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革命老区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
——以陈毅元帅故里旧居村为例

2017-02-16 14:05廖华
参花(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旧居陈毅村落

◎廖华

四川革命老区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
——以陈毅元帅故里旧居村为例

◎廖华

陈毅元帅故居旧居村作为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村落,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蕴含着强烈的红色文化元素。以保护和传承旧居村文化资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产业化升级,凸显旧居村文化资源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对于旧居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深入阐述了旧居村文化资源现状以及自身产业化价值,并对其产业化的具体路径进行初步研究。

旧居村 文化资源 价值分析 保护和传承 产业化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文化活动是与之息息相关的,而文化资源是文化活动进行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人类长期创造积累的宝贵财富,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源泉。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更加显著地要求凸显文化资源再加工后所赋予的产品属性和附加值。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全体人民提供乐观、健康的精神粮食。由此可见,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同时也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革命老区因资源贫乏、缺乏资金、技术落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为改变这一现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印发了《关于加大脱贫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提出,要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利用老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振兴传统工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陈毅元帅故里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村落,对元帅故里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保护进而实现其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转型,既能够传承和发扬文化精神,同时也能够提高老区人民的经济水平,有助于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陈毅元帅故里旧居村文化资源现状

乐至县城北17.5公里的劳动镇正是我国开国元勋陈毅元帅的故乡,这里山丘连绵起伏,树木郁郁葱葱,是典型的浅丘民居。位于劳动镇上的旧居村更是在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也是劳动场镇的发源地,处于村域东侧,陈毅元帅故居则位于西侧,由羊叉河相连,周围遍布山丘,形成了“有山有水有村”的自然山水格局。旧居村历史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明朝时期,明万历年间源于“薛苞救母”的民间故事,称之为“薛苞古镇”,明末毁于战乱之中;第二阶段,清朝时期,清咸丰三年建场,名为复兴场,村落逐渐得以恢复;第三阶段,民国时期,建国之后因袭为乡;第四阶段,到如今,1958年改为人民公社,因是陈毅元帅归故,1959年公社名冠以“劳动”二字,村落逐步向西南扩展。

旧居村延续至今,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既有明显的红色文化,也是民间传统文艺的发源地之一,尤其是由于曾经其得名源于“薛苞救母”的故事,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得淋漓尽致,故而孝文化浓郁深厚。

(一)旧居村村落文化的内涵

《乐至县志》记载,薛苞古镇建于明代,因是汉代孝子薛苞故里而得名。《东观汉记》载:薛苞,字孟尝,以至孝闻。相传东汉建武年间,薛苞家贫,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一次母亲病重,眼看病饿将亡,薛苞毅然割股奉母,治好了母亲的病。事情被传到朝廷里,遂被封为孝子。

旧居村最重要的文化内涵在于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在旧居村传承至今,对当地弘扬传统文化以促进社会和谐新风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旧居村物质文化资源现状

目前,旧居村有全国红色旅游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毅旧居”以及位于故居后山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家“诰命夫人墓”。“陈毅故居”是陈毅元帅诞生和童年生长的地方。故居兴建于清乾隆初年,是木制结构的三重堂四合院,有些苏杭园林的风味,建筑风格也极具川中民居气息。故居在1981年修复之后开始对外开放。2006年,“陈毅旧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国家文物局正式颁布;2011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称号也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正式颁布。当地村支部委员和党员利用这一优势开办农家乐,通过示范带动,旧居村目前已经配套乡村旅游农家乐30家,年接待100万人次。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家“诰命夫人墓”是合葬墓。陈毅元帅前六代高祖陈禹桂、高祖母邓氏夫妇厚德重孝,教子有方,当朝皇帝为了以此彰显其德行、示范众人,故赐封陈禹桂、邓氏为太封君、诰命夫人。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盐酸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同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此外,旧居村还保存着众多其他传统文化资源,比如古街连接新街的“劳动桥”、千年黄葛树、锁口塘、玉湖泉,位于古街内的陈氏老茶铺、乐楼牌坊,以及位于村域东侧的老君山道观和北侧的土地庙,还有羊叉河北岸的张安井以及古代筒车遗址。

(三)旧居村非物质文化资源现状

非物质文化资源,是非物质形态的、同时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东西,与“物质文化”相对。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旧居村,自然除了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之外,同样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资源。

陈毅元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毕生为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的成绩。他的故事在旧居村乃至乐至县都是为人民群众所耳熟能详的。旧居村也拥有了浓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旧居村的核心文化“孝文化”中的“薛苞救母” 的经典故事在东晋时期就载入《后汉纪》,到现今更是代代相传。相传东汉建武年间,在当地有一位叫做薛苞的小子,他的母亲生病,于是他就割掉自己的肉来侍奉母亲。终于,在他的精心呵护下,母亲的病得以痊愈。他割肉救母的事情也被传到了朝廷。为了嘉奖他的孝心,遂封为孝子,“薛苞救母”的故事随后被世代相传。

在民俗文化方面,旧居村也是有着众多典型的、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耍龙,是旧居村春节期间传统的娱乐活动。农历正月初,各街道“龙灯会”开始扎龙、送贴,观者人山人海,很是壮观;婚嫁,旧居村传统婚嫁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另外还有被乡间妇女口耳相传的哭歌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在传统技艺方面,旧居村的藕粉制作工艺颇有名气,“天池藕粉”也有一定的品牌效力。

二、旧居村文化资源产业化价值

作为传统村落,旧居村所蕴含的文化资源价值是全方位的,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还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些都是其村落文化资源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巨大动力。旧居村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的智慧以及文化艺术的结晶,对其进一步地传承与开发,不仅仅维系了中华民族的根,也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

