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角度分析高校档案职业生涯提升

2017-02-14 02:04齐晓晓
兰台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职工档案管理

齐晓晓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档案馆 郑州 450046)

从组织角度分析高校档案职业生涯提升

齐晓晓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档案馆 郑州 450046)

档案资源形态的改变影响着档案职业发展的趋势。对于档案职业生涯来讲,其影响要素有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在我国高校档案事业中,个人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要以组织管理为载体进行,高校作为组织管理者,有必要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提升进行合理引导。高校可以从重视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要点、加强高校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学习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教职工培养计划三个方面着手,为高校档案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开辟绿色通道。

组织管理 高校档案工作 档案职业 职业生涯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档案管理活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职业,源自于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国家档案局成立,1959年中央档案馆成立。在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里,档案职业代码为2-12-06-02,档案活动被国家认定为一种职业[1]。

职业生涯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西方国家针对该领域的研究比较早,美国知名职业领域专家DonaldE·Super在1976年对职业生涯进行了定义:“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是统合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式。”[2]20职业生涯在我国的研究开始逐渐升温到成为研究热点,已有十余年时间。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职业生涯”为检索词,篇名为检索项,检索结果可用下图表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国内关于职业生涯的研究在2002—2006年开始变热,2010—2012年开始达到顶峰。对于档案职业生涯来讲,具有指导性的代表理论研究成果有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中国档案职业状况分析》(主持人:胡鸿杰)、国家档案局科研课题《中国档案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主持人:吴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档案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主持人:胡鸿杰)。截至2016年4月,以“档案职业规划”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项,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有20篇,以“档案职业生涯”为检索词,篇名为检索项,被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有23篇,剔除与研究议题无关的文章后,共有12篇。以“高校档案职业生涯”为检索词,篇名为检索项,共有7篇文章。

由检索结果可以看出,档案职业生涯的研究虽然不能称为一片荒地,但是仍有很大开垦空间。新时期下,档案管理活动的客体与主体都发生了变化,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延伸,在实际档案工作中,管理的客体形态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于档案管理活动的主体,职业档案人来讲,对其业务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也要调整,以适应新形态的发展。注重档案职业生涯的研究,既可以促进实际档案工作,又可丰富档案理论。

二、高校档案职业生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客观地体现了个体在从事一份职业时的发展状态,概念本身为中性,在从事职业中的成败优劣并不体现在概念中。

影响职业生涯的要素为个人和组织。个人要素包含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性格等。组织要素包含组织文化、组织制度、组织经营目的和工作要求等。

每一个体在选择职业进行工作后,都希望自己的事业可以成功,有良好的发展晋升空间。个体的职业发展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活质量相关联。明确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既能促进个人全面提高,又能促进组织高效有活力地运行。做好档案职业生涯提升,不仅是个人需要努力着重的方向,也是组织需要鼓励支持的方面。因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落脚点应该在于职业生涯的提升。

在我国,从事档案管理活动的职业类别主要为三类: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局)、各级档案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处、科)。

其中,档案局、档案馆,局馆二者合一,档案局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晋升提拔按照公务员制度进行,工资待遇同行政级别挂钩。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不同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处室的专业技术人员被当地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厅、局)定为专业技术岗后,可以走职称评定序列,参评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工资同职称等级挂钩,同时不影响任命其行政职务。档案专业技术岗在高校被归为教辅系列。

从当前模式来看,高校档案职业生涯规划提升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生涯高原现象普遍。职业生涯高原现象是指个体在组织中晋升的可能性很小,横向运动和垂直运动均处于停滞的职业生涯状态[3]348。在高校档案职业生涯中,垂直运动停滞主要表现为晋升通道狭窄,作为教辅系列的专业技术岗,校内分配的职称指标有限,评职称竞争压力大;行政职务晋升也很困难,高校很多中层岗位,如科员、科长的流动性很差,通常是一个人在同一个职位从事很长时间,直到有其他人员退休离职等变动,才会出现职位晋升调整机会。横向运动停滞主要表现在轮岗的机会非常少,高校档案人员长年累月在同一岗位工作,缺乏互动交流机会已经成为常态。

2.档案职业资源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高校档案管理活动主体也呈现出年轻化、专业化趋势,旧的职业管理制度面临调整变革压力。档案职业资源是档案管理活动的客体,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很大的延伸,在高校范围来讲,归档的档案已不再是简单传统的纸质红头文件、学生档案和教学档案,各部门行政文件、学校重大活动、专题档案、人事档案、基建档案、实物档案等纸质版和电子版档案逐渐增多,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整理也成为高校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之而来需要配备的计算机、密集架、扫描仪、查询机等设备数量也急剧增加。这一系列的档案职业资源的调整改变为档案管理活动带来了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档案部门人员也开始注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档案职业构成的调整使传统的档案职业管理模式面临压力,必须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三、组织管理提供科学合理职业生涯提升机会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范是个人从事一份职业后发展的客观状态,与个人行为密不可分,然而,个人从属的管理组织对职业生涯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其组织文化、组织人事制度都会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状态。

在国内公办高校中,其正式在编的人员管理、工资套改、职称评定等问题都要遵循省人力资源厅和省教育厅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在不违背上级规定的基础上,学校对于校内人员流动、师资人才培养可以制定自己的规章和计划。对于高校内部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来讲,想要追求事业进步、如何提升、可以提升到何等程度,都必须遵守相关人事规定。任何一个职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是以其所在组织为载体进行的。因此,在可行范围内,学校在人事组织制度方面的相关规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档案职业生涯的发展路径。

