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建美丽乡村

2017-02-20 15:12李进卿秦赫
决策探索 2017年2期
关键词:变废为宝李宁秸秆

李进卿+秦赫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可作饲料、燃料、工业生产及一些食用菌种植的原料等。由于现今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农村家畜饲料、生活燃料的农用秸秆,已不再具有利用价值。这些废弃于田间地头的秸秆不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影响交通、污染水质、存在安全隐患。虽然政府年年强制禁烧,却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农村劳动力极度匮乏,为了尽快完成夏种冬播,农民无暇处理秸秆,明着烧、偷着烧成为必然。有些地方虽然采取了联防联控等手段,秸秆不被集中焚烧,但影响了作物的播种、正常生长等,大量堆置于沟渠水池、田间地头的秸秆可能造成水源性污染等。

野外焚烧秸秆是秋冬季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何充分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加快秋冬季雾霾治理等,是有关地方和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农民期盼的变废为宝、增收节支的一条重要渠道。近年来,随着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秸秆禁烧工作也变成了基层工作中一条重要的红线。襄城县丁营乡榆孙村,在治理秸秆焚烧问题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不怕有梦想就怕你不去实现梦想”,这是襄城县农民企业家李宁的人生信条。多年来,他一直恪守着这样的人生信条,遵循“变废为宝,为群众谋利益”的宗旨,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和执着,在公司成立两年的时间里带领员工将秸秆变废为宝,成为了丁营乡的“明星项目”,不但成功缓解了丁营乡秸秆禁烧的难题,更是为广大父老鄉亲带去了切实的利益。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李宁一直怀揣着在家乡做出一番事业,为家乡做一份贡献的梦想。带着这个梦想,李宁凭着农家子弟特有的吃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闯劲,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业之旅”。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他一手创办的佳顺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现已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企业,并且正一步步的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这些就是我们和丁营乡27个村签订合同后,他们一批批运送过来的麦秸秆。”看着正在向厂里运送麦秸秆的车辆,李宁高兴地对记者说道,“由于有了乡政府的支持以及各村的配合,我们的生产线一直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因为这既能解决秸秆处理问题,又能创造效益,所以现在周边的乡镇也主动上门想和我们合作。我相信,以后秸秆的综合利用,肯定能成为一个大发展趋势!”

秸秆禁烧 困难重重

每逢麦收时节,基层乡镇政府都对秸秆禁烧三令五申,但还是有一些农民“顶风作案”,一次次地将秸秆焚烧问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秸秆焚烧不仅污染大气,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升高,而且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会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直接影响公路的正常通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此外,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很可能将附近未收割的麦田引燃,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过去,农作物秸秆利用不乏碎作饲料、制作纸料、炊作燃料、沤作肥料的四大功效,但随着社会进步和资源结构变化,作为农业副产品的秸秆的原有功能被大大压缩,秸秆成了多余的废物和农民的负担。再加上“秸秆还田”技术还不成熟,费时又费力,影响农民种植下一茬作物。“付之一炬”便成为农民简单快捷、无奈但有效的选择。

要破解秸秆焚烧难题,关键在于帮助农民解决秸秆的去向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2014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编制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发布,提出了秸秆资源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等“五料化”利用途径。在五料中,秸秆的原料化利用近年来逐渐流行开来。因而近年来,襄城县丁营乡政府一方面不断地加大秸秆焚烧整治力度,一方面扩大招商引资方向,希望能从多个方面入手,达到多管齐下、联合整治的效果。

艰苦创业 稳步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看到乡政府对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视,以及对秸秆回收利用项目的各项政策扶持,李宁就下定决心,要在秸秆利用上下一番功夫。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李宁就一门心思扑在这项工作上。“既然是为家乡做贡献,就应该立足于本地优势,在不耽误群众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寻找既能为公司创造财富又能给群众带来利益的项目。”李宁真诚地说。

自2015年年初,他通过对资源、市场、群众需求等进行深入考察之后,便有了利用麦秸秆为原材料,加工生产定向结构麦秸板的想法。确定这个方向后,李宁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对生产麦秸板材设备的考察工作。

