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研究

2017-02-23 09:00张妍张慧文
商业会计 2016年24期
关键词:碳排放

张妍 张慧文

摘要:文章對我国沪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碳信息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披露碳排放量指标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比例较低;不同的重污染行业之间,碳信息披露的数量、内容和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倾向于主动披露碳减排方面的有利信息,规避不利信息,以传递企业参与低碳减排的行动力并塑造企业形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得分普遍不高,披露质量和披露水平较低,碳信息披露存在行业差异。

关键词:碳信息披露 重污染行业 碳排放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重污染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日益受到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环境信息披露是环境保护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制度保障(沈洪涛,2010;王海燕、荆新,2013),碳信息作为环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碳信息不仅能够反映公司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现状,而且也是利益相关者评价公司绩效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多数上市公司通过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两种途径对碳信息进行披露,但年报披露的碳信息内容分散、有限,缺少量化性和描述性的内容,相比之下,社会责任报告较为全面、集中地涵盖了描述性、量化性乃至货币化的内容。在此背景下,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碳信息的现状如何、有何特征,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有待检验的问题。

二、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我国沪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碳信息为研究对象,关注碳信息披露的整体状况以及披露的具体内容,以分析我国重污染行业碳信息披露的现状与特征,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13—2015年在上交所上市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所有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按照证监会2012年修改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结合环保部办公厅2008年公布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分录》(环办函[2008]373号)和2010年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本文将重污染行业合并为八类:采掘业、金属非金属业、石化塑胶业、生物制药业、水电煤气业、造纸印刷业、纺织服装皮毛业、食品饮料业。

依据上述重污染行业分类标准,本文以沪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中选取了2013—2015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CSR)的公司,共计158家,其中,连续三年发布CSR报告的公司共计141家,有17家公司没有连续发布CSR报告,具体公司数量及比例见表1。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中常用的“内容分析法”,这种方法也是社会责任和环境信息披露研究中最主要和被最多采用的方法,如Wiseman(1982)、Patten(1992)、Darrell和Schwartz(1997)、Clarkson(2008)的相关研究。首先,从企业面临的碳风险着手,具体分析企业对于气候形势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低碳规划,归纳为战略层面;其次是管理层面,分别从企业内部(管理层、员工)、外部(投资者/供应商/客户、社会公众)四方面分析碳管理相关活动;最后,碳战略规划和碳管理活动都要落实到碳减排行动中,从目标、行动和绩效三方面衡量碳减排效果,形成涵盖碳战略、碳管理和碳减排内容的企业碳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以有效对企业披露的各类碳信息进行分析,完整展现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水平。

在对披露质量进行评分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碳信息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显著性和量化性两个质量维度。这两个质量维度的赋值依据如下:(1)显著性。若明确提及碳信息,赋值2分;若提及其他环境信息,赋值1分;都未提及,赋值0分。(2)量化性。若对碳信息进行量化描述,赋值2分;若披露的碳信息只是文字性描述,赋值1分;都未提及,赋值0分。因此,每一质量维度得分的值域为[0—2],每一披露内容得分的值域为[0—4],在此基础上,碳战略、碳管理和碳减排的质量得分值域分别为[0—8]、[0—16]、[0—12],碳信息披露满分为36分。如表2所示。

三、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总体现状

表3列示了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中披露碳信息的公司数量和比例。从时间上看,2013年共有143家公司进行了碳信息披露,占比为36.11%;2014年共有147家公司进行了碳信息披露,占比为37.12%;2015年共有155家公司进行了碳信息披露,占比为39.14%。可以看出,在2013—2015年的三年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碳信息的平均比例从36.11%提升到了39.14%,比例提升不大,平均水平仍然很低。从行业来看,水电煤气业表现相对较好,三年间碳信息披露比例均超过50%;造纸印刷业、金属非金属业、采掘业碳信息披露状况相对优于其他行业。

碳排放量是企业碳信息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样本公司各年披露的碳排放量信息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2014年较2013年有所提升,但在2015年又有所减少,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行为连贯性较差。从行业上看,采掘业、水电煤气业和金属非金属业在所有重污染行业中碳排放量信息披露比例相对较高,其中采掘业披露比例最高,相比之下,造纸印刷业和纺织服装皮毛业表现最差。

