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哲学前沿课程建设探索

2017-02-16 17:08周来顺
关键词:哲学高校

周来顺

摘 要:新时期哲学前沿课程建设是国内高校哲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哲学前沿课程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哲学授课内容与对象的新变化,并提出了新时期哲学前沿课程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哲学;前沿课程;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3-0011-02

哲学前沿类课程已成为国内很多高校哲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这门课程始终站在学术前沿把握当前哲学学科和哲学理论发展的最新动向,对当代哲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本理念以及主要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就课程本身涉及的内容而言,它不仅仅关注传统哲学中的重大问题在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更关注新形势下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驱动并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引发的哲学思考。不断发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新问题,对课程研究内容与教学对象新动向的掌握并提出相应该的对策是哲学前沿课程建设的重点所在。

一、哲学前沿课程建设现状

哲学前沿类课程在国内很多哲学专业已开设数年,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也在逐步开展,当然,这一过程吸收了很多国外相关课程建设的宝贵经验,尤其是欧美国家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对我们开展此课程建设都产生了有益的影响,但在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过程中我们的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这是不容忽视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哲学前沿问题的把握不够

这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并加深学生对哲学自身的理解,即传统哲学理论的时代意义、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哲学内涵的拓展以及哲学与时代发展的内在关联等根本性的問题。当下很多高校的哲学前沿课程的开设并未能真正对待上述问题的实际存在,课程的设计及内容仍脱离不开固有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束缚,最多将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的新现象、新理论放到已有的哲学理解范式中去理解,比如对当前出现的虚拟哲学、全球化哲学、应用伦理学等极具时代前沿性的哲学形态仍然用传统哲学的分类及分析方法对号入座,定性定派,忽视了新形势下的哲学的应用与实践性的维度,另外有学者已经认识到,“中国哲学界的理论研究与中国实际存在的问题严重脱节”造成了对哲学前沿问题真正的“前沿性”把握不足[1]。

(二)对教学方法与实践的探索重视不足

关于当代哲学前沿课程建设全国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探索式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注意,即研究者过于强调对哲学前沿问题的理论内容探究,而对此课程应用哪些教学方法最为适宜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的研究重视不足。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哲学前沿类课程的教学仍未能完全摆脱传统的独白式教学方法的束缚,对学生在何种程度接受这一课程缺乏互动式探讨,对诸如在哲学前沿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前沿意识与基础意识”、“问题意识与文本意识”、“主讲方式与互动方式”等事关哲学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的研究不足。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新媒体资源促进教学想长以及尝试使学生切身体验式教学等都要适当应用,从而有助于哲学前沿课程更加切实有效开展。

(三)教学内容缺少特色

哲学前沿问题课程的设置关键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如果按传统的做法对哲学研究方向划分为中、西、马三大块来设定教学内容自然无可非议,但其中必然缺少对某一部门哲学或国别哲学的重视。历来研究西方哲学前沿问题的人毫无疑问会将理论关注点放到欧美哲学上,如果按照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观点,欧美哲学是作为“体系哲学”的“大写的哲学”与“元叙事”,向来以人类文化的中心自居,这一研究倾向已成为国内研究西方哲学的主流。在哲学前沿问题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体现明显。这样就极易忽视作为部门哲学如俄罗斯哲学前沿理论问题的发掘和研究,而俄罗斯哲学作为一种独立的部门哲学有其特殊的理论论域和理论价值,亦是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对诸如俄罗斯哲学等重要部门哲学关注哲学前沿课程建设就是不完整的,可适当将其特色内容融入到本课程建设中来,从而促使学生们对这个课程有整体性的了解。

二、哲学授课内容与对象的新变化

哲学前沿问题课程建设应始终围绕体现时代性最为核心最具价值的学术问题展开,原有的哲学教学内容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另外,作为教学对象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以及对哲学前沿问题的关注方向已发生很大改变,如果教师不注重对授课内容以及授课对象新需求的研究和改进,那么很难适应当代哲学前沿课程的教学实践要求。

