对心肌缺血诊断更加准确〔1〕。但目前将12导联、3导联AECG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用于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的研究甚少。本文旨在对比12导联、3导联AECG和常规心电图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中的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行AECG检测的患者80例为观察组,其中行3导联AECG 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5〔平均(65.20±3.21)〕岁,肺心病15例、高血压16例、扩心病9例;行12导联AECG 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3~72〔平均(64.70±3.18)〕岁,肺心病12例、高血压17例、扩心病9例。将同期仅行常规心电图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男47例,女33例;年龄61~78〔平均(66.62±3.33)〕岁;肺心病26例、高血压29例、扩心病21例。观察组(3导联组、12导联组)与对照组上述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年龄60~80岁;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3〕:电解质紊乱;检查1 w内发作心绞痛1次以上,3个月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心包炎、心肌炎、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左心室、二尖瓣脱垂、左心室肥厚患者;预激综合征或束支传导阻滞;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或甲状腺亢进;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影响ST移位者。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中3导联组使用3导联AECG检查。12导联组用12导联AECG检查:12导联AECG系统由美国美林公司提供,患者接收24 h心电信号连续监测,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以排除体位等因素引起的ST段-T变化。用酒精棉球拭去皮肤脂肪,避免皮肤干燥导致结果不准确。将加压肢体导联、肢体导联电极粘贴在患者胸前体表,双肢分别粘贴在左右胸骨柄第2肋间锁骨中线,双下肢粘贴于左右侧肋缘下1 cm锁骨中线处。佩戴记录仪,叮嘱患者检测期间注意事项以保证检查结果准确性,对胸痛、胸闷等不适感进行记录。患者在记录前48 h内不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经24 h记录后取下记录仪,将闪光卡输入到计算机,便于直观分析患者心电活动情况。通过ST-T变化对是否出现心肌缺血、缺血程度及缺血发生的导联进行观察,以诊断病变血管。

1.3 评定方法 12导联AECG下心肌缺血标准〔4〕:①ST段抬高≥0.2 mV为变异型心绞痛;②ST段压低,相邻2个及以上导联ST段为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 mV(J点后80 ms),且至少持续1 min,两次发作时间间隔1 min以上。计算24 h内符合诊断标准的ST段压低最大幅度及ST压低时间。心律失常主要根据疾病发作时心律、心率、持续时间、起止时间、临床症状等进行诊断。

1.4 观察指标 记录常规心电图、3导联及12导联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情况和心律失常检出情况。心律失常观察中需要记录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心房颤动等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t或F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检出心肌缺血阳性64例(80.00%),心律失常阳性62例(77.50%);对照组检出心肌缺血阳性42例(52.50%),心律失常阳性41例(51.25%)。观察组心肌缺血无症状20例,对照组11例。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情况对比 观察组室性及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左右束支阻滞、房室阻滞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高(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对比〔n(%),n=80〕

2.3 12导联组与3导联组检测结果对比 12导联组检出的ST段抬高患者〔19例(47.50%)〕及ST段压低患者〔20例(50.50%)〕较3导联组〔12例(30.00%),11例(27.50%)〕检出率更高(均P<0.05);12导联组分析用时〔(21.28±3.20)min〕较3导联组长〔(16.45±3.25)min,P<0.05〕。

2.4 12导联组与3导联组心律失常对比 12导联组房性逸搏〔16例(40.00%)〕、室性心动过速〔13例(32.50%)〕、心房颤动〔22例(55.00%)〕、短阵室上速〔7例(17.50%)〕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8例(20.00%)、7例(17.50%)、9例(22.50%)、1例(2.50%),P<0.05〕,室性期前收缩(15例 vs 13例)、房性期前收缩(13例 vs 10例)二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AECG是新型心脏电生理检测手段,通过连续24 h记录约10万次心电信号获取大量心脏状态信息,操作简便易学,不具有创伤性,记录信息量大〔5〕。在非持续性冠心病检查中AECG能显著提高检出率,尤其在短暂性心肌缺血和一过性心律失常上有明显优势。无症状心肌性缺血是冠心病防治重点之一,AECG能提高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在心肌缺血定位上有一定帮助〔6〕。本研究提示12导联AECG在心律失常类型判断上具有更高准确性。

12导联AECG有多画面显示打印状态功能和自动检测功能,通过24 h曲线图、全览图、趋势图提高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诊断率。本文显示12导联AECG配置的P波分析具有更多导联数量,因此可选择导联清晰的P波,利于最终结果分析准确性〔7〕。尤其在短暂性心律失常上,12导联AECG捕捉短暂心律失常,因此在房型前期收缩、室速、室上速伴差传判断上更准确〔8〕。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均证明了12导联AECG在房性逸搏、短阵室上述等检出上更准确。

关于同步12导联AECG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标准方面,ST段压低标准:①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损伤,T波高尖,ST段下降,升降支对称,呈水平状态,低垂型或下斜型。ST段下降至少为0.1 mV(J点后60~80 ms),持续1 min及以上,2次发作间隔至少为1.0 min。R-ST夹角≥90°。②急性前间壁心肌缺血患者V1~V4导联ST段多下降在0.21 mV左右。③急性前侧壁心肌缺血者V4~V6导联或V6、V5导联ST明显下降〔9〕。④急性前壁心肌缺血者V3~V5导联有ST段下降出现,伴随T波导致,其中V4导联下降最明显。⑤急性广泛前臂V1~V6导联、avL导联下降,其中V3~V5 ST下降最显著。⑥急性下壁心肌缺血患者avF、Ⅱ导联下降最明显。于华等〔10〕报道ST段上斜患者出现ST段下降≥0.15 mV提示很可能存在急性心肌缺血,并将该变化作为12导联AECG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重要指标。原本就已经出现ST段抬高的患者,当出现急性心肌缺血时ST有暂时小幅度下降或回到基线的情况,但该现象并不足以作为心肌缺血判断标准〔11〕。ST段下降可单独出现,或伴有T波、U波或QTC、QT间期变化。在诊断时可根据ST段下降导联对心内膜下心肌损伤缺损进行定位,ST下降至少出现在2个及以上的相邻导联。本次研究中观察组12导联组出现的假阳性或假阳性可能与外界因素相关,例如饮食、情绪、感冒以及微血管病变、冠脉痉挛、血管内皮异常等。

综上所述,12导联AECG能有效诊断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较3导联AECG诊断具有更广阔前景。

1 林继华,姚 静.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95-7.

2 杨小花.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613-4.

3 侯艳杰.运动平板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508-9.

4 赵莹莹,黄朴忠,李 焱,等.经胸冠状动脉超声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初探〔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8):690-3.

5 林雪峰.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临床诊断意义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7):1275-6.

6 程美莲,严卫国,王邦宁,等.运动试验及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22(4):256-8.

7 魏 彤.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8):5310-1.

8 任守峰,梁天明.69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116-7.

9 肖 彬,郭静芸,朱 翔,等.联合运动负荷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1):1290-3.

10 于 华,梁 伟,张官鹏,等.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8):1292-4.

11 李 博.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141-2.

〔2016-12-11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14K12-13)

谢金玉(1972-),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电图诊断临床研究。

R541.4

A

1005-9202(2017)02-0340-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2.033

猜你喜欢
联组导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三联五统四规范』 打通基层纪检监察执纪办案『最后一公里』
人大常委会联组会议制度研究
“联”心共建“组”阵蝶变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分析
多类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导联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