四、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内容分析

(一)碳战略层面。碳战略是企业碳信息的首要内容,企业只有制定了碳战略,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碳管理和碳减排活动。在战略层面,结合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分为气候形势认知和低碳发展规划两个方面,气候形势认知是制定低碳发展规划的基础,低碳发展规划则是对气候形势认知的具体落实。

本文整理了141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在碳战略层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13—2015年共有79家公司对碳战略信息进行了披露,占比为56%,其中金属非金属业公司数量最多,造纸印刷业公司数量最少。由图1可知,在8类重污染行业中,采掘业披露比例最高,达到81.81%,而最低的是造纸印刷业,占比仅为16.67%,可见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在碳战略信息披露比例上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从报告内容来看,大多数公司都未提及气候形势认知方面的内容,而在低碳发展规划方面的描述较多,侧重于落实低碳政策方面的信息,具体到低碳信息的量化内容则比较有限。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碳战略信息各年均值分布大体一致,采掘业各年的碳战略信息披露均值浮动在2分左右,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披露内容详细,披露表现最佳;金属非金属业、食品饮料业各年均值浮动在1分左右,披露内容较详细,但仍与采掘业存在较大的披露差距;各年均值在1分以下的行业有石化塑胶业、生物制药业、水电煤气业、造纸印刷业和纺织服装皮毛业,其中造纸印刷业三年均值都最低,披露内容简略,披露状况最差。

(二)碳管理层面。碳管理信息的内容设置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首先是领导层行动,企业是否设立了节能减碳的智能部门,构建了具体碳信息的管理体系;其次,是否针对员工开展了低碳教育的培训活动;再延伸到外部利益相关者,企业是否与投资者、供应商和客户开展低碳方面的相关合作;最后扩展到社会公众,企业是否开展了低碳宣传活动。领导层行动、员工培训、利益相关者合作和社会宣传活动四部分构成了完整的碳管理信息披露内容。

2013—2015年间,共有98家公司连续对碳管理情况进行了披露,占比为69.50%,其中采掘业披露比例最高,达到90.91%,而造纸印刷业比例最低,仅为33.33%,表明重污染行业在碳管理信息披露比例上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对于重污染行业在碳管理方面的披露状况(见表5),总体来看各行业普遍重视节能减排管理工作。多数上市公司成立了领导小组,开展员工环保培训及社会节能减排宣传活动,但从披露的内容看很多上市公司基本停留在其他各类环境信息上,缺乏具体到碳信息的管理活动。

样本公司碳管理信息披露各年均值分布大体一致,有一定的年度连贯性。采掘业各年的碳管理信息披露均值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披露内容详细,披露表现最佳,与其他行业拉开了一定差距;金属非金属业、石化塑胶业、生物制药业和水电煤气业各年浮动在1.5—2.5分之间,其中石化塑胶业和生物制药业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生物制药业涨幅最大;各年均值在1.5分以下的行业有造纸印刷业、纺织服装皮毛业和食品饮料业,其中造纸印刷业各年均值最低,披露状况最差。

(三)碳减排层面。企业的碳战略、碳管理和碳减排信息构成了企业碳信息的完整体系,前期制定碳战略,中期根据碳战略开展碳管理活动,后期落实一系列碳减排工作,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在碳减排内容设置上,遵循“目的-行動-绩效”的工作流程,主要考察企业是否制定了明确的碳减排目标、是否采取了低碳行动或相关的减排措施以及碳减排绩效如何三部分,可有效检验前期碳战略和碳管理的落实程度,为今后的碳减排工作提供相关建议。

2013—2015年,共有113家样本公司连续对碳减排情况进行了披露,占比为80.14%,高于上文碳战略和碳管理信息的披露比例,表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碳减排内容较多,而对碳战略和碳管理内容披露较少。采掘业所有样本公司都对碳减排内容进行了披露,而纺织服装皮毛业仅有3家公司进行了披露,比例最低,可见重污染行业在碳减排信息披露比例上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综合本文对碳战略、碳管理和碳减排信息披露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披露数量和披露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碳减排、碳管理、碳战略,且在重污染各行业间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

分析重污染行业碳减排信息披露的内容,可以发现:多数公司披露了年度环境保护目标,但无具体的碳减排目标;在减排行动上,各行业研发减排技术,实施清洁生产等,少量公司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和排放量盘查;在减排绩效上,多数公司披露单位资源总量消耗、综合能耗以及其他环境资源的减排量,普遍没有披露二氧化碳减排量。对碳战略、碳管理和碳减排披露内容进行对比,可以得出披露详略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碳减排、碳管理和碳战略,说明目前重污染行业普遍披露了碳减排内容,表明企业实际的减排作为,而对碳管理和碳战略信息的披露相对较差,缺乏一套具体针对碳信息的战略和管理体系。

