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鹤教授治疗结节性脂膜炎验案2则

2017-02-19 21:45李艳付新利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1期
关键词:验案中药

李艳+付新利

【摘 要】 结节性脂膜炎是一种以脂肪细胞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继而形成脂质肉芽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张鸣鹤教授将现代医学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对本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较好的疗效。选取验案2则,介绍张鸣鹤教授对本病的诊治。

【关键词】 结节性脂膜炎;中药;验案;治疗经验;张鸣鹤

结节性脂膜炎是一种原发性脂肪小叶的非化脓性炎症,现在常称之为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好发于女性,约7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60岁多见[1]。本病属中医学“瓜藤缠”范畴,《外科大成》中载:“瓜藤缠生于足胫,结核数枚,肿痛久之,溃烂不已,属足太阳经湿热。”

张鸣鹤临床擅长诊治风湿性疾病,提出“清热解毒法可作为一切风湿性疾病治疗的基础”的观点[2]。余有幸跟师随诊,侍诊左右,聆听教诲,兹将验案2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例资料

【病案1】患者,女,25岁,因肩臂部散发浅红色硬结12年于2014年8月21日就诊。患者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肩臂部浅红色硬结,疼痛,于当地服中药,效果不明显,近半个月未用任何药物。刻下症见:左臂、后背、肩部、手背浅红色硬结节,严重时延及小腿,足部肿胀,继而发热,体温38.5 ℃以下,左上臂可扪及条索状皮下结节,约6 cm×3 cm,四肢背部手足可见多处紫红色大小不等硬结,曾于外院(具体不详)行皮肤活检示“脂膜炎”。纳眠可,二便调,苔厚黄,脉缓滑。辅助检查:单核细胞百分比12.4%,红细胞沉降率86 mm·h-1,类风湿因子22 IU·mL-1。西医诊断:结节性脂膜炎。中医辨证:热毒瘀结证。治法:清热凉血,软坚活血。处方:白花蛇舌草20 g、半枝莲20 g、连翘20 g、牡丹皮20 g、熟大黄10 g、白术20 g、黄柏12 g、莪术15 g、桃仁10 g、红花10 g、土茯苓20 g、白芥子10 g、小茴香6 g。2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餐后1 h温服,连服6 d,停1 d。

2014年10月18日二诊,停药20余天,近期复有发热,体温38.5 ℃以下,腰背四肢均有新起结节红斑,如葡萄大。纳眠可,二便调,苔白,脉弦滑。上方去黄柏、小茴香,加苍术10 g、龙胆草12 g、荜澄茄12 g。30剂。患者30剂尽服后,结节完全消退,随访半年未有新起。

按语:首诊患者出现发热,皮肤红肿疼痛,红细胞沉降率较快,符合西医“炎症”特点,而清热解毒中药的抗炎作用已被公认。清热解毒药无论单味还是复方,对炎症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实验研究证实,穿心莲、秦皮等能明显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的作用;黄芩、紫草、鱼腥草等对环氧化酶、脂氧化酶二途径多种产物生成有抑制作用;紫草能抑制白三烯B4(LTB4)的合成,这可能是其抗炎、解毒、散热作用的重要机理[3]。方中白花蛇舌草益气养阴,解毒散结而不伤正;连翘于外疏散风热,于内清热解毒,迫邪外出;半枝莲、牡丹皮清热凉血;土茯苓解毒利湿,以资其功。白术补中,以杜其源,熟大黄、黄柏利中下二焦,以泄其热,兼以活血;因其病势缠绵,结节反复,故以桃仁、红花、莪术活血破血;白芥子与小茴香共为反佐,而尤以白芥子为功著,张鸣鹤教授认为其性辛温,即能温中散寒以防凉药碍胃,起反佐之用,又是涤痰搜刮要药。丹溪曰:“痰盛则气愈结。”白芥子利气通络,散结行滞,使气行痰消,痰化而气行[4]。诚如戴原礼所云:“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5]二诊病情反复,故去黄柏、小茴香,加用苍术性味雄烈,擅走肌表,引药走表兼以健脾,龙胆草清泄肝胆湿热,荜澄茄反佐,温中行气。

