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史学思想方法的实施路径

2017-02-18 02:18吴佳宝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史学史料历史

凌 叶 吴佳宝

中学史学思想方法的实施路径

凌 叶 吴佳宝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思想方法,主要包含集证辨据和诠释评价。在编写高中历史教学指南时风华中学历史教研组总结出了平行强化式和循序渐进式这两种史学思想方法的实施路径,并以两个单元的史学思想方法目标的达成为例进行说明。进一步体现史学思想方法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经历一个理解、模仿、迁移的过程。

史学思想方法 平行强化 循序渐进

史学思想方法是关于历史认识及研究的方法。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思想方法,主要包含集证辨据和诠释评价,这两类史学思想方法可以视为中学历史学习的核心能力。风华中学历史教研组在编写高中历史教学指南的过程中,将其中一些史学思想方法目标的落实做了进一步分解,总结出两种实施路径,称为“平行强化式”和“循序渐进式”。

一、平行强化式

针对同一方法目标中的核心概念,按其外延、类别、从属关系等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子概念,通过基于子概念相应方法目标的多次训练,以强化对于这一目标的整体认识,进而能有机运用。

首先以 “懂得雕塑、绘画、神话等的史料价值,汲取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这一总目标为例来做说明。教师可以在“古代希腊罗马”这一单元中初步确立起包括神话在内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证史路径。本单元要求落实的史学思想方法是“懂得神话、绘画、雕塑等的史料价值,能汲取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使用的载体包含古希腊悲剧、喜剧、雕塑、特洛伊木马传说等,选用的是建筑帕特农神庙和宙斯神的故事。教师应抓住社会风尚和时代风貌这两个视角,引导学生观察帕特农神庙遗址的图片,体会到建筑可以折射出古希腊人的物产(如大理石)、神庙的建筑风格以及古代雅典人的审美风尚。同时,通过分析史诗《伊利亚特》中有关宙斯神操控特洛伊战争,教训违背其意愿的女儿雅典娜及妻子赫拉的故事,体会《荷马史诗》反映的时代风貌。其中一段为:“我(宙斯)要把她们(雅典娜和赫拉)从车上面扔出去,把车子打破,让她们在十个轮流旋转的年头之内,没有办法把雷打出来的创伤治愈;让明眸女神(雅典娜)知道,同父亲斗争非儿戏。”宙斯还曾因为儿子赫拉克勒斯被赫拉驱赶到荒岛一事,把赫拉狠狠吊起。“两个铁砧挂在脚上,手上捆了根永远挣不断的金链子,吊在太空和运气里……这样也未能消除我心头对赫拉克勒斯的深刻痛苦。”[1]从中可以看到,《荷马史诗》中所反映的已是夫权和父权至上的时代。

接下来,在“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统治”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这一方法的运用路径,通过评议、赏析当时文学家所写的诗词和楹联,汲取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并模仿从“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两条路径去揭示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试着自己得出结论。如1839年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学生分析得出这首诗反映了清代文字狱和八股取仕禁锢思想,致使朝野噤声,一派死气沉沉的时代风貌,同时体现出作者憧憬未来、呼吁社会变革的心声。

最后,在学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单元时,学生试着进一步模仿,最终达到迁移的效果。“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懂得歌曲、戏剧、小说等的史料价值,汲取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以“法国大革命”这一课为例,教师借助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来探讨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学生从戏剧唱词中可以看到法国大革命前夜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程度,以及追求民主、自由、人权等启蒙思想的影响力;又可从其首演就备受第三等级追捧折射出民众对该剧嘲笑封建等级制度及腐朽贵族的认可,揭示法国社会民众普遍的思潮和心态;还可以从作者博马舍的主要生平,尤其是其创作动机,揭示作者的心声。学生去自主搜索相关史料,通过合作学习,通过“时代风貌”“社会风尚”“作者心声”三条路径自己归纳出戏剧、歌曲等艺术作品的史料价值。

