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丸联合针灸治疗寒湿瘀阻型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

2017-02-21 01:23姜学亮张瑞芳
重庆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腰腿痛针灸疼痛

姜学亮,姜 荷,张瑞芳

(1.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许昌 461000;2.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检验科 310007)

·经验交流·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7.04.025

腰腿痛丸联合针灸治疗寒湿瘀阻型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

姜学亮1,姜 荷1,张瑞芳2

(1.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许昌 461000;2.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检验科 310007)

[摘要] 目的 观察腰腿痛丸联合针灸对寒湿瘀阻型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患者近期疼痛的改善作用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麦肯基康复治疗技术,1次/d,5次/周。对照组,布洛芬片,100 mg/次,2次/d,饭后服用,取适量双氯芬酸钠凝胶涂于痛处,3次/d。观察组,腰腿痛丸,20粒/次,2次/d,口服;针刺十七椎、腰夹脊、阿是穴、腰阳关、环跳、阳陵泉、风市等穴位,艾灸气海,1次/d,5次/周。疗程:两组疗程均为4周。并进行24周的随访。主要疗效指标是下腰痛程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局部压痛;次要疗效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寒湿瘀阻证评分、自我疗效评估、24周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6.05%,对照组为85.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6,P=0.023 1);治疗后观察组VAS、局部压痛评分、寒湿瘀阻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ODI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自我疗效评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43.42%,低于对照组的6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4,P=0.006 8);对照组有6例胃肠不适,有2例患皮肤过敏,程度为轻度,观察组有1例晕针,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在麦肯基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腰腿痛丸联合针灸治疗寒湿瘀阻型NLBP患者近期能缓解疼痛,促进功能的恢复,远期能稳定病情,减少复发。

非特异性下腰痛;寒湿瘀阻证;腰腿痛丸;针灸疗法;麦肯基疗法;治疗结果;复发

下腰痛(LBP)是指涉及下腰部、腰骶、骶髂疼痛不适,可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的一组病症,包括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神经根压迫或椎管狭窄相关性腰痛等。NLBP是指有腰痛的表现,但既没有神经根受累也没有严重的潜在疾患,临床也找不到明确的组织病理结构改变,难以通过客观检查明确病因,占LBP的85%以上[1]。目前临床仍无特效治疗NLBP的办法,现有措施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及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对症处理,其疗效难以让患者满意,并且复发率较高[2]。中医认为LBP的发生与感受风、寒、湿邪等外邪、跌扑损伤及劳欲太过等相关,其病理机制或为不通则痛或为失荣而痛。腰腿痛丸具有强筋壮骨、舒筋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腰腿疼痛,肢体麻木诸症的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LBP临床常用疗法,具有安全,止痛效果好的特点。本研究笔者观察了腰腿痛丸联合针灸对寒湿瘀阻型NLBP患者近期疼痛的改善及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对远期复发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符合NLBP患者均来源于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35~70岁,平均(54.7±11.8)岁;病程3~29个月,平均(8.7±4.9)个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为(6.33±1.52)分;初发31例,复发49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36~68岁,平均(53.9±12.4)岁;病程3~35个月,平均(9.1±5.6)个月;VAS(6.45±1.47)分;初发28例,复发5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疼痛程度、复发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3]:(1)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疼痛,同侧肌肉紧张或痉挛,功能活动受限;(2)有压痛点或激痛点,压痛点多在竖棘肌、椎旁肌外缘、腰椎横突等部位,可触及肌肉皮痛结节和条索状肌痉挛,神经系统多为阴性。(3)常规检查X线片、CT、MRI等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寒湿瘀阻证诊断标准[4]:酸痛或刺痛;恶寒畏冷;得温痛减;转侧不利;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舌苔白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而迟缓或脉涩。

1.3 纳入标准 (1)符合NLBP诊断,现代临床诊断为腰肌劳损,腰肌筋膜炎,慢性腰扭伤,肌纤维组织炎,肌筋膜炎,棘上韧带损伤,梨状肌综合征、腰三横突综合征等疾病;(2)符合寒湿瘀阻证辨证;(3)病程大于或等于3个月;(4)年龄35~70岁,男女不限;(5)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经影像学证实为神经根压迫或推管狭窄相关性腰痛;(2)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结核、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等导致的LBP;(3)既往有脊柱骨折或脊柱手术史者;(4)有晕针史者或对针刺恐惧的患者;(5)合并出血性疾病,精神病,心、肝、肾脏器,呼吸、消化道、妇科等系统严重疾病者;(6)哺乳、妊娠期妇女、准备妊娠者。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标准 剔除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未曾用药者;依从性差,患者失访作脱落处理;因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个人意愿主动退出作中止处理。

