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兰姑姑

2017-02-14 18:46周红
昆嵛 2017年1期
关键词:姑姑舅舅

一幅手绣的画儿靠墙立放着,我在思谋如何安放才不至于慢怠她的美。

永兰姑姑为姑娘时是个不打折扣的美人。现在六十多岁了,头发没有染过却不见白,仍有迟暮美人的范儿。妙曼高挑的身材,大大的眼睛,双眼折皮的,从内到外透着智慧和喜悦,仿若肠子都舒展着从没打过结的通泰,走路挺胸收腹步态轻稳而无声响,不像我个子矮,穿着高跟鞋,人没到,鞋跟声音“嘎嘎”提前到。她穿软底平跟鞋,说话声音也柔软。朱唇未启脸上就是盈盈笑意,表情绝对是笑不露齿却又落落大方的那种。别人是一白遮百丑,她呢,肤色偏黑。但她有模有样,肌肤饱满发亮。不知她是如何保养的。据我所知她没有闲钱,也没有闲工夫,更不可能去拉皮做面膜换肤什么的。退休前,她是县医院外科病房一位没有职称级别的护士,天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工资又低,要是搁在别人,不纠结郁闷得发神经才怪呢。她没。她吃苦能干,胜任各种护理操作技术,能力一点儿也不比高级职称的护士差。别的护士一过四十就找各种借口离开一线岗位,逃避上夜班,可兰姑姑退休前一直坚持上夜班。一是她不愿矮下身段求人,二是她的身体素质好。其实,在我看来这更应归功于她良好的心态素质。兰姑姑是从农村出来的,文化程度不高。肯定的,你能猜得到,她没有浪费上天赐予的美丽资源,她嫁给了一位医生才得以进了医院当护士。所以,那种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兼而有之的独特气质,在她身上得以完完全全地呈现——知性,阳光,健康,那美,让走路没有四两劲肤色白到贫血的女人们羡慕,或妒忌。

那靠墙立放的绣“画”儿就来自于我的兰姑姑,就出在眼睛花了还坚持做绣活儿的兰姑姑之手。这一幅画儿在我眼中就比隔朝隔代的名画儿还要宝贵。你想啊,那些被收藏被宝贝的画儿过了几代人的手,已被时光淘掉了温度,淘掉了画家的初始情感,冷成一件件价值不菲的“商品”。这一幅绣“画”就不同了,无假冒,非批量,唯一性原创。千针万线借兰姑姑手指,把精神情感非物质的温度以物质的形式传递于我,二者真的不能同日而语,真的不能以金钱价值的多寡来衡量了。

几个月前,兰姑姑说:“妞,现在人家都时兴挂刺绣画,哪天你有空了到防疫站对面门店挑一幅中意的(图案)我帮你绣。”一声“妞”如电流电过全身。兰姑姑她喊我妞?我在突然不适应间,又兀地有了小时候除父母之外别人喊我乳名的那一份亲切亲热。原来在兰姑姑面前,多大,我都是一个孩子。我满满激动了一把。这一声“妞”让人到中年的我有了在她面前撒撒娇的柔软,我平时为人刚硬的冰山一角,一点点分崩离析,崩溃成水。

她说,反正闲在家没有啥事干。兰姑姑说她闲在家没有事做是假,她天天挎着菜蓝子上菜市场,买菜青是青红是红白是白荤素搭配着打理一家人的生活。她说的闲是相对于从前她上班的忙。现在,她终于慢下来,终于重新拿起为姑娘时的绣花针。兰姑姑的儿子儿媳妇都到北京打工去了,她责无旁贷地监管起孙儿孙女的衣食住行和学习。孙女正上高三,高考最关键的一年,因此,兰姑姑生活的慢节奏还附加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开饭时间得准时准点,耽误不得。

绣女都有绣女的品质。兰姑姑美丽温情而善良。七八年前,我舅舅赶集卖西瓜,脚踩西瓜皮磕破了膑骨盖到医院做手术。那时还没有农村合作医疗,舅舅家里很穷,交手术费的钱不够(舅舅三十多岁时我的舅娘就病故了,他一手带大七个孩子,又盖房子又娶儿媳妇的,很苦),兰姑姑就抱了一只大西瓜到手术室说情,这一说就说掉了一百八十元。一百八十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元?我换算不清。但兰姑姑的体恤悲悯着实帮了我舅舅的大忙。为此,我至今健在的舅舅时常念起她的好。批发来的一箱糖盐水和一些药品,因为触犯了科室的利益,当班的护士不给用,兰姑姑就天天当班不当班地赶过来,亲自给他用。兰姑姑对待其他病人,同样,能帮的帮,帮不了的,用暖人心窝子的话去宽解人。