【病案2】患者,女,17岁,因右上臂脂膜炎2个月余于2016年1月26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臂皮下硬结,疼痛,推之可移动,曾于外院經皮肤活检后诊断为脂膜炎,遵医嘱服尼美舒利,外用青鹏软膏,效果不明显。刻下症见:右上臂一处皮下结节,疼痛,约12 cm×6 cm,

触之游走,无红肿。纳眠可,二便调,舌红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滑。西医诊断:结节性脂膜炎。中医辨证:痰湿凝聚证。治法:健脾化痰,破血软坚。处方:白术20 g、黄柏12 g、龙胆草12 g、天竺黄10 g、胆南星6 g、猪苓20 g、泽泻20 g、莪术15 g、水蛭6 g、红花10 g、茯苓20 g、白芥子12 g。2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餐后1 h温服,连服6 d,停1 d。

2016年2月23日二诊,患者右上臂皮下肿块明显消减,稍有疼痛,颜面散发斑点状红斑。纳眠可,二便调,苔白,脉沉缓。处方:白术20 g、黄柏12 g、龙胆草12 g、天竺黄10 g、胆南星6 g、莪术15 g、山慈菇10 g、红花10 g、半枝莲20 g、连翘20 g、土茯苓20 g、白芥子12 g。24剂。

2016年3月22日三诊,患者颜面雀斑、皮下结节已消退,无新起结节,偶有右臂痛。纳眠可,二便调,苔黄腻,脉沉缓。上方去半枝莲、连翘,加桃仁10 g、漏芦12 g。24剂。患者24剂尽服后,右上臂皮下结节完全消退,随访至今未有新起。

按语:首诊方中白术入脾胃,既益气健脾,从根源上杜绝生湿之源,又燥湿利水;黄柏、龙胆草、天竺黄、胆南星清热燥湿,祛风化痰;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消肿,以助祛湿之功;红花入血分,凉血活血,加莪术、水蛭增强破血消癥之功;白芥子化痰反佐。二诊肿块消减而面部出现红斑,去茯苓、猪苓、水蛭等攻伐之品,加山慈菇化痰散结,同时加用半枝莲、连翘清热解毒,养血化斑。三诊红斑、结节均已消退而右臂疼痛,故以二诊方去半枝莲等,加漏芦、桃仁舒筋活血,以资其效。

2 小 结

结节性脂膜炎病因不明。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是:早期为脂肪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细胞浸润,伴不同程度的血管炎改变;继之出现以吞噬脂肪颗粒为特点的脂质肉芽肿反应,可有泡沫细胞、噬脂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增生等;最后皮下脂肪萎缩纤维化和钙盐沉着[6-7]。对应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病灶结节状,边界不清;当结节较小时呈类圆形,而肿块较大(> 3 cm)时常呈浅分叶状。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区为乏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8]。

张鸣鹤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为痰核流注,蕴于血络肌肤,导致血瘀湿困。治疗上宜健脾化湿、祛痰逐瘀,血热有瘀者宜清热凉血、软坚活血。同时结合患者体质、病程发展阶段等随证加减,方能取得疗效。

3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10-2111.

[2] 付新利,张立亭,吴霞.张鸣鹤诊治风湿性疾病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0):709-711.

[3] 杨曼.清热解毒药抗感染的药理作用[J].北京中医,2001(1):44-48.

[4] 贾慧.控涎丹方义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11):6-7.

[5] 戴原礼.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6.

[6] 中华风湿会风湿病学分会.结节性脂膜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4):253-255.

[7] 章平衡,刘健,谈冰,等.刘健教授从脾论治脂膜炎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2):40-42.

[8] 黄春燕,梁峭嵘,梁彤,等.结节性脂膜炎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诊断与病理对比分析[J].肿瘤影像学,2014,23(2):158-159,164.

收稿日期:2016-10-25;修回日期:2016-12-01

猜你喜欢
验案中药
基于国医大师张震“一体两翼”学术思想论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中药保存,要区别对待
别用微波炉煎中药
杜小利教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验案举隅
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名老中医张瑞霞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休克验案赏析
胡志强教授运用化痰通络饮加减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