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点燃孩子成长的自信

2017-02-19 07:55钟焦平
少先队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武亦姝落伍古诗词

让兴趣点燃孩子成长的自信

上海中学生武亦姝在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冠,这个能背2000首古诗词的16岁女孩展示出的实力,赢得了媒体和观众的赞叹。

能背2000首古诗词值得赞赏,但媒体过于关注这一点,其实是在延续以某个量化标准评价学生的惯性思维。武亦姝背古诗词的“真经”何在呢?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如果解读不清楚,我们对这个优秀中学生的赞赏,就可能变成简单复制和模仿。

其实人家武亦姝下的不是悬梁刺股般的苦力,“真经”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喜欢”。她说自己从小喜爱读诗词,只要是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因为古诗词给了她很多现代人给不了的感觉。这个女孩用自己的学习经历,证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人有永不满足的追求;更证明了,一个孩子如果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那就不可能有永续的学习动力。

武亦姝在喜欢和享受中能背下2000首诗词,如果我们以应试教育的老办法要求自家的孩子也背2000首,那肯定会变成对多数孩子的苦役。武亦姝能在古诗词中乐此不疲,自家的孩子一定也有“抑制不住地兴奋”的事,也有连自己也未必能发现的潜能有待释放。所谓素质教育,决不应理解成增加一点课外活动,或者增加一点才艺,而是因每个孩子性格、爱好和潜能而施教和引导,让所有的孩子都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在自信中各成其才,而不是用一个筛子过滤,留下少数胜出者,把大部分人变成失败者。

提高教育质量,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当今世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已成为主流,教育和人才评价标准也日趋多元化。要提高教育质量,让我们的教育不落伍于时代,让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落伍于时代,就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内涵,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学生“展个性,尚自然”,让更多各式各样的“武亦姝们”脱颖而出。有文化自信的教育,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教育自信。

(《中国教育报》2017年2月17日 钟焦平/文)

猜你喜欢
武亦姝落伍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江湖茶室
武亦姝:父母的教育方式独特
武亦姝:父母的教育方式独特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武亦姝:腹有诗书气自华
巧妙玩拆字
落伍的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