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困生”教育的研究综述

2017-02-23 00:23潘春
文教资料 2016年28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学困生德育

潘春

摘    要: 当今学校德育状况面临一些问题,教师要面对的不仅有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有学困生。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教育建议。

关键词: 德育    学困生    研究综述

一、我国德育现状

广义的学校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法纪影响,以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法制意识和健康的心理活动;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是以构建和提升教育对象道德素质、人格品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①。

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存在德育低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实效性差;德育目标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目标却比较缺乏,疏离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德育方法、途径较为单一,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德育评价机制落后,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很难反映学生道德的实际状况;德育中存在形式主义,一些学校专门设立的专门机构、组织、人员和课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至于这些机构和人员能否发挥应有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流于形势②。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制于应试教育,没有很好地关注和教育好学困生。

二、教育难点——学困生

现今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几种界定:

第一种说法是指:从总体上看,按照教育方针所确定的标准衡量表现不足的学生;或从局部来看,相对于特定学校、班级环境来说,表现欠缺的学生;也可从动态角度看,学生个体在人生过程的特定阶段与规定标准比较,存在不足;还可从实践中看,表现为特定受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学习、品德)与教育主观愿望(好恶、期望值等)之间的差异和欠缺③;

第二种说法是指:学习成绩落后或由于学习成绩差导致思想落后、纪律观念差的学生④;

第三种说法是指:思想品德发展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⑤;

第四种说法是指:基本丧失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热情,成绩落后,纪律散漫,表现较为调皮的一类学生⑥;

第五种说法是指:那些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或某一方面较差的学生,特别指在品德和学习上较差的学生⑦;

第六种说法是指:缺乏学习愿望和动力,不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而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包括不守纪律或有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⑧;

网络上存在一种说法是:学生成绩在60分以下,特别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等课程在60分以下的学生。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盘江第二中学的王志云老师总结认为学困生应该指:按照一个国家的教育方针,在一定的范围(如城市、学校、班级等环境)按照一定的年龄阶段(如小学、中学、大学)等特定的比较因素下,在学习、思想、道德、纪律等方面都相对其他学生不足和存在问题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动态的、辩证的概念;例如,學习型、纪律型、思想品德型、心理健康型、身体素质后进型,等等⑨。

国外关于后进生产生原因的研究,有四种理论试图解释其学习困难的原因:第一种理论认为,学习困难由其神经系统的缺陷造成,是儿童在对视、听等感觉所收集信息进行加工时产生冲突引起的;第二种理论也称注意力缺乏理论,认为注意力缺乏的儿童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因此才导致其学习成绩差;第三种理论认为,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产生对学习无能为力的感觉,其学习特点是被动学习,并且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而较少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第四种理论认为,学习困难儿童的信息加工过程存在问题,如错误的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等。

对学困生影响比较大的外部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他们受教育的终身课堂,家庭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教育态度、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程度等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可能会形成孤僻、胆小、害怕与人交往、自我封闭的心理倾向,最终导致无心学习,出现行为失范;一个生活在“溺爱型”家庭中的学生则有可能形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好逸恶劳、抗压能力差、意志力弱等不良性格。因此,为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父母必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学校环境。学校是学困生的发源地之一。学校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领悟、贯彻执行能力及学校的校风、学风、管理模式的优劣等都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关系学困生的多寡。

如果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或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手段不合理,缺乏先进观念意识,只注重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只会批评而忽视表扬,势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造成学生对老师、学校强烈的不满,导致厌学,从而加快学困生的形成。

3.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是一个大染缸,学校教育免不了受它的影响。例如,不良思想蔓延,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大的影响。尤其中学生在知识经验、生活阅历、判断是非能力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对社会认识存在盲目性。因此,更容易形成一些错误认识,致使学生无心学习。

三、教育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

后进生是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态度的,老师给他们一份关爱和鼓励,他们则会从内心感激老师,并把这种感激化为一种动力,促使自己遵规守纪,认真学习。教师应不对这些学生求全责备,而是多加关怀,注意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有备无患——增强对话目的性。了解真相,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拿不准的事宁可放一放。做好几套方案,做到“预测性”。

以情感人——增强对话和谐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有着自己的认识标准与丰富的情感世界。要从情感的软处入手。

因人而异——增强对话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

互为沟通——增强对话互动性,多听学生心声,给予学生发言权。从而更好地收集到学生诸多方面的信息,增强教育的目的性、实效性⑩。

四、结语

最后讲一个“含羞草”的故事:某家买了一株含羞草,调皮的儿子忍不住不断用手触摸它。刚开始,小叶子还能“害羞”地和他闹着玩,可随着儿子触摸次数的增加,它居然“不害羞”了。了解原因才知道这种含羞草会“害羞”是与其叶枕内部的水分子运行有关。连续不断地碰它,水分就不再运行了,它就不“害羞”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一味地批评训斥,他的自尊心就会一点一点地丢失,就像含羞草的叶枕丢失水分一样,最终只能麻木、叛逆地面对一切。对有问题的学生,我们要有耐心和信心,晓之以理,让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找回自尊和“害羞”,并逐步克服和改正{11}。

关于学困生的文献还有很多,总之,老师、班主任不应该放弃学困生,应该用无私的爱温暖他们,指引他们健康成长。

注释:

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基础教育新观点[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

②杨申宣.试论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低效的原因及策略选择.2007年云南教育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荟萃.第2卷.周益群主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③邱金利.中小学教育——当今“差生”教育失误的理性分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4):72-74.

④梁云秀.教育实践与研究——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2):11.

⑤付丽.教育艺术——转化后进生的点滴心得.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艺术研究所,2005:49.

⑥邹享昌.班主任——老师,请不要制造后进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2005(07):32.

⑦傅显捷,玖渊,范云峰,王茂良编著.中学班团工作的方法与艺术.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09):409.

⑧罗树华,李红珍,主编.教师能力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01):94.

⑨王志云.课程改革中学困生的预防教育.2007年云南教育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荟萃.第2卷.周益群主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53.

⑩楊光德.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心得.2007年云南教育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荟萃.第2卷.周益群主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81-83.

{11}刘珍桂.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新探索.2007年云南教育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荟萃.第2卷.周益群主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118.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基础教育新观点[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

[2]叶澜.试析中国当代德育内容的基础型构成[J].教育研究,2001(9).

[3]刘思允.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调查分析与建议[J].山东师大学报,1999(4).

[4][美]柯克,著.汤盛领,译.特殊儿童的心理教育[M].天津出版社,1989.

[5]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6]陈忠亮,主编.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技能集萃[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7]唐莲君,等.教学策略导航[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8]胡兴宏,等.学习困难学生的特殊和成因探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3.

[9]陈丽华.新世纪班主任必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唐思群,屠荣生,编著.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1]邱金利.中小学教育——当今“差生”教育失误的理性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04):72-74.

[12]梁云秀.教育实践与研究——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社,2006(02):11.

[13]付丽.教育艺术——转化后进生的点滴心得[J].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艺术研究所,2005:49.

[14]邹享昌.班主任——老师,请不要制造后进生[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2005(07):32.

[15]2007年云南教育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荟萃[M].第2卷.周益群主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学困生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