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训课题一例交流接触器的拆装与检修

2017-02-21 09:22赵新建
赢未来 2017年13期

赵新建

摘要:交流接触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必须及时进行修理,以保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可靠地工作。常见的故障有衔铁与 铁心吸不上或吸力不足,衔铁与铁心不释放或释放缓慢,电磁噪声大,线圈过热或烧毁,对于以上故障要及时拆装与检修。 关键词:交流接触器;接触器主触头;接触器吸引线圈;衔铁与铁心;电磁噪声

中图分类号:TM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78(2018)06-0187-01

在电工学上,因为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和可频繁地接 通与大电流控制电路的装置,所以经常运用于电动机做为控制对象 ﹐也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 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 护作用。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 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

一、实训目的

1.学会交流接触器的选择及使用方法。

2.了解交流接触器的结构,掌握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熟悉

交流接触器的拆卸与装配工艺,并能对常见故障进行正确的检修。 二、器材、工具及仪表

器材:CJ10-20 交流接触器 1 只、BV1.5mm2 聚氯乙烯铜导线 4

米。

工具:螺钉旋具、电工刀、尖嘴钳、剥线钳、镊子等。

仪表:MF47 型万用表、5050 型兆欧表。

三、实训步骤

1.交流接触器的选择

电力拖动系统中,交流接触器的可按下列方法选用:

(1)选择接触器主触头的额定电压:

接触器主触头的额定电压应大于或等于控制电路的额定电压。 (2)选择接触器主触头的额定电流:

主触头的额定电流应等于负载的额定电流。控制电动机时,主

触头的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稍大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一般按下列经 验公式计算:IC=(PN×103)/(K×UN)

式中:K-经验系数,一般取1-1.4。

PN-被控制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

UN-被控制电动机的额定电压(V)。

IC-接触器主触头的电流(A)。

接触器若使用在频繁启动、制动及正反转的场合,应将接触器

主触头的额定电流降低一个等级使用。

(3)选择接触器吸引线圈的电压:

当控制线路简单,使用电器较少时,为节省变压器,可直接选 用 380V 或 220V 的电压。当线路复杂,使用电器超过 5 个时,从人 身和设备安全角度考虑,吸引线圈电压选低一些,可用36V 或110V 电压的线圈。

选择接触器的触头数量及类型:

接触器的触头数量、类型应满足控制线路的要求。

例:某一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为 5.5KW ,额定电压380V,

额定电流 11.6A,试选择交流接触器的型号和规格。

解:主触头的电流:IC=(PN×103)/(K×UN)=5.5×103/1

×380=14.5(A)。

故选择CJ10-20或CJ20-25,吸引线圈电压为380V或 220V。

2.交流接触器的拆卸

下面以CJ10-20交流接触器为例,其拆装步骤如下:

松开灭弧罩的紧固螺丝钉,取下灭弧罩。

拉紧主触头的定位弹簧夹,取下主触头及主触头的压力弹簧片,

拉出主触头时必须将主触头旋转45o 后才能取下。

松开辅助常开静触头的线桩螺钉,取下常开静触头。

松开接触器底部的盖板螺钉,取下盖板,在松开盖板螺钉时, 要用手按住螺钉并慢慢放松。

取下静铁心缓冲绝缘纸片及静铁心。

取下静铁心支架及缓冲弹簧。

拔出线圈接线端的弹簧夹片,取下线圈。

取下反作用弹簧。

取下衔铁和支架。

从支架上取下动铁心定位销。

取下动铁心及缓冲绝缘纸片。

在拆卸过程中,仔细观察各部分零件的結构特点和作用,并做

好记录。叙述反作用弹簧、铁心中短路环、主触头的压力弹簧片、 灭弧罩和线圈的作用。

3.交流接触器的装配

按拆卸的逆序进行装配。装配完成后进行如下检查:用万用表

欧姆挡检查线圈及各触头接触是否良好,用兆欧表测量各触头间绝 缘电阻是否符合要求,用手按主触头检查运行部分是否灵活,以防 产生接触不良、振动和噪声。

4.交流接触器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交流接触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必须及时进行修理,以保

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可靠地工作。现将交流接触常见的故障现象、 原因与处理方法,归纳如下表所示。

①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②交流接触器的结构?

③短路环的作用?

④如何调整触头的压力?

⑤如何调整触头开距和超程?

⑥线圈烧毁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杨少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M].南宁:广

西教育出版社, 2009:4.

[2] 白延敏.51 单片机典型系统开发实例精讲[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

[3] 王国海.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M]. 北京:中国劳动社 会保障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