重污染行业碳减排信息披露各年均值分布大体一致,有一定的年度连贯性。采掘业各年碳减排信息披露均值都在5分以上,远高于其他行业,披露表现最佳,与其他行业拉开了一定差距。金属非金属业、石化塑胶业、水电煤气业和食品饮料业各年浮动在1.8—2.7分之间,年度浮动不大;生物制药业从2013年的1.33分增长到2014年的2.06分,之后又下降到2015年的1.78分,浮动最大。各年均值在1.3分以下的行业有造纸印刷业、纺织服装皮毛业,其中纺织服装皮毛业各年均值最低,披露状况最差。如图2所示。

(四)分析与评价。综合分析样本公司各类碳信息披露得分情况,可以看到信息披露均值很低。2013—2015年样本公司碳信息披露得分均值在4.94—5.26分之间浮动,比较偏向其值域范围的下限,反映出重污染行业整体碳信息披露水平较低。

2013—2015年碳信息披露得分处于最低区间(0—9分)的样本公司数量分别为120家、122家、133家,占比分别为83.91%、82.99%、85.8%;处于较低区间(10—19分)的样本公司数量分别为20家、22家、19家,占比分别为13.98%、14.96%、12.25%;得分处于较高区间(20—29分)的样本公司数量三年间均为3家,占比仅为2%左右,数量及比例都较低;三年间没有样本公司得分处于最高区间(30—36分),说明我国沪市重污染行业碳信息披露平均水平偏低。

从我国沪市重污染行业碳信息披露质量的行业分布情况看,碳信息披露质量最高的行业是采掘业,三年均值均在11分以上,其次是金属非金属业和水电煤气业,均值均在5分以上;然后是食品饮料业、石化塑胶业和生物制药业,均值在3—5分之间;最后,披露质量最低的行业是造纸印刷业和纺织服装皮毛业,均值处于1—2分之间。从年度变化上来看,金属非金属业碳信息披露均值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水电煤气业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其他行业则都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我国沪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披露情况、披露比例以及披露内容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重污染行业碳信息披露的特点:(1)近三年我国重污染行业碳信息披露比例较低,各年数据变化不大。(2)不同重污染行业间比较,碳信息披露的数量、内容和质量存在显著差异。(3)企业倾向于主动披露碳减排方面的有利信息,规避不利信息,以传递企业参与低碳减排的实际行动力,塑造企业形象。(4)重污染行业碳信息披露得分普遍不高,披露质量和披露水平较低。

重污染行业在低碳方面的表现和行动,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从企业碳信息披露方面的现状和特点来看,需要从整体规划上制定碳信息披露框架,尽快形成行业标准。此外,建立碳信息相关的节能减排统计制度,克服碳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和非持续性,改善碳信息披露水平较低的现状。S

参考文献:

[1]Clarkson P M et al.Revisi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an Empirical Analysis[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8,5(3).

[2]Darrell W,B N Schwartz.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and Public Policy Press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97,16(2).

[3]Patten D M.Intra-industry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in Response to the Alaskan Oil Spill:a Note on Legitimacy Theory[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2,17(5).

[4]Wiseman J.An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Made in Corporate Annual Reports[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2,7(1).

[5]Ronald A Dye.An Evaluation of “Essays on Disclosure”and the Disclosure Literature in Accoun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2).

[6]耿瑞寒.我國上市公司碳披露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5,(01).

[7]陈华,王海燕,荆新.中国企业碳信息披露: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13,(12).

[8]李艳华.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建议[J].商业会计,2013,(18).

[9]方健,徐丽群.信息共享、碳排放量与碳信息披露质量[J].审计研究,2012,(4).

[10]沈洪涛,李余晓璐.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0,(6).

作者简介:

张妍,女,华北电力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环境会计、会计理论与实务。

张慧文,女,华北电力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

猜你喜欢
碳排放
排放水平信息不对称下低碳认证影响研究
区域冷热电联供与分布式能源研究
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分析
济南市公共交通低碳发展路径探索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新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关于黄冈市浠水散花临港经济开发区碳排放量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