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而珍贵的贵州高原湿地

2017-02-23 19:22张静李贵云唐福德周访华
中国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沼泽高原贵州

张静++李贵云++唐福德++周访华++陈东升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东接湖南,北邻四川,西连云南,南界广西,地处云贵高原,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使得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坐落在华南板块、跨上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和右江造山带3个次级大地构造单元上。由于漫长地质历史岁月壳幔作用和板块运动,发生了多种地质事件,铸就了贵州复杂纷繁的地质图像,并有“沉积岩王国”“古生物宝库”著之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让贵州东部在全年湿润的东南季风区内;西部处于无明显干湿季之分的东南季风区向干湿季分明的西南季风区过渡的地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较独特而宜人的气候环境。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使得贵州河流水系发达,山区雨源型河流众多,处处川流不息。

贵州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涉及湖泊、河流、沼泽与人工湖4个湿地类别,湿地类型多样、生态特征典型,在中国高原岩溶区独一无二。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逐水而居,依赖湿地从事生产生活活动,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即使是在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人类仍然离不开湿地。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工业原料、药材、燃料等多种产品,提供旅游、航运等服务,还为无数文人墨客提供了创作灵感和艺术素材,也是许多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圣地。

贵州省湿地保护体系示意图。

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美景、长江黄河的江河磅礴、高原冰雪的神秘面纱以及人类智慧产物下的水库池塘,都是湿地所衍生出来的自然产物。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横跨温带、亚热带和部分热带地区,自然条件复杂,湿地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广,是世界湿地植物种类、植被类型和野生动物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我国湿地高等植物约225科815属2276种;湿地兽类7目12科31种;鸟类12目32科271种;爬行类3目13科122种;两栖类3目11科300种。此外,鱼类、甲壳类、虾类、贝类等脊椎和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湿地是“地球之肾”“淡水之源”和最大的“淡水贮存库”,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对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强大的水文调节和循环功能,发挥着重要的抗旱防涝作用,被称为“水资源调节器”;对所流入的污染物通过其复杂的界面,产生过滤、沉积、分解和吸附作用,又被誉为高效的“淡水净化器”。

我国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分为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近海及海岸湿地和人工湿地。而我国多山的地貌特征和多样的气候条件也孕育了丰富的高原湿地生物区系。高原湿地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在西北干旱区的蒙新高原(内蒙古和新疆)也有一些分布。

水是高原的命脉,高原湿地在特定的高寒环境条件下由水陆相互作用形成发育而成,因而具有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独特性。欲揭开这层神秘面纱,就不得不去追寻其独特的自然环境。

贵州湄潭湄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水源丰沛,水域宽闊,水流平缓;含远山,映苍翠,岸树成荫,湖湾争幽;湖岸弯环曲折,湖周山形柔美,更有多座小道洒落湖中,是典型的湖泊湿地。

独特的地质结构和地形地貌也造就了贵州特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贵州生物种类繁多,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珍稀植物有70余种,有野生动物及珍稀动物1000余种。根据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形成的贵州省湿地植物名录共记录高等植物1454种(含种下单位),隶属于200科726属。其中,苔藓植物26科32属47种;蕨类植物34科54属96种;种子植物140科640属1311种,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4科5属6种,被子植物136科635属1305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10科472属1029种,单子叶植物26科163属276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21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5种,主要有云贵水韭、掌叶木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16种,主要有桫椤、海菜花、莲、贵州萍蓬草等。湿地生态系统中栖息有脊椎动物618种,隶属于5纲36目103科。其中,鱼纲6目19科191种;两栖纲2目9科53种;爬行纲2目10科59种;鸟纲17目43科230种;哺乳纲9目22科85种。鱼类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鱼类2种。两栖动物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4种。鸟类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种类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种类26种。兽类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种。代表性的有黑鹳、东方白鹳、白肩雕、白尾海雕、黑颈鹤、白头鹤、海南虎斑鳽、白头鹮鹳、白琵鹭、大鲵、贵州疣螈、虎纹蛙等。它承担着维护贵州湿地乃至全国湿地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责任。

贵州威海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湖泊湿地。

贵州湿地类型多样而独特,以沼泽湿地(藓类沼泽、灌丛沼泽、草本沼泽、森林沼泽和喀斯特森林沼泽)、湖泊湿地、线性河流湿地及人工湿地等为主。贵州现有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22个,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45个,红枫湖湿地、草海湿地均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云贵高原上冰川地貌发育,江河湖泊星罗棋布,丰沛的冰雪融水、高寒冷湿的气候以及深厚的冻土层促成了湿地的形成和发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多种类型的湿地,各具特色,构成了一个高原湿地大家庭。阿哈湖如绿毯上点缀的繁星,璀璨晶莹;娘娘山容颜依旧,青春靓丽;赤水河波涛汹涌,气势磅礴;草海湿地鸟类荟萃,万鸟翔集,甚是壮观。贵州湿地五彩纷呈,充满神奇,绚丽多彩的湿地为云贵大地编织着金色的梦,谱写出神奇美丽的真谛。

贵州沿河乌江国家湿地公园——以河流湿地为主,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良好,是河流湿地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湿地。

河流湿地

贵州境内分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其中长江流域分为四个水系,即乌江水系、牛栏江一横江水系、赤水河一綦江水系及洞庭湖(沅江)水系;珠江流域分为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四个水系。是我国河流湿地类型最多、景观最丰富、水质最好的省区,其中喀斯特溶洞湿地(地下河)是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类型。