1.6 方法 基础治疗,均采用麦肯基康复治疗技术[5],1次/d,5次/周。 对照组:(1)布洛芬片(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1551),100 mg/次,2次/d,饭后服用;(2)取双氯芬酸钠凝胶(沈阳绿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9990010)适量涂于痛处,3次/d。观察组:(1)腰腿痛丸(山东百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7020391),20粒/次,2次/d,口服。(2)针灸针法,取穴:十七椎、腰夹脊、阿是穴、腰阳关、环跳、阳陵泉、风市。采用华佗牌无菌针灸针,常规消毒,环跳穴进针2.5寸,其余穴位进针1.2寸,手法平补平泻,每穴行针1 min,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5次/周。灸法,取穴气海,20 min/次,1次/d。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8 d。随访:疗程结束后均行24周随访,每4周1次。

1.7 观察指标 主要疗效指标:(1)下腰痛程度,采用VAS评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感受最痛、不可忍耐的程度,患者以自己的痛觉来判断疼痛情况,并划线,医生采用尺子测量记录患者疼痛情况,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2)局部压痛,由同一研究者进行评价,0分:无压痛;1分:中等压力患者诉疼痛;2分:中等压力患者诉疼痛,表情痛苦;3分:轻度压力即诉疼痛,拒绝医生作压痛检查,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次要疗效指标:(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6](ODI):ODI包括疼痛的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等10项,每个条目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5分,共5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2)自我疗效评估[6]:明显恶化1分;有点恶化2分;无变化3分;有点好转4分;好转5分;明显好转6分;基本痊愈7分,治疗后评价1次。(3)寒湿瘀阻证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记录0、1、2、3分,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4)随访,每4周随访1次,进行VAS评分,复发定义为疼痛较治疗结束时升高一个等级,即无疼痛转为轻度,或轻度变中度,或中度转为重度。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安全性评价: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8 疗效标准 采用ODI评分改善情况,ODI改善率=(治疗前ODI-治疗后ODI)/ODI治疗前×100%。优:改善率为75%~100%;良:改善率为50%~<75%;中:改善率为25%~50%差:改善率小于25%或低于治疗前;总有效率=(优十良+中)/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完成情况 对照组剔除2例,脱落3例,中止0例,完成75列,观察组剔除2例,脱落2例,中止0例,完成76例。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6.05%,对照组为85.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6,P=0.023 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和局部压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局部压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和压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寒湿瘀阻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寒湿瘀阻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寒湿瘀阻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寒湿瘀阻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痛和寒湿瘀阻证评分比较,分)

a:P<0.01,与治疗前比较;b:P<0.01,与对照组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ODI量表疼痛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等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ODI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ODI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续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量表评分比较±s,分)

a:P<0.01,与治疗前比较;b:P<0.01,与对照组比较。

2.6 两组患者治疗后自我疗效评估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自我疗效评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2.7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两组平均随访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43.42%,低于对照组的6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4,P=0.006 8),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自我疗效评估情况和随访情况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2.8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6例患者用药出现胃肠不适,程度为轻度,考虑与布洛芬有关,未停药,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后消失。对照组有2例患者腰部皮肤发红、丘疹、瘙痒,程度为轻度,与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有关,停药对症处理后消失。观察患者出现1例晕针,经对症处理后消失,心理疏导后,继续治疗。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

3 讨 论

LBP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是占就诊第2位的常见临床症状,临床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减少工用、娱乐、健身活动,造成工作能力下降,食欲减退,失眠及对外界失去关心等,给患者生活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7]。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劳动强度、学历高低,婚姻、工作中的振动源和体质量指数(BMI)等[1]。NLBP的病因包括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区别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小关节疼痛,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肌肉的因素、骶髂关节的因素,心理因素,免疫因素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因错综复杂,临床误诊、误治率高[8]。

中医学将NLBP归为腰痛、腰脊痛等范畴,多因风、寒、湿等六淫邪气趁虚侵袭,筋脉拘急,经络不畅,气滞血涩或外伤导致血脉瘀阻于腰部筋脉,不通则痛。腰腿痛丸中人参大补元气,鹿茸壮肾阳、补精髓、强筋骨,豹骨补肾强骨壮腰,羌活、独活散寒除湿,利关节、止痛,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千年健祛风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桂枝散寒通络,木瓜舒筋活络,乳香、没药、牛膝活血通络止痛,地枫皮除风湿,行气止痛,麻黄、防风散寒止痛,马钱子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标本兼顾,能补肾助阳、强筋壮骨,能散风寒、化湿浊,通血脉,舒筋络,止痹痛。前期临床试验显示腰腿痛丸治疗各种骨关节炎、各种腰椎退行性变、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导致的下腰痛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9]。