首先,研究者要跳出传统哲学授课内容模块及课程体系束缚,吸收更为新鲜与前沿的知识构成,并将其融入到本课程改革建设中。有学者已经注意到,“21世纪,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当代中国哲学走出了原先的框架和视野,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向:一是人类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向;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转向;三是对中国传统哲学认识的转向”[2]。学者们意识到了新时期我国哲学研究方向的转换是值得赞赏的,关键是要将这一具体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的转换纳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进程之中,真正使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加深自己的理论休养扩大自己的理论视野,为日后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哲学前沿课程应当重点对诸如数字化时代的哲学思考、对全球化的哲学思考、对发展的哲学思考、对当代科技革命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人的发展的哲学思考等问题的关注和研究[3]。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研究者应始终对时代性的哲学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与吸收,同时不能丢掉传统哲学理论的精华,将其融入到当代哲学发展的视野中。

其次,作为教育对象的主体——大学生,大都属于“90后”群体,借助于现代化的科技和传媒手段,他们更能快速接触社会上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理论,同时对学习哲学、理解哲学甚至研究哲学产生新的认识,哲学前沿课程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找到学生关注的理论生长点,捕捉学生的哲学理解意识的转向,尤其学生对哲学发展的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的理解倾向,引导学生从正确的非功利的视角进行哲学前沿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课程研究不单单从教师的讲解和对书本的学习中理解时代性的哲学前沿问题,更应当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良性互动,师生间教学相长。另外也要注意到,我们的高等教育往往以就业率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指挥棒,学生们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往往对哲学前沿问题关注与重视不够,甚至“哲学无用论”等言论在学生中间蔓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抛开不必要的思想观念的干扰而单纯进行学习与研究也是在课题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哲学前沿课程建设的对策

鉴于以上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新教学内容的改变,针对当下学生接受哲学前沿课程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因时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新的相关学术领域,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应对哲学理论的前沿意识、问题意识以反思意识,具体对策如下。

第一,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不拘泥于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除理论教学外,应加强与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体验式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绝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教师的教学形式,更是一个开放与走出课堂走出书本的过程。比如,哲学前沿问题非常关注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问题,必然要涉及生存的反面即死亡问题,而涉及这一理论的教学如果把课堂搬到医院、殡葬机构、教堂、临终关怀处所等地方让学生亲身体验死亡的历程,则更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哲学前沿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考核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课程教学宜以问题意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相关哲学前沿理论产生浓厚的兴趣,鼓励学生提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引导学生对相关哲学原著的阅读,以“读书会”、“哲思论坛”等形式鼓励学生公开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在考核方式上将学生平时参与讨论的程度、公开表达自己见解的态度与理论水平或撰写相关小论文的理论层次等方面纳入到对学生最终成绩考核中,这样就丰富了课程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哲学教学的独白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三,构建哲学前沿问题研究领域。当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哲学前沿问题课程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教材體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甚至对哲学前沿问题的内容以及关注重点都未能达成一致见解,哲学前沿问题课程开设更显得五花八门凌乱不堪。建设一门好的哲学前沿问题课程要明确课程内容所展现出来的具体的知识体系以及理论论域,要关注以下哲学发展出现的新动向:人工智能、虚拟哲学、网络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经济伦理学、文化哲学、新儒家哲学、政治哲学、实践哲学、后形而上学等,它们越来越成为哲学新的理论生长点。哲学本身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关注,哲学要有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当然这更源于哲学研究者和哲学教育者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叔贵峰.2012哲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 动态,2012,(12).

[2]陈志良.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J].中国人 民大学学报,2003,(3).

[3]翟明清.当代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问题[J].学习论 坛,2005,(11).

猜你喜欢
哲学高校
读懂哲学书是件很酷的事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