黔南溶洞区主要分布于苗岭南部地形斜坡地带,在罗甸、独山、荔波之间。碳酸盐岩大面积出露,岩溶发育,洼地、漏斗、落水洞、竖井、暗河、伏流到处可见。暗河呈树枝状分布,汇水面积较大,一般有上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

黔西南溶洞区以台地与谷坡地带为主。地下水系发育,主干河流深切,多为数百米或上千米的峡谷地形。

造就河谷纵剖面上裂点发育,河流瀑布跌水众多,地表明流与伏流频繁交替,地下河发育且分布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地下河总计长度约6000余公里,并由此衍生出贵州众多美轮美奂的地下岩溶景观和神奇的岩溶生物。

此外,贵州北部赤水河特有的水热条件造就了中国名酒之乡,茅台酒、习酒、郎酒等佳酿都出自这里。

湖泊湿地

贵州湖泊多是岩溶洼地、溶洞堵塞或岩溶漏斗的裂隙、落水洞堵塞形成,有的是雨季排水不畅,成季节性湖泊,俗称“海子”。贵州省湖泊湿地共计有湖泊湿地76个,面积0.25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毕节市的威宁县、七星关区、黔西县、大方县、织金县,黔西南州的安龙县、兴义市。其中最大的永久性淡水湖泊为威宁草海,现有水域面积为25平方公里,是我国湖面面积最大的岩溶湖,也是贵州省主要的候鸟越冬地。

由于天然湖泊多分布于风化残积红土发育深厚的喀斯特高原面上,因此湖水透明度一般较低,夏季浑浊度大,冬春则清澈。湖水水温季节性变化较河水明显,夏秋较气温略低,冬春较气温略高。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钙或重碳酸钙镁型,pH值为6.8~8.0,理化性质一般较好,是适宜于水生生物与水禽生活的良好湿地环境。

沼泽湿地

贵州沼泽湿地一般面积不大,全省各地都有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侵蚀剥蚀地貌区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地剥夷面或平缓的山顶面上,面积1.10万公顷。包括藓类沼泽、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沼泽化草甸。

藓类沼泽以中、东部宽缓的背斜山岭及断块山地顶部最为常见,如梵净山九龙池一带、雷公山雷公坪一带、龙里县亮山五里坪、都匀市斗逢山天池、独山县猴儿山顶等。草本沼泽分布在省境西部高原山地区域的毕节地区赫章县。灌丛沼泽则分布于毕节黔西县、大方县、纳雍县一带,以桃叶杜鹃、尖叶泥炭藓为建群种。在原生喀斯特森林覆盖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一种由枯枝落叶及腐殖土长期垫积、充填溶蚀洼地及裂隙而积水形成的森林沼泽,其主要在保护区板寨白鹇山、四方洞一带,此外在黔北柏箐自然保护区也有分布,是喀斯特原始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中一种独特的湿地类型。全省沼泽化草甸湿地主要分布在贵州龙里南部沼泽化草甸湿地区,是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过分潮湿、通透性不良等环境条件下发育起来的。

沼泽湿地多年来藏在深山人未识。近年来这类湿地才逐渐为人所知,被世界湿地专家誉为贵州最具研究和发现价值的湿地类型。

貴州从江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属于人工湿地,以梯田独特景观为特色,具有湿地保育、科普和观光等多种功能。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包括库塘、稻田、输水河、水产养殖场,以库塘和稻田为代表。近些年贵州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库和水电站,形成了众多人工湖,如红枫湖、百花湖等,其面积较天然湖泊大,随着建库时间增长,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未来将成为湿地鸟类的重要栖息地。稻田是贵州最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分布于海拔400米~1500米的地段,多集中在贵州省的东、中、北部,以坝田、梯田为代表。坝田多分布于广阔的喀斯特高原及山原区,全省万亩以上的坝田约20个。同时,贵州作为一个山区省份,梯田的分布十分广泛,主要分布于侵蚀剥蚀地貌区的山地斜坡或谷地、盆地斜坡上。其中尤以黔东南浅变质岩区梯田面积最广、最具特色,以丹寨县龙泉镇的高要梯田群、黎平县堂安梯田、从江县加鸠梯田等最为著名,这里世代生活着苗族和侗族同胞,他们的梯田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贵州湿地已成为高原湿地的代表之地,除了丰富的湿地类型还浇灌出比鲜花更绚丽的少数民族风情。贵州省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毛南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49个少数民族,是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贵州省总人口的37.9%。斑斓多姿的民族文化随处可见。与旅游开发性质的民族风情园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民族文化不是用来表演展示的,而是根植于生活并与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有着贵州独特的乡土气息。贵州的民族文化源自于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与尊重。湿地文化带动旅游使贵州向多元化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换算后为144亿亩,每18亩土地里至少要有1亩湿地,可见当前国家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高度关注。

掌握湿地的多重属性与功能,正确处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将两者科学结合,积极探索和推广科学保护利用湿地资源的模式与机制,探索保护湿地实体资源、利用湿地景观等非实体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的保护利用模式,贵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样板。

猜你喜欢
沼泽高原贵州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一汪水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贵州教育出版社
Passage Seven
红树林沼泽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