学校提供高校档案职业生涯提升机会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是校内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者。在遵循国家和所在省市人事条例的基础上,学校有权进行学校管理活动,包括奖励政策、师资力量培养、晋升机制等。学校有条件通过人力资源配置等方式,对校内教职工的职业生涯进行适当引导。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创造力的施展需要依托学校的管理制度为路径,如果学校相关制度僵硬欠缺灵活性,内部岗位的职业生涯轨迹都将会受到制约。

2.学校为职工的职业生涯提升提供发展机会,可以提升学校整体活力,促进高校发展。工作人员在长期重复枯燥重压的工作中,会有心力交瘁、身心疲惫的感觉,这种心理枯竭现象被称为职业倦怠[4]105。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单一,具有很强的重复性和机械性,再加上高校职业生涯中的高原现象明显,档案管理人员面临进无通道,不进不退疲乏厌倦,工作容易出现没有积极性的消极局面。不单是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我国事业单位来讲,迎接市场风险的创新力和挑战力相对企业较弱,事业单位中大部分岗位都有固定的工作流程与套路,长时间重复容易造成工作中身心疲劳的现象。学校若能为教职工职业生涯进步提供适当的机遇,将增强教职工的职业认同感、激发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为学校的发展增添活力。

四、具体措施

高校作为具体的管理组织来讲,其内部制度政策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引导意义,在提升高校档案职业生涯方面,可以有以下具体措施。

1.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学校发展要点。新时期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包括很多具体内容,如档案数字化(学生档案、人事档案、党群、教学、基建等)、档案编研(年鉴、校史、教学、科研)、档案归档与保管(高校院系多、部门多,每年进出教职工、学生档案数量庞大)、档案服务利用(学历认证、师生查阅档案)、档案文化宣传工作(校史馆、档案宣传活动)等。

档案部门作为教辅部门,档案工作和其他业务要害部门相比,受重视程度欠缺,因此档案工作容易出现边缘化、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和整体工作氛围僵硬死沉的现象。其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大有发展空间,要想把高校档案工作搞活搞好,有很多内容可以充分研究、认真发掘,然而这些工作内容如果没有学校的战略和经费支持,很难开展。学校结合自身发展条件,将档案管理活动中的几个点作为学校工作要点进行筹划实施,可以提高档案部门工作积极性,振奋精神、使档案工作人员掀起热情干劲儿,提升自我价值认同感,为职业生涯发展开辟新的篇章。

2.加强高校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学习。对于职业生涯来讲,从事职业过程中的业务素质提高是职业生涯提升进步的重要环节。档案管理在高校工作中,也是有特有的工作特点和发展轨迹。随时代的变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客体在形态和数量上也和以往不同,所以,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理念也需要随社会发展而提高。

学校和档案部门应该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鼓励档案工作人员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业务研讨会和培训班,也可以邀请档案领域专家来学校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讲座或者业务指导培训。对于已经在编的高校档案工作人员来讲,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培训,与兄弟院校以及档案学界的专家学者切磋工作经验,是了解认识档案学界最新理论、与时俱进、扩宽视野、学习新知识较为快捷方便的途径,学习与具体工作实际相互结合,会对工作思路产生启迪,活跃档案工作人员思维,有助于增进档案工作人员对职业的理解,确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教职工培养计划。大学的三大任务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大学应该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引进人才的专业素质,也要注重在职员工的培养计划。给教职工提供专业学术提升的机会,既为高校教职工职业生涯提升提供了契机,又可以提升学校教职工整体素质,抬升学校软实力。

对于高校档案部门来讲,人才的引进应该打破之前边缘化、女性化和非专业化的趋势,侧重引进图情档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对于在职教职工,也要制定可行的培养方案。比如根据学校实际,推行博士化工程,鼓励在职员工读博深造、重视教职工访学轮修工作。高校引进在编人员,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和占编占岗等情况出现,对于在编人员的学位深造和访学轮修政策相对严格,对于已入职的教职工来讲,政策不宽松,结合工作生活实际,会放弃职业深造机会。学校应该适当开放政策,灵活掌握,鼓励在职员工深造。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胡鸿杰教授认为档案职业的发展空间在于“档案职业资源的重构”和“档案职业功能的改善”[5]。在重构和调整的大背景下,对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也要调整改变和提高。在我国,档案工作部门多属于党群行政部门,公办高校档案工作更是如此,高校档案职业生涯的发展无法脱离组织管理的政策规定,因此,作为组织管理者,高校有必要灵活制定政策,对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提升开辟绿色通道,促进档案事业和学校事业的发展。

[1]胡鸿杰.《中国档案职业状况分析》录音笔记之一.[2014-01-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75c030101h89r.html

[2]范世清.困境与路径:试论档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内涵与意义[J].浙江档案,2008(4).

[3]谢宝国,龙立荣.职业生涯高原研究述评[J].心理学进展,2005(3).

[4]黄雅君.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1).

[5]胡鸿杰.《中国档案职业状况分析》录音笔记之七. [2014-01-27].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b75c030101hgbl. html

G271.6

A

2016-09-27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教职工档案管理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曼巴传奇 KOBE20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