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指导学生就业的思考

2017-02-23 06:31胡仲凡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时代

胡仲凡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课属于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大一、大二期间针对在校的每个专业学生开设,受众范围广泛,人数多,涉及面宽。大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理想信念坚定、目标远大、综合素养高、人际关系和谐等,这对于他们毕业后就业质量的提升意义深远。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课 指导学生 就业思考

引 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与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学生明辨是非对错、言行一致的准则,是养成科学的认识观与方法论的首要前提。高校大学生热衷于追求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等于是坚定了社会主义理想,人生事业便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往往思想意识会混乱无序,这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环节中需重视的学习特征。

1、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

学生自身素质不够,自然也就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岗位,或者根本就不能被企业所相中,当然这也跟高校的教育能力有关,培养出的学生应当是具有足够实际动手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1.2、就业焦虑明显前移

由于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做的并不完备,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单纯的灌输和说教,并不能让大学生真正的了解就业、理解就业,并根据自己的就业期望来规划自己的大学发展。就业压力造成的焦虑不能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涯的阻碍,太重的焦虑会让大学生变得过于功利主义,这样会影响他们正确的发展,其实目前大量的大学生只希望待在待遇稳定、工作不易发生变故的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就是如此。

2、思想政治课渗透就业指导工作的路径

2.1、筛选教学难点,进行系列辩论比赛

“互联网+”时代,青年大学生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青年大学生要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大学阶段是他們敢想敢说敢做的年龄段,这个时候的他们充满激情,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观点鲜明。鉴于此,老师要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的教学难点,进行深度剖析,这个过程可以很好的利用辩论形式来进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功夫,同时,在论辩过程中,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相信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终身难忘。

2.2、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双向沟通关系,增强学生踏实学习的理解力

老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最大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当改进原有的教学关系,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构建起以问题为导向的双向沟通关系。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思考单元,带动学生的课堂讨论气氛,让他们针对特定问题开启发散思维,提出有独立见解的论点和论据,老师再与学生沟通交流,作出确切的评价。这种双向型教学关系,摒弃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书中概念的生搬硬套,转变为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真实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认知过程。例如,思想政治课第五章涉及大学生择业就业、恋爱观与婚姻观、个人道德修养等内容,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本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主题讨论问题,让学生们展开对就业、恋爱、婚姻和道德的讨论,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沟通想法。直观性的问题引导和双向的交流方式,学生更能深刻体会道德、美德与品德的价值功能。

因此,以问题为导向的双向型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而且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使学生认真学好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充分发挥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生活行为、思想作风的实质作用。

2.3、要求学生端正思想认识,从小事做起

就业问题的解决,有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积极的认识,要科学的看待自身的就业问题,正确的思考自己的就业发展。首先,学生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意识到自己的优点、自己的特长,同时也要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是正确的认识不代表追求完美和过度苛责,积极的心态也同样重要。其次,就业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良好的交际能力对于就业以及日后的职场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要学会跟身边的人打好关系,因为朋友是可以在困境中雪中送炭的好帮手,当遇到就业焦虑的时候,找身边的人诉说一下会得到很好的缓解。就业的目标不能过于高远,要了解到自己只是一个刚入社会的新手,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所以不要一开始就希望自己能够在什么好的岗位上任职,要有从底层积累的意识,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才能让自己的发展前景越发广大。

2.4、提炼热点话题,分组讨论

走进学生,找准需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宏观上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关键。现在的大学生出生在国家经济起飞、社会重视教育的年代,成长中又赶上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又是中国从“追赶”西方到“平视”甚至“俯视”西方的时代。他们有更高的素质、更好的自信、更强的表达欲望、更多元的人生追求,同时也拥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理性平和、多元包容的大国心态。

结束语

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摸清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程度和思想变化脉络,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渠淑洁,董塔健,李源.高考改革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之探讨[J].大众科技,2015,17(11):103-105.

[2] 邢麓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衔接与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 谭玉兰.高校思想政治课应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30(02):4-5.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