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得胜桥

2017-02-23 06:31付芷萱
西部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寒暄武昌汤包

付芷萱

这里,没有楚河汉街的繁华,没有汉口火车站的气派,更没有江滩的开阔。

这里,只是一条不起眼的,窄窄的,甚至有些脏乱的小巷。

但这里,却吐纳着老武昌厚重而充满烟火气的呼吸,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武昌人的回忆,从我的祖父一辈,到我的父辈们,再到我。

然而一夜之间,得胜桥的店铺全部被冰冷的水泥墙封闭了,那一个个大大的“拆”字,仿佛一道道封印,将我的,也是许多武昌人的与得胜桥相关的回忆全都封进了混凝土中。

曾经的这里商贾云集,每天早上,这里的南京汤包,葱油饼,汽水包,热干面……全都是武汉人过早的最好选择。食为天下,一份热腾腾的热干面面前不分贫贱与富贵,无论是忙碌了一早上的清洁工,上早工的穿着脏兮兮的工服的工人,或是背着书包的学生,还是西装革履的白领,无论是步行、骑车还是开车来的,走进得胜桥的一家早点摊,都同样地和热情的老板寒暄几句,然后接过一碗或是面或是汤包的早点,初升的太阳把光斜斜地投进得胜桥,于是早餐碗的热气就在每一个人的头上蒸腾着,烟火气十足,却又总让我觉得神圣而美好。得胜桥的早点摊滋润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心灵,他们刚从寒冷的长夜中醒来,一份热腾的早点暖了胃也暖了心,昨日的辛苦和不快都随着热气一起蒸腾而去。

最爱这里的汤包,八元十个的价钱如今到哪都是难寻了,更难得的是这儿的汤包个个皮薄肉饱,去学校前到这来吃一笼汤包,曾是我多少个清晨的希冀和快乐啊,健谈的老板会告诉你要小口吃别烫着了,于是坐下来,倒上一小碟醋,夹起一个汤包小心翼翼地咬开一个小口,鲜美滚热的汤汁就进了嘴,朝阳下白色的面皮甚至有些晶莹,再把剩下的部分蘸上醋,每次我都要吃上两笼。

而这些,随着一纸拆迁令的下达,都被隔在了那堵冰冷坚硬的水泥墙之后。

如今的得胜桥,就像一个被下了病危通知书的绝症患者,已经没有了未来,于是有的商贩失去了希望早早人去店空,而更多的就像是不肯放弃治愈希望的病人家属一样留了下来,一邊继续面带笑容做着生意,一边也在内心知道最终的结局。而我们这些老主顾们也都一样,我们向往常一样来得胜桥吃早餐,像往常一样和店家寒暄,然后起身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一天,可是墙上大大的“拆”字却总在视线里,高大的水泥墙挡住了朝阳的光线,明明汤包和面条还像以前一样热气腾腾,可是少了人们头上蒸腾的水汽,我总觉得它们没有以前那样温暖了。

现在的得胜桥依然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但它的烟火气里却,多了一丝忧伤,一丝不确定。这里存活着老武汉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他们淳朴,善良,热情,大嗓门,不会偷奸耍滑,不会短斤少两,凌晨三、四点,星星都还没褪去时,他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包饺子,剥栗子,擀面皮。这里的菜和早点最便宜,这里的人们最纯朴,这里的生活也最武汉。在这里你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你不用担心被人瞧不起,一日的征途开始前这里给你最温暖的动力。

也许再过几年,地铁5号线建成了,得胜桥的一砖一瓦也已不复存在,这些老字号的手艺和味道会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但现代化的地铁站地基下掩藏的回忆,会是许多武昌人难以忘怀的。

别了,得胜桥。

猜你喜欢
寒暄武昌汤包
难以忘怀的灌汤包
鄂州历史歌谣人文背景略析
鄂州古铜镜述略
做汤包
幸运汤包
武昌区公共文化品牌建设管窥
浅析暧昧语在日语中的运用
非常魔典101 / 名词
摧枯拉朽
吃蟹黄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