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湘女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7-02-15 01:40谢承新
湘潮(上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湖湘妇女党史

◎谢承新

红色湘女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谢承新

红色湘女,对大众而言是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词汇。陌生,因其过去极少作为一个明确具体的研究象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更不要说为普通人熟知;熟悉,则是对于大众而言,即便不是从事党史研究和女性研究工作的人,也能很快说出几位红色湘女的名字和她们的事迹。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红色女群体,无论是从学术探讨角度,还是从现实工作的角度来说,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 学术价值:多视角的有益探索

湖湘女性,生长在秀丽多姿的湖湘山水之间,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的长期浸染,使她们身上表现出一种相近或者说如出一辙的文化特性。红色湘女,从湖湘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走来,从文明进步发展的人类画卷中走来,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走来。“红”,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底色”,是革命的代名词。当年,人们习惯把革命政权称红色政权;今天,由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我们的底色、本色仍然是红色。从这种意义上说,红色湘女就是近现代以来投身国家独立、民族进步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湘籍女性革命者、革命家、共产党人以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湖湘女性。红色湘女既传承了湖湘传统文化,又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信仰的红色基因。笔者以为,开展红色湘女研究的学术价值,可以多维度来理解。

红色湘女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群值得敬仰的亮丽之星。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在湖南这片红色热土上涌现出众多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振兴而浴血奋斗、等革命前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彭珮云、章蕴、金庆民、王人美、白杨和上天山的“八千湘女”等,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的卢光琇、张矢志不移的红色湘女。革命战争年代的“湖湘三女杰”秋瑾、唐群英、葛健豪和向警予、杨开慧、蔡畅、陈昌甫、何宝珍、谢冰莹、李贞、缪伯英、毛泽建、曾志、帅孟奇、刘英、陈琮英、伍若兰、贺英、彭儒海霞、范云六、宋祖英、文花枝、许月华等,她们都是红色湘女的杰出代表,是广大妇女的光辉榜样。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湘女奋勇投身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妇女解放运动和人民解放战争,奋不顾身地投身于反抗侵略的民族独立战争,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湘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红色湘女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大量涌现、层出不穷,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湖南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女杰之乡”,其他任何一个省份都无法比拟。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近现代女性解放和发展史上,甚至在中国人民解放和发展史上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红色湘女生长于三湘四水,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也对湖湘文化的传播、转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湖湘文化是红色湘女成长的精神沃土。湖湘文化是指唐宋以来诞生在湖南地区的一种具有地域特性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创造中,湖湘文化凝结出了激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忧国忧民的忠贞情怀、深厚的民本主义思想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等文化精髓。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与浸润下,红色湘女汲取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遗传了红色基因,延续了红色血脉,铿锵了红色风骨。湖湘文化孕育红色湘女,红色湘女反哺湖湘文化。红色湘女在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上的辉煌成就及光辉思想不仅是对湖湘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发展和超越。红色湘女对湖湘文化的贡献就在于她们努力践行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促进湖湘文化的传播和转型,为湖湘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新的内涵、新的特质。红色湘女的历史是党的历史中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重要篇章。研究红色湘女的历史,缅怀红色湘女的光辉业绩,弘扬红色湘女的伟大精神,是湖南地方党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关于红色湘女的学术研究,目前基本上仅限于近代极少数知名度很高的英模人物和中华女杰,如向警予、杨开慧、蔡畅、唐群英等,而对于近现代以来绝大多数红色湘女群体,特别是当代红色湘女的研究,鲜有涉及。就是这些仅有的红色湘女研究中,也仅仅是局限于个体,并没有从整体上进行研究,更没有把它当成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所以,深化红色湘女研究,特别是从历史的角度、从理论的高度、从全局的视野,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史研究要“一突出、两跟进”的指示精神,对红色湘女的精神实质、历史地位、社会影响、现实意义、时代价值、使命担当等作出深刻、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概括,用各种方式继续讲好红色湘女的故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开展红色湘女研究,也是拓展党史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的一种有益探索。开展红色湘女研究,无论是对事迹的描摹还是对其精神的概括,研究对象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是难以忽略的,那就是女性。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女性学研究的方兴未艾,在传统的党史研究视角之外,引入女性研究的角度和研究方法,是一种不同学科之间借鉴融合、交叉研究的尝试。比如红色湘女也是女人,她们身上同样具备情感细腻等特质,将女性学研究中的方式方法引入到党史研究中来,可以达到丰富党史研究方法、拓展党史研究维度的目的。