这一幅画是兰姑用火红、桃红、粉紫、麦绿、湖蓝、桔黄、鹅黄、羽白、褐色九色线绣出来的朝向大海的公园。图案疏密有致,颜色深浅搭配恰好。缤纷的花枝藤蔓缠绕着一个又一个圆形的柱拱形的门,一下子就把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理想,“劈柴,喂马”农耕的遥远拉到近前。想象靠在那一根花藤缠绕的石柱上,眺望远处的高山岛屿,还有翻天的白浪,海风洇洇湿润着干涩的眼睛……眼前就浮现出另一幅画面:小时候的某一早晨,我的一位叫永珍的姑姑喊我起床,见我蔑蔑歇歇没睡醒的样子,就搬出一张矮椅放到门前让我坐在那儿好好“醒醒”。醒醒是方言。就是有过渡地醒过来精神起来的意思。她家门前有一口塘,晨风带着水汽吹着,呼呼的,像绸缎长出一只光滑的手,抚摸着我的脸。池塘镜子一样的水面,风一过,就不平静了,就荡漾开一波一波的涟漪,就像满面含笑的永珍姑姑勾头绣下的花蕊。

那个早晨,我在一口塘上延伸出河、湖、江堰和海的概念。赋水与形的河、湖、江堰、塘,规模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它们固守的内质却一样,都是一样灵性灵慧的水,都无一例外地有唱着歌儿奔腾归海的理想。而我没有跳出农门的永珍姑姑,也有着永兰姑姑同样的精神向往,她的向往往往就寄托在她手上那美丽精致的绣活上。

站在这一幅画前,时间停留住我童年的慢,慢得像我慢慢醒开的眼睛看见柳树上那一只翘着长长的类似20世纪90年代14英寸黑白电视机背上两根天线优哉游哉爬着的牤牛,慢得像一只背着壳一步一步爬向八月的葡萄架寻找伊甸园的蜗牛。我嫌时间过得太慢。看低下翅膀掠过水面的蜻蜓,我好想快点长大,奔赴姑姑们的人生之旅。终于长大了,终于像别人一样奔赴在物质丰盈自以为是的幸福道儿上,而精神却日益焦灼和虚妄,我才感觉到生活与小时候过的两翻板,真是过得太快了,快到我还没有品尝到它是柠檬味呢还是苹果味儿,它就“哗”地一声流过去,就人到中年了。

当初,我没答应兰姑姑去选绣样,我不让她绣,我怕她会得颈椎病,哪知道今天她把绣了两个月的“画”装裱好了直接送到我的办公室。刹那,我和我同事的眼睛都亮了。美,真是个美。图案不是我选的,却比我亲自去选还合我的意。画就是画,没有题字的繁杂,素雅唯美。我在心中一连给她添加了好几个标题,比如“慢下来的美丽”比如“绣女的品质”比如“面朝大海”,我的心思沉浸画中,海上的岛屿仿若仙境,任安恬快乐的永兰姑姑永珍姑姑等绣女们的飞针走线自由出入。

一份多么可贵的闲情逸致,一份多么朴素的生命品质,一份多么优雅浪漫的情怀。我终于决定把这一幅绣画挂在我的卧室,让她时刻警醒我放柔软一些,慢下脚步优雅地生活着,而不是焦头烂额为活而活瞎忙乎。

我在欣赏这幅画,我在设想某一天我也会如兰姑姑一样,眼睛花了,也绣,绣一幅女人入诗入画的风情,绣一幅爱与时间对抗到永恒的画卷!

周红,笔名红茶花,河南罗山人,四季风文学艺术创作中心理事,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小说散见国内十多家文学杂志。出版散文集《时间这杯水》。

猜你喜欢
姑姑舅舅
弹弓
蔷薇花开
不用担心
好吃的姑姑
发红包
磕头
姑姑出嫁了
到海岛去
明天再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