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如何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

2017-02-18 12:57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教研室
中学政史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史实历史教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教研室 张 诚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教研室 张 诚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注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当前,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校使用的历史教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初中教材”),高中阶段学校使用的历史教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高中教材”)。两个阶段的历史教材无论从体例、结构、格式、编写手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初中历史教材以“通史”式手法编写,符合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便于老师教,也利于学生学;高中历史教材以“模块+专题”式手法编写,其优点在于探寻的问题集中、重点突出,强调学生自主发展,探究学习,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其缺点在于割断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不便于阅读,知识跨度大,跳跃性强,知识间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两种风格迥异的教材体系,如何实现有效衔接呢?

一、理论教学与知识传授同步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历史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历史理论素养;不仅能准确传授教材上的知识,而且能通过史实传授,提炼观点,用理论指导教学和实践。这样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轻松地驾驭教材,熟练地运用教材。初中教材侧重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要求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识记性掌握;高中教材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获取信息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通过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初高中教学能有机地衔接,有必要在初中阶段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能力要求,适度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学会初步评价历史人物、分析历史现象、比较历史事件、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例如,秦始皇与隋炀帝两人的共同点是什么?秦朝与隋朝有何相似之处?学生经过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概括。两人的相似点:有名的暴君;实行过暴政,对历史发展有贡献;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两个朝代的相似之处:分裂后的大一统,“短命”的王朝,继往开来的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通过对这两人、两朝的比较,学生对秦、隋历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从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初中历史教学一般不涉及理论教学,但坚持历史唯物史观是我们教学的思想基础,我们在教学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些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社会制度的变更、朝代的更替、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资本主义萌芽等内容都是要涉及这一理论。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在这个理论高度深入浅出地分析教材,避免教给学生一些空洞的结论,使学生明白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

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

传授知识是手段,培养能力是目的。布鲁纳认为,不要把学生训练成一个活动的图书馆,要培养他们能像数学家般思考,历史家般研究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仅仅传授点知识,这不符合当今的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要逐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到此目的,必须改变“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指导思想,要根据不同的课题、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教法、指导不同的学法、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启学生的灵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学《重庆谈判》这一课题时,在学生预习了教材后,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蒋介石为什么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问题?其真实目的和用意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会接受其邀请?其目的和用意又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分析总结,使学生逐步明白中国共产党这么做,一是为了揭露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二是为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丢掉对国民党的幻想。这样,经过层层递进的分析后,学生对重庆谈判就有比较深刻、具体的理解,避免了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尽量保持课堂的活跃、愉快,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再辅以有趣的历史故事演讲、历史知识竞赛、问题讨论、历史情景剧演出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能力培养与问题训练结合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具体反映。要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借助于有效的手段——训练,适当对初中生进行材料题、问答题练习,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为较严密的逻辑思维,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照搬书本,答题一字不漏、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师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会学生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先导,也是答题的关键,必须认真推敲问题的范围和要求,特别要注意重要字词。二是教会学生选材。要在纷繁复杂的史实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内容,这也是列提纲的过程。三是教会学生组织材料、运用材料、史论结合。没有史实,只谈理论,那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只摆史实,那是材料的堆砌。只有史论结合,摆事实讲道理,使观点和材料相统一,才能把题答好。必须注意的是,对初中生进行材料题、问答题训练,不能离“标”超“本”,尽量以教材内容为准,随意拔高要求或设计些无价值的题目,均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设计练习题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二是问题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四、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互补

高中教材是初中教材的加深和拓宽,尤其是新课标下的高中教材,其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较之过去的高中教材有巨大变化。与现行的初中教材相比,新课标下的高中教材具有内容丰富、知识系统全面、信息量大等特点。两种教材在叙述同一个史实时,不仅其侧重点、表达方式、选择的角度或有不同,而且其编排手法、阅读习惯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为了使两种教材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教师讲课时,可根据教材要求,适当相互引用,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填补一些知识空白。

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在互引教材时,须遵循下列原则:一是选择性。增加的新内容要与授课内容联系紧密,否则会影响教学任务,弄巧成拙。二是侧重性。对重点问题的补充复习要精准,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三是新颖性。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补充内容要新颖、独特,平淡无味收不到好的效果。四是真实性。补充教材外的史实要真实可靠,有典可查,有史可考,不能信口开河将道听途说的材料用于课堂教学中。总之,要注意中外史互补,古今史互补,初高中史互补,使中学历史教材更加系统、完整、血肉丰满,使初高中阶段历史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猜你喜欢
史实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