系统评价显示针灸疗法在改善下腰痛患者疼痛症状和腰部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10]。十七椎为经外奇穴,主治转胞、腰痛、腰骶痛,能疏通冲、任、督三经气血,补益肝肾;腰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位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之间,督脉之别和膀胱经联络沟通的重要部位,具有调控督脉和足太阳经经气运行的枢纽作用[11];腰阳关为督脉穴,为下焦蓄积元气之处,为腰部运动之枢,调肾气、通经脉、利腰膝,灌注督脉,激发元气而使腰部得养[12]。环跳穴是治疗腰痛最常用穴位,祛风化湿,强健腰膝,“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瘈胫,腰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针灸甲乙经》)、“环跳主治腰、胯、股、膝中受风寒湿气,筋挛疼痛”(《医宗金鉴》)[13]。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具有强筋健骨、驱风除湿,能够对肌筋膜的疼痛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14]。风市为足少阳胆经穴,能散寒舒筋活络止痛,用于腰腿酸痛,下肢痿痹的治疗。气海属任脉之经穴,人体生气之源,真气所从生,主一身气机,能温阳益气、扶正固本,采用艾灸还具有调气温经通络之功,长时间点按气海穴能够使腰部的肌肉松弛,韧带紧张得以缓解,能减轻LBP[15]。

麦肯基康复术包括了俯卧位伸展、持续伸展、伸展位旋转手法、伸展位旋转松动术、屈曲位旋转手法、屈曲位旋转松动术、卧位屈曲等,能减轻或消除髓核突出对神经根刺激或压迫,松解椎间盘与神经根之间的粘连,缓解或消除疼痛,广泛用于各种腰痛的治疗[16];同时还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着重强调姿势矫正和自我运动治疗起到康复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在麦肯基康复术的基础上,采用腰腿痛丸联合针灸治疗寒湿瘀阻型NLBP患者后VAS评分、压痛评分、寒湿瘀阻证评分、ODI 10个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凝胶),提示了腰腿痛丸联合针灸的方案在缓解近期疼痛等相关症状、恢复患者功能方面优于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凝胶的方案。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6.05%,高于对照组的85.33%,治疗后观察组自我疗效评估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提示了腰腿痛丸联合针灸临床疗效优于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凝胶。在24周的随访结束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43.42%,低于对照组的65.33%,提示了腰腿痛丸联合针灸能稳定病情,降低寒湿淤阻型NLBP的复发,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在麦肯基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腰腿痛丸联合针灸治疗寒湿瘀阻型NLBP患者近期能缓解疼痛,促进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优于布洛芬片+双氯芬酸钠凝胶,远期能稳定病情,减少复发,且临床使用安全。

[1]徐新毅,邱素均,安胜利,等.社区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危险因素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12):1794-1798.

[2]Balagué F,Mannion AF,Pellisé F,et al.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J].Lancet,2012,379(9829):2297-2297.

[3]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三版[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038-2041.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1994[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97.

[5]徐军.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四):麦肯基对下腰痛的治疗方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86-187,201.

[6]Zigler JE,Delamarter RB.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J].J Neurosurg Spine,2014,20(2):241-242.

[7]徐宏娟.诱发下腰痛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186-188.

[8]彭小文,张盘德.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0):1009-1012.

[9] 吴笑春,李罄,辛华雯,等.腰腿痛丸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导报,2003,22(9):618-619.

[10]梁飞凡,陈威烨,陈博,等.针灸治疗下腰痛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骨伤,2016,29(5):449-455.

[11]郑灿磊,焦杨,郑桂芝.徐疾补泻手法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15,40(3):242-246.

[12]谢秀俊,陈日新,付勇,等.温和灸不同状态腰阳关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中国针灸,2014,34(11):1077-1080.

[13]封迎帅,刘百祥,阳大为.电针环跳,委中穴与常规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3):116-119.

[14]关玲,石现,邹怡,等.艾灸阳陵泉对慢性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体表热像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30(6):485-489.

[15]滕迎春,于冬冬,关伟强,等.冉氏“益气通经”指针结合阿是穴苍龟探穴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1):4-6.

[16]武媛媛,刘忠良.老年人下腰痛的诊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667-2670.

浙江省杭州市科技局项目(2014KJJ06)。 作者简介:姜学亮(1965-),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R246.9

B

1671-8348(2017)04-0506-04

2016-09-29

2016-10-27)

猜你喜欢
腰腿痛针灸疼痛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