(一)历史文化价值

每一个传统村落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村落中的先民们以村庄为载体世代繁衍,在天、地、人的和谐共处中自然而然地逐渐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一个传统村落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博物馆。旧居村也是如此,它历史久远,而且一直以来保护完好、风貌犹存,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并且,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旧居村村落里至今仍然呈现出活态传承,反映着当地的社会、经济以及红色文化、孝文化的发展历史,诉说着人们的情感、生活理念和文化习俗。这里以原居民为核心、以传统文化为纽带,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将人、村乃至天和地自然巧妙地融为了一体,就此孕育出丰富灿烂的文化,堪称是一座动态的川中文化博物馆。

(二)社会价值

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是社会体系中的基层构成单位,并且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乡土社会。著名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曾经说过:“古村落体量虽小,但五脏俱全,是完完整整的中国社会最基层的形态”。旧居村就是如此,它的风貌是在一代代先辈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出来的,因而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至今保存着完整的红色文化资源,历史环境也保留完好,它以孝文化为内涵,以人文文化为主线,同时,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谐并存。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国,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已是迫在眉睫。旧居村孝文化资源丰富,对它的挖掘和利用有助于诸如尊老爱幼、睦邻友好的优秀传统道德观念进一步地传承和发扬,对基层的社会自治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经济价值

作为传统村落,一方面,村民们大多掌握着先辈们祖传下来的技艺,从村落走出去,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大胆发展和创新技艺,不仅可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还可以为村落、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传统村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同样为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为村民们的家庭经济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旧居村原本就是依河而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陈毅故里”的红色旅游路线已初具规模,把它进一步建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以及进一步挖掘孝文化资源,突出村落文化内涵,对县域经济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旧居村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具体路径思考

旧居村丰富的文化资源要传承和发展,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在文化资源深度挖掘的基础之上进行产业化升级。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本触角的无限延伸,在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业化都不再是一个新鲜词语,而是各个区域尤其是文化类如何以活态形式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简而言之,产业化是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及发展的重要的有效方式。但是,在旧居村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必须以对旧居村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好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尺度,不能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文化的传承。

(一)旧居村的文化内涵重在孝文化,在文化资源产业化方面,要着力打造孝文化

孝文化打造是整个旧居村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在孝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中,加大政府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确保在保护和传承孝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重点扶持相关品牌建设和运营。“天池藕粉”在整个乐至县已经有所影响,然而,它仍然是以纯粹的工艺制作品形式存在,对比“孝感麻糖”“孝感米酒”等的宣传和品牌销售形式,虽然同样是孝文化聚集地,但是在宣传和品牌的推广上就有所欠缺。因此,在孝文化产业化升级的过程中,要做到既能够更好地宣传孝文化,又能够真正实现孝文化的产业化,就必须善于借鉴在孝文化产业升级方面的成功案例,推出属于旧居村的孝文化品牌产品。另一方面,把孝文化与旧居村的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开发民俗体验游,并注重孝文化的传承,真正意义上扩大旧居村孝文化内涵的影响力。旧居村的民俗文化中,婚嫁以及“哭歌”很有地方代表性,以多种形式再现婚嫁以及“哭歌”场景,并且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孝文化的展现,让游客在观赏民俗文化的同时,被其中浓厚的孝文化所感染和震撼。

(二)在旧居村物质文化资源的产业升级方面,着重在陈毅故居以及与其相关的陈家祠堂和改造后的故居陈列馆

在旧居村物质文化资源的产业升级方面要体现出旧居村所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陈毅故居是旧居村乃至整个乐至县的重点文化资源,同时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陈毅旧居本身就有着科普教育的功能和职责。陈毅旧居邻近的山丘保存着极好的环境,并且景区内园林景观也相当丰富,元帅诗词碑林随处可见,这使景区有了更多的人文气息以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背景,可依托陈毅故里景区,发展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体验式消费、节庆竞技、文化展示等项目。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对周围农家乐的打造更深层次,不局限于餐饮消费,而是开辟农业观光项目,把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以及文化创意手工等项目结合起来,突出体验式消费,使旅游价值与人文价值更好地融合。

(三)旧居村的非物质文化种类较多,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对于它的产业升级更要注意其自身的保护,这是其产业化升级的前提和基础

政府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在经济活动和文化开发的过程中强化“以保护促开发”的观念;人民群众要充分认识到保护文化资源在产业化升级中的重要性,加强文化保护意识。事实上,以往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更多的是依靠政府,而产业化升级之后可以改变在保护工作中政府大包大揽、压力过大的状况,甚至还可以吸引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参与、合作,并且可以促使“藕粉”“挂面”以及“耍龙”等民间工艺走出原有的父子相传、师徒相传等传统的传承方式,让其走出既有模式,为更多人所熟悉并被不断吸引,最终通过产业化手段,既保护了旧居村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又促使其走出了地域限制,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丰收。

作为兼具红色资源和古建筑文物资源的历史文化村落,旧居村所凝聚的各种文化价值不容忽视,是劳动群众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探索和创造出来的,是旧居村群众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因此,保护和传承旧居村文化资源意义重大,对旧居村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是其重要途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它焕发生机,在保护和传承的同时走向现代化。

[1]乐至县志编撰委员会.乐至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18-19.

[2]李昕.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运作合理性探讨[J].广西民族研究,2009(01).

[3]杨亚庚,等.论宜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J].河南社会科学,2014(01).

[4]冯骥才.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困境与出路[N].人民日报,2012-12-10.

[5]冯骥才.传统村落的困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民间文化论坛,2013(01).

(责任编辑 王芳)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陈毅元帅故里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LQ2016C-16)阶段性研究成果。

廖华,女,美学硕士,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审美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旧居陈毅村落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伟人旧居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随想・延安
——于毛泽东旧居前
贵阳乌当罗吏目村发现永乐公主旧居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