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语文教学思想对新课改的当下实践意义

2017-02-16 16:20谢晓婧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钱梦龙语文课语文课程

在《教师的价值》一书中钱梦龙写道:“正如我过山车似的忽起忽落的传奇人生一样,我的教学也是一个传奇。”[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细读钱梦龙我们会发现,钱梦龙的传奇之处不仅在于他是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特级教师,还在于他“打破常规”的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百家争鸣的今天,钱梦龙的教育思想无疑是给新课改注入了一方活水。他从事教学工作65年,教学经验多来自于自身教学实践,所以钱梦龙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更贴近课堂,这样或许更容易将新课改的理念带入一线教学。

一、通过语文导读法改善教学方式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一文的工作方针中讲到:“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这与1980年初钱梦龙提出的“语文导读法”中的“三主”教学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不谋而合。可是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教的和学生想学的知识之间产生了脱节,教师“教死书”,学生“死学书”。《纲要》中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成了一句空话,那么我们如何改善课堂教学?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考。钱梦龙将导读法定义为“一种有预谋地摆脱学生的策略”。预谋和摆脱都是偏消极的词语,但是在这里“有预谋的摆脱”是指“经过积极、有序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和习惯”。这也是对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继承与发展。他们都是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带入课堂的桥梁。所以我们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教师“导”之有方

《学记》中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一句话。这句话中“导”是引导,“牵”是牵就,就是要引导学生,而不是把学生硬“牵”到教师预定的结论上来,剥夺学生思维与认知的自主权。“教师为主导”也是同理。“主导”的着重点在于“导”,“导”者,因势利导也,教师要依学生不同个性、思维之势,引导之、启发之,而不是越俎代庖。钱梦龙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主要表现在组织、引导、激励、授业四个方面。教师要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认知始终围绕教学主题,而不是“放养式”;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而不是“填鸭式”;教师要不断给学生鼓励、督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学生构筑上升的台阶,而不是“牵牛式”;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的需要讲授知识,而不是为“完成计划”当讲不讲。最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学生“学”之有法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导,更需要学生“用心”的学。对此钱梦龙提出了教读式、自读式、复读式三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也是落实“学生主体”的方式。教读式侧重于教师的辅助。教读式和自读式是相辅相成的,自读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自主阅读的训练模式。从教读到自读,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是一个从“收”到“放”的过程。复读式是把学过的文章按某种联系分成单元,学生按照单元复习时,就可以通过知识分类、比较异同、发现规律的方法,最终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三式是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反表、表里反复、理解深化的过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上升的过程,其宗旨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如果教师越教越懈怠,学生越学越失去兴趣,那么就背离了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学生一旦成了学习的主体,那么蕴藏在他们身上的潜力就可能以出人意料的能量释放出来。这样“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也就可以进一步在课堂中实现。

二、通过训练传递学科知识

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最后一点是“以训练为主线”,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说明》中却说:“‘训练不应该像过去那样作为唯一的教学实施方式或者作为教学实施的‘主线。”[3]并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仅有一处提到“训练”二字。再加上现今高考是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测试,更将“题海战术”、“训练”推上风口浪尖,大家对于训练基本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训练会使学生成为做题的工具。但钱梦龙却说“《语文课程标准》淡化训练是一个未必正确的导向。”[4]那钱梦龙和新课改孰是孰非呢?一线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又如何把握适度训练与题海战术的界限呢?

在钱老眼中,“训”指教师的指导、辅导,是教师一方的行为,“练”指学生的实践、操作,是学生一方的行为。学生虽然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但学生又是不成熟的学习者,还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于是形成了教学中教师“导”、学生“学”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训练。叶圣陶有一句话是这样表述的:“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叶老所说的训练,也是一种老师“教”、学生“学”、最终使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双向活动方式,这点与钱老是相通的。所以钱老的训练并不等同于60年代所说的“精讲多练”,也不是语文课上那种刻板繁琐的字、词、句操练,与“题海”、“应试”更是不搭界。其“训练”应该说是实现语文教学熏陶感染功能的最佳选择。

语文课与其他人文课程不同,它对于学生的影响不是直接说教式,而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将文本所要传递的思想熏陶感染浸润到内心。其实钱梦龙和新课标无论说法有无异同,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化。并且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语言教育,民族语教育。民族语的教育必定要经过反复的语言训练才可以渗透在我们平时的话语中。如果淡化训练,而以各门学科普遍适用的“启发式、探究式”等等来取代独具语文学科个性的语言训练,无疑是抽空语文教学的内容,势必使语文课程变成一个没有实际内容的“空壳”,跟其他人文学科没有了区别。

可是现在很多的公开课中教师却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就是为了避免扣上死板的帽子。我们现在所说的训练,并不是压抑学生的思想,把学生装入“题海战术”的套子,而是要带给学生必备的语文常识。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知识,试想,如果语文缺失了自己的学科知识,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但老师们也要警示,传递学科知识并不等于禁锢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们各种不同的声音,要引导而不是扼杀,要尊重而不是泯灭。在“训练”之下避免学生排除个人經验而服从公共套路。

三、通過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表述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5]“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概念。

可是在“语文素养”的春风吹入课堂之时,却有很多教师将语文课上得“出轨”了,以此来希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是一堂语文课真的可以涵盖所有学科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不然语文也不会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李华平的《迷失在学科丛林的语文教学》中学科丛林包含生命、哲学等很多方面,笔者认为虽然文学是人学,是“活人学”,所以当然可以涵盖生命,但文学不是语文,更不是语文课,不能一门课程涵盖所有,语文课的外延也不能和生活等同。作为一门课程,语文课也只有45分钟而已。所以不论是生命、哲学、还是生活都应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领悟到的,是超出语文之外的升华,但并不应以“语文课堂中教师教”的方式出现。那么语文课该如何向学生传递语文素养呢?钱梦龙的思想也许可以给我们启示。

钱梦龙认为开设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与其学历相应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等。语文能力,即读写听说能力,无疑应处在中心位置。同时在读写听说中,阅读能力又是基础,因为只有善于阅读的人,才能从阅读中积累语料、培养语感,广泛汲取精神养料,扩展知识宽度,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所以不论外界对语文教学有多少争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们读书的热情,教会他们读书的方法,使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同时将读到的语文相关知识作为我们思维的“元件”,以此来带动学生认知、行为的升华,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语文素养永远不能是教师的“刻意渗透”,而是学生自己从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来,进而浸润到学生心灵,这样才是语文素养的归宿。

钱梦龙的思想与新课改的理念有贴合之处也有相悖之处。关于其贴合之处,我们可以找到其思想对新课改的实践意义与启示;关于其争论处,孰是孰非自然有时间来论证。钱梦龙常说: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常规。教和学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所以任何想要“定”下来的思想都是错误的。不论新课改进行到何种地步,教育教学的问题都不是一次改革就可以涵盖的,一次课改也不应该成为教育和教学的“尽头”。所以广大一线教师们在吸取新课改新思想的同时,都应该直面为何教、教什么、怎样教本身,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适宜的学习环境。对所有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都应该像钱梦龙那样敢于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想法,一切以学生、教育为本。

注释:

[1][4]钱梦龙.教师的价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说明[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李华平.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4,(29).

[3]陶继新.教坛春秋:20位中学教师的境界与智慧[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谢晓婧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541004)

猜你喜欢
钱梦龙语文课语文课程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做转化后进生的高手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浅谈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教育思想当今的意义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试论钱梦龙“主体—主导”说的正确理解与运用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