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2017-02-23 06:31张瑜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路径必要性

张瑜

摘 要:实现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基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给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来了一定挑战。为此,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决策体系民主化,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 国家治理现代化 必要性 实现路径

一、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一)党和政府强势主导的发展模式和维稳模式遭遇困境,要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维稳”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投入 ,而且也致力于民生的改善,但“维稳”的效果并不明显。强力“维稳”带来的是社会矛盾矛盾不断积累,大量的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甚至是群体性冲突的层出不穷。“维稳”效果不佳的事实表明,政府单方面的“维稳”行为,只能取得暂时的效果,如果没有一种能够同时实现民众可以合理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政府又能够有效履行维护公共秩序职能这一双重目标的长效治理机制,就可能会把自身置于更大的风险中,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全能全控型的国家治理模式再度复兴,要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复杂社会的治理需要积极动员各种治理资源和主体力量,实现多中心的合作治理。各类治理主体只有享有自主权和自由活动空间,权益得到保障,才愿意去竞争、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充满活力。但近些年来,一些政府部门受扩权争利冲动的驱使,不断扩大自己的管辖范围和管辖权力,将越来越多的资源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寻租获利的同时将事权和责任外推下移,全能全控的集中化的国家管理模式再度复兴,导致地方、基层、企业、民间组织的自主权和自由活动空间都在压缩,自主创新日益维艰,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明显减少,改革创新的活力衰减。

(三)现代公民的权力意识普遍增强,要求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激活了社会成员在经济上的自主性与追求利益的主动性。人们在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中企盼有更多的选择自由,要求机会均等、平等竞争并在法律面前能受到平等对待和保护的呼声日益强烈。此外,人们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特别是与自身偏好有关的公共事务,要求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近些年来,作为现代化的产儿和载体的中产阶层,他们率先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强烈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青年人群在政治參与愿望和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导致现代化人群的政治参与浪潮。

二、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党的治理现代化

对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历史使命和作用,决定党是中国社会的领导核心,具有强烈的国家政权性质,作为唯一的执政主体,党在领导权问题上具有排他性,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要“坚守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组织力量地位”。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动摇的方向性问题。

当前阶段,中国共产党以全面从严治党应对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以转变作风为突破口,逐步推进到强力反腐、严明纪律、注重理想信念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着重治理党的建设的平庸化倾向和失之于宽、松、软的问题,由此极大地强化国家治理的领导力量,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政治保证。

(二)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各类治理主体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治理逐渐告别非常规的运动式治理,转入常规的制度化治理。政府职能的转变,遵循的是与市场化改革相匹配的适应性调整的逻辑,因而历次政府体制改革都有特定的经济体制改革背景,计划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逐渐让位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中的每个公民也不再是完全依附于国家机器的零件,而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自主意志的社会行为主体。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多元合作管理,强调共同发挥执政党、政府、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公民的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社会,国家治理不是政府一家 “唱独角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首先意味着在发挥政府治理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体的治理职责,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共同实现良好的治理。

(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决策体制民主化

目前,我国改革逐渐迈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亟需经历一场浴火重生式的闯关和突围。全面深化改革是一次更加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既需要有攻坚克难的改革勇气和政治智慧,也需要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改革方案进行设计。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领域很多,不能四面出击,要集中力量抓住重点寻求突破,从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

针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日益突出的新矛盾、新问题,应找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突破口和有效路径。无论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需要看,还是从构建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的要求看;无论是从防止公共权力异化的角度看,还是满足公民参与治理的愿望看,进行决策体制的民主化改革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而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吴德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探析》,《科学社会主义》,2014.

[2] 《中国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3.

[3] 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线》,2014 .

[4] 马振清,孙留萍:《法治中国建设与社会主义国家法治能力的提升》,《理论探讨》,2015.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路径必要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