★ 现实意义:红色印记的传承与发扬

开展红色湘女研究,深度总结和广泛宣传红色湘女的生平业绩、精神风貌与文化背景,对于我省广大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湖湘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美丽富饶幸福新湖南建设,具有重要借鉴和促进意义。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3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概括,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红色湘女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风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契合的。在这一群体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特别是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她们诚实善良、勤劳勇敢,既表现出个体的高尚情操,又以母亲、妻子的身份影响家庭,传承良好家风。红色湘女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更是堪称典范。不仅如此,在传统美德之外,她们还呈现了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社会公民的高尚道德情操:“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解放前,红色湘女心忧天下,忠诚为党,竭诚为民,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她们忠诚奉献,将自己的价值与利益实现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新时期,她们有责任有担当,勇立潮头,为民族复兴顽强拼搏,不少红色湘女堪称公民道德的模范。“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中国植物基因开创者范云六等,在自己的行业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爱岗敬业的楷模;戴碧蓉、文花枝、周美玲等新时期的湘女代表,将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彰显无遗。研究红色湘女群体,宣传她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高尚道德情操与精神风范,探究其形成根源、探讨其精神传承,对于在全社会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研究红色湘女对于湖湘文化发展创新也有推动作用。毫无疑问,湖湘文化是红色湘女群体精神成长和特殊品格形成的重要来源,但红色湘女却不仅仅只是湖湘文化的传承者。伴随着活跃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红色湘女的亮丽身影,湖湘文化得到了宣传与传播,扩大了影响,像将中国民歌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宋祖英,其代表作之一《辣妹子》就歌颂了湖南女性的形象。红色湘女的精神风貌与时代呼应、与现实需要接轨,极大地丰富了湖湘文化。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红色湘女精神,其区别于“湘女多情”最鲜明的特征就在于红色的底蕴。这种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与传统的湖湘文化相结合的,既蕴含着丰富革命精神又有厚重历史文化积淀,是对湖湘文化内涵的创新和扩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湖湘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红色湘女,既有助于扩大湖湘文化影响,又能促进湖湘文化的创新与转型。

广泛开展红色湘女研究和宣传可以发挥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球妇女峰会时提出:“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在中华民族的逐梦路上,在这个能为每位妇女创造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机会的时代,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半边天”的积极性,投身建设美丽富饶幸福新湖南的历史征程,意义重大。审视自中国近代以来为社会历史进程作出突出贡献的红色湘女群体,她们都是不同行业或不同领域中的佼佼者,既有唐群英这样参与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向警予、蔡畅这样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有丁玲等湖南现代女作家群体,当代奋斗在科技战线的范云六、卢光琇,搏击商海的周群飞、张海霞……她们都是功成名就的人生榜样。与她们一样生于斯长于斯,沐浴相同文化的当代湖湘女性,可以从她们的经历和实践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在各自的行业和领域做出最好的自己。以红色湘女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当代湖湘女性投身于社会进步发展的洪流,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将会书写更多精彩动人的华丽篇章。

探究红色湘女的人生经历、实践经验,总结研究红色湘女现象背后的规律,还能给今天的妇女工作以启示。其中突出一点,就是在妇女工作中将女性的发展与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点。红色湘女作为杰出女性的群体,她们的工作与奋斗都是自觉融入女性解放和发展进程中的。蔡畅作为中国卓越的妇女运动领导人,领导中国妇女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妇女解放道路,具有深入妇女群众,宣传妇女群众,注重发现和培养妇女干部等鲜明特征。彭珮云,曾积极推动《婚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将妇幼的权益保护纳入法律保护的重点,呼吁妇女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发挥参政职能作用。在任全国妇联主席期间,她带领全国妇联掀起了妇女儿童权益保卫战。这两位不同时期红色湘女的代表人物,虽然面对的妇女工作的环境和任务不尽相同,具体的工作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但相同的是,她们都把妇女的发展作为了妇女工作的出发点和价值归宿。当代妇女工作只有从对红色湘女的研究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关照和呼应妇女权益与诉求,才能更好地体现妇女价值,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湖湘女性对社会和文明发展进程的作用,也才能凸显新时期妇联组织的使命担当。

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新的历史时期,女性对国家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将红色湘女这样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来深入研究,既是对其精神和实践价值的一次传承和发扬,也是对党史研究领域的一次探索和拓展。这应是党史部门的责任与担当,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正是基于这些考虑,2016年4月19日,经批准同意,在长沙县杨开慧纪念馆举办了首届“红色湘女之情”学术研讨会,今年本刊也特别推出“红色湘女”专栏,借此引起全社会对红色湘女研究的关注和重视,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中汲取更多前进的力量。

猜你喜欢
湖湘妇女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