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球之眼》对当代知识分子的伦理启示

2017-02-16 14:05陈雅妮
参花(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伦理道德

◎陈雅妮

论《地球之眼》对当代知识分子的伦理启示

◎陈雅妮

石一枫的中篇小说《地球之眼》通过对三位性格、出身、地位等各不相同的知识分子的人生经历及相互间的交叉、斗争来剖析当代社会中各类人的不同生存状态及价值理想。 安小男坚持捍卫世界的道德却遭到现实的冷待;李牧光及其家族用道德的沦丧换取物质的富足,却受到社会虚假的吹捧;而“我”既可以说成是居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态,也可以说是正在沦丧的文化混混。三个人都是知识分子,但却代表了社会的不同价值观和不同伦理导向。

《地球之眼》 道德 知识分子 伦理启示

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在现代社会中被视为“文化人”的知识分子,但所谓的知识并没有在他们的个人行为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不禁让我们对“知识分子”这个概念产生怀疑。“社会的良心”这一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历对知识分子的强制的外壳作用,而更加强调道德良知的核心作用。

一、安小男——坚持捍卫世界的道德却遭到现实的冷待

安小男是个在上学期间曾经被老师夸为“脑子里装着半个硅谷”的理科高材生, 这样一个毕业于名校的天才按理说在物质获取方面应该毫无困难,但他毕业后却连自己都无法养活。安小男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什么是道德?安小男试图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找到道德问题的答案,最后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整个社会道德体系逐渐瓦解,他虽然意识到道德体系在逐渐失效却无能为力。虽然他一直是努力地守护自己心目中的道德,可是现实生活的步步紧逼,使得他不得不时时低头。从始至终,安小男自己固执地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能坚持到底也许算是他的胜利,但是他还是个失败者。从头到位,安小男都是孤军奋战,他不明白单靠他一个人是改变不了社会的,更无法制订出人人践行的道德准则,如果他懂得影响他人,带动更多的知识分子捍卫社会的道德体系,那么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让人感到悲哀的是,不论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普通劳动人民,他们的道德观都在逐步沦丧当中,或干脆没有道德可言。如商教授,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本应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标,以培养有道德素养的学生为职责。可他却将电视上和领导干部圈里一些轻佻的言语行为带进校园,并为自己此举引经据典。知识修养不再是拿来提升自己,而是被用作歪曲基本的人生价值观,来迎合自己的一己私欲。

二、李牧光——用道德的沦丧换取物质的富足,却受到社会虚假的吹捧

李牧光因为家庭原因, 是“我”大学时认识的狐朋狗友中混得最好的,他和别人走进同一所校园的路径截然不同,入校后的生活也与整个学校格格不入,但是他却能顺利毕业并进入国外名校深造。小说点明了李牧光成功的主要原因:不是他聪明,也不是他努力,而是他有位手眼通天的爸爸。当然,他沦丧殆尽的道德也可能是他牟取大量财富的原因之一。毕业后的李牧光已是一位相当成功的商人,并在“我”的引荐下成为了安小男的老板。在见证李牧光越来越富有的同时,“我”也见证了他灵魂的逐渐沦丧。李牧光在留学期间加入美国籍,无时无刻不在彰显他美籍华人的优越感,他挥霍着中国的财富,贬低中国的同胞,这种举动无异于忘记养育之恩的白眼狼。李牧光深谙社会规则,在拥有大量财富后,他以财富多寡为标准,重新对所有人进行了定位,把人和人之间的平视一律改为俯视,那架势不言而喻——我和你们不是一个阶级的。与此同时,他又展示了令人直打寒颤的精明。在他的眼里,钱才是一切,只有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才有资格制订社会的规则。他是站在这个社会顶端的佼佼者,但同时也是道德沦丧的典型代表。

三、“我”—— 居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态,正在沦丧的文化混混

“我”的形象相比较安小男和李牧光而言,是属于第三种形象,或者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中间态。在这样的双重对比之下,“我”慢慢觉得自己也是个有道德的人,自己也应该是这个社会的道德捍卫者,所以在发觉被安小男调查后,李牧光请“我”出面解决,“我”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可是墙头草终归会两边倒,“我”的道德底线并不像安小男那样坚不可破。

小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现实社会中的人和故事, 文中三个主人翁的人生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三种选择:是道德至上,还是利益为先,抑或两者兼顾,左右摇摆,这是所有知识分子乃至所有人必须做出的抉择。在“道德”与“物质”的冲突中知识分子该何去何从,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是存在于整个人类历史进化过程中,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各个行业的关乎知识分子伦理的终极问题。作为“社会的良心”的知识分子应当是人类基本价值的维护和推动者,在维护和推动这些基本价值前行的路上,注定是“任重而道远” ,因为这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知识分子应该有最起码的责任意识,我们不仅是大千世界中的普通一员,更是社会基本道德的风向标。

[1]金玉娇.权力的眼睛[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

[2]王诚良.道德底线的文学追问[J].长江丛刊,2016(05).

(责任编辑 刘月娇)

陈雅妮,女,硕士研究生,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伦理道德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