同理,懂得考古发现、档案、文献、著作、笔记、回忆资料检索和调查访问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以及这些史料不同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历史教研组同样分解到具体的课和单元目标中去落实。比如在“古代埃及”一课中,通过对金字塔的形制、规模、神像等的观察,懂得考古发现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认识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这一单元可让学生懂得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得考古信息,而其有效性与可靠性取决于这些科技手段的先进性和正确运用,如商周断代史研究中牧野之战的时间推断、火烧阿房宫的真伪揭秘。当然这两个例子还是以教师示范、学生理解为主,带领学生一一窥破、梳理、建立这种“示范”背后的方法模型。学生进而学着模仿这一方法,在“救亡图存”的单元学习中辨析关于戊戌变法的多种史料,懂得著作、笔记、回忆资料检索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以及这些史料不同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最后试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这一单元中进行迁移,学生通过走访改革开放时期的当事人,查阅当时的档案资料,从而懂得档案检索和调查访问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以及这些史料不同的历史特点和证据价值。

二、循序渐进式

针对一个方法目标,将其分解成互为关联递进的几个层次,逐层推进,灵活运用,最终达成目标。

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思想认识等视角和具体处境,理解、解释、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目标为例,这里的理解、解释、评价即可被视作是三个递进的层次。在“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与合”的单元教学中,读者可以举出不少历史人物,比如刘邦、项羽、曹操、孝文帝等,但最典型的莫过于汉武帝这一例子。教师可示范或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边疆形势等方面梳理汉武帝采取的新政策,以及归纳这些“有为”政策对西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国家之一的积极作用以及一些政策的消极影响,从而达成目标——从政治、经济、文化、边疆形势等视角讨论汉武帝“有为”之举对开创新局面所产生的作用。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理解评价历史人物的模型,包括基于哪些视角、采用哪些史料证据、如何提炼观点、怎么架构逻辑等。

随后在教学“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时,教师指导、学生模仿这一方法的运用路径,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思想认识等视角和具体处境,解释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例如:16世纪,西班牙人在菲律宾修建了一座纪念麦哲伦的建筑;20世纪,当地人建造了纪念杀死麦哲伦的土著酋长拉普拉普的雕塑。学生通过解释菲律宾两座历史建筑背后的价值取向,得知不同的立场和经历会影响西班牙人和菲律宾当地人对于麦哲伦和土著酋长拉普拉普作用与影响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习得将麦哲伦和土著酋长拉普拉普置于其生活的时空坐标中,从立场、角度、经历的新视角来解释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

最后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单元教学时由教师点拨,学生迁移上述方法,评价林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废奴的态度变化。林肯在竞选总统时曾提出,“我们将去奋争,只为求得自由并废弃奴隶制”;在就职时却说:“我们无意干预各蓄奴州所行之奴隶制”;而在美国内战的关键时刻又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学生能够从中分析出林肯在大选前后以及南北战争中对于黑人奴隶制存废的不同表态,梳理、推演出“具体处境”这一新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视角,认识到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林肯在不同时期基于不同身份和国家形势的转变对奴隶制的态度有所不同,进而揭示林肯始终以维护联邦统一作为处事原则及价值取向。虽然林肯在执政初期对奴隶制的妥协给联邦政府造成了不利影响,但其维护联邦统一、最终废除奴隶制的措施和决心是值得肯定的,推动了美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如果说在上一例中,学生立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来诠释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影响,那么这一例则是进入“评价”层级,即立足于“怎么样”,鲜明地揭示“主流是什么”,从而清晰、客观地做出评价。同样,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以多元视角评价唐太宗、宋太祖、康熙、乾隆、梁启超、拿破仑、俾斯麦等。

总之,史学思想方法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反复不断、循序渐进的习得过程。在历史课堂中,离不开教师的示范、指导和点拨,这样学生对于史学思想方法就有一个理解、模仿和迁移的过程。

[1] 荷马.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罗念生,王焕生,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凌叶吴佳宝上海市风华中学200072

猜你喜欢
史学史料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史学漫画馆
历史上的4月
史学漫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