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2017-02-15 17:46陈肖莹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大学生

本文主要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首先,从创新度不够、标准设置不合理以及重形式而轻监督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不断提升激励机制的持续性、不断提升激励要素配置的品质以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三个角度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激励机制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在当前的社会竞争中,创新创业能力占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所以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激励机制是指高校应该制定系统化的规章制度来调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习的积极性。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而如果有相对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的辅助保障,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竞争优势。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激励机制的创新度不够

激励机制建立的目的就是要成为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能力的动力,所以这种机制必须要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样才能够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从目前国内大学的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高校的激励机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应用不仅不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竞争中也不具有优势。

1.2 激励机制的标准设置不合理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往往标准设置的非常不合理,很多高校都将学生曾经获得过的奖项、创业成果以及发表过的论文等作为激励机制的主要标准,这些要求只适用于少数人,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合理性,大多数的学生都无法满足这些标准,造成所制定的激励机制不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这样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就不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也就很难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这样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对于高校以及社会来说缺少创新创业型人才也会大大阻碍在未来的进步与发展。

1.3 激励机制重形式而轻监督

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将社会实践作为激励机制中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但是却很少有学校重视社会实践的落实程度。一些高校仅仅是鼓励和要求学生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规定参加社会实践能够获得更多的学分,但是却不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进行监督,造成很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只是走过场,并没有真正用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而并没有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任何方面的能力,这就与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的初衷相悖,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精神,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养成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

2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激励机制的途径

2.1 不断提升激励机制的持续性

从心理学方面进行分析,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保障教育信息能够持续、有效、及时的传送给学生。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如果学生通过努力获得了优秀的成绩,高校就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奖励,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正处于热血阶段,如果在自身的努力下能够得到学校的认可,获得一定的奖励,他们就会自觉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进而不断加深对创新创新实践的认知和落实。持续而且良好的激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人们在心理上的成就感,从而对自身的过往行为进行自主型的回忆和审视,从而不断加深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记忆。因此,高校要多为学生创造激励机会,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2.2 不断提升激励要素配置的品质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进行完善并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学校必须要对自身内部的奖惩机制、学分构成以及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硬件设施水平。首先,高校应该要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掌控着整个教育的方向,他能帮助学生提升寻找资源和机会以及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开设有关创业方面的实践课程,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其次,学校还应该对学生的学分构成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高校需要对学分的标准和范围进行明确,并配以相应的制度規定进行监督和约束。

2.3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不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中激励机制的要求不同,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不仅仅需要在物质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激励,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首先,经费是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物质保证,所以,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创新创业经费,从而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以最基础的保障;另外,学校在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在精神奖励方面的投入,通过公开考核的方式选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在全校范围内给予他们在能力方面的肯定,这样做一方面能够给予这部分优秀学生以激励,鼓励他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增强激励机制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可以给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其他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以这些学生为目标,更加努力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于淑玲,张占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05).

[2]杨阳.大学生自主创业激励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0).

作者简介

陈肖莹(1986-),女,广东省佛山市人。硕士学位。现供职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