虽然是第一次接触麦秸秆生产设备,但是他凭借着一股敢打敢拼、不服输的劲头,在考察期间,一边仔细观察研究各种设备的不同,一边翻阅各种资料,争取寻找到适合家乡,适合本土生产使用的设备。经过两个月的不断考察学习和比对,最终确定了一套价值600万元的设备。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李宁虽雄心勃勃地想要改变家乡,做出一番成就,但公司成立初期就遇到了困难,如此之大的一笔投资对还未盈利的公司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李宁思前想后,现阶段将麦秸秆作为原料生产的企业不多,如果在原料供给方面没有压力,生产线建立之后,只要用最好的设备,一定能做到持续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够迅速打响品牌,占领本地市场!深思熟虑后,李宁就开始联系各方朋友寻求合作,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凑足了启动资金后,他就风风火火地开始了麦秸板材的生产。

正如他所预料的一样,生产出来的麦秸板才一经上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至今,李宁已与郑州、荥阳等多家家具厂达成生产合作协议,将自己生产的板材运送到家具厂制作家具销售。经过两年的时间,李宁一举成为丁营乡远近闻名的企业家,谈及公司发展的现状,他激动地说:“公司一步步走上正规,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与大家的努力分不开,更与乡镇政府和家乡群众的支持分不开。只有坚持为群众谋利,我们自己才能获利,坚持双赢,以人为本,企业才能够走得更远!”

如今,佳顺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作为明星企业,不但给丁营乡带来了大量财政税收,更为百姓提供了上百个就业岗位,使家乡群众在农业耕作之余还能够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

严格要求 认真生产

公司能够快速发展至今,与李宁对公司的严格要求是密不可分的。从公司成立之日,他就定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通过对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做到赏罚分明,员工更是众心成城,都愿意为公司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可以说,公司的每一步成长发展,都是李宁严格要求的结果。

一是在原材料进场环节,把好检验关。公司生产出的麦秸板材只有质量过硬,才能和家具厂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因此,对于原材料的把控,他要求特别严格。

二是板材生产环节,严控技术关。因为生产量较大,生产过程必须严格要求、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始终处在一线,随时指导生产过程,规范生产过程,并随时为突发状况做好准備。每日生产结束后,对机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为持续稳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三是人员管理环节,守好公平关。因为多数生产人员在生产工作之余还有农活要做,人员经常会有变动。即使是人员变动频繁,出勤时间不固定,李宁还是坚持财务上要做到按劳分配,不能打击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即使是农忙时节,生产岗位仍然不会空缺,为准时完成生产订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李宁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下,佳顺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从成立至今每次都能按时完成订单,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结果。而“用质量说话,用诚意经商”也成了李宁对客户最坚定的承诺!

不畏困难 只为诚信

正如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样,佳顺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就的背后是一个个艰难的抉择,啃下一块块的“硬骨头”才有今天的成绩。

由于前期生产已经给公司奠定了基础、打响了品牌,订单慢慢多了起来,李宁对公司生产能力也有了大致的把握。在接过几单订单之后,所有生产线便全力以赴以便准时交出订单。但是没想到的是,意外发生了。2015年年末,正值公司快速发展,占领市场的紧要关头,由于生产负荷较大,机器设备在生产过半之后,突然出现了故障,李宁只好紧急叫停生产,让技术人员抓紧时间维修。本以为是小故障,停工一天就可以恢复生产,却不曾想维修工作持续了近一周的时间,眼看就到了交货的时间,他只好通知所有员工,连夜生产,所有人薪资加倍。

最后,虽然赶在交货时间前完成了订单,但由于每个人多付了双倍的薪资,再加上机器设备维修费用,最终结果是此单不盈利。对此,李宁则坚持认为自己是做了最正确的选择。“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只有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待我。按照原定的计划生产固然是可以止损,但是丢失的诚信却永远也找不回,这个选择我永远不会后悔。”果然,了解到前因后果后的合作厂家,因为这一件小事看到了李宁身上的宝贵的企业家品质,至今仍然都跟他保持着合作关系。

佳顺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正如李宁一直坚信的那样,“实实在在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初创成功只是个开始,他之后将继续不断努力,带领公司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登攀渐觉天工小,要留诚信满乾坤,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民企业家。”李宁充满希冀且自豪地说,“能为家乡尽一份力,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如今已实现了这个愿望。我将继续以此为起点,勤勉尽职办好企业、回馈社会,并一直为此不懈追求!”

猜你喜欢
变废为宝李宁秸秆
回望祖山图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Progress in quantum well and quantum cascade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in SITP∗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跌宕起伏“李宁”
“变废为宝”
差错引领,变废为宝
转变视角,让应用文“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创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