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绿色财政体系

2017-02-24 10:59张晓娇周志太
关键词:财政税收绿色

张晓娇, 周志太

(淮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构建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绿色财政体系

张晓娇, 周志太

(淮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实现绿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强化政府财政的支撑作用。文章提出要构建以绿色收入体系和绿色支出体系为基本内容,以绿色收支之间的强有力互动为主要着力点,以全面科学的财政监督为最终保障的绿色财政体系;应重点强化绿色收入与绿色支出之间的互补互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实现绿色财政对绿色产业的助推作用。

绿色产业;绿色财政;绿色税收;收支互补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是基于人们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提出的,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绿色发展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绿色产业是指从环保角度出发,以科技为支撑、构建绿色生产机制,力求资源节约而污染减少。相对而言,绿色产业是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为主要方法,以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为主要目的,以期实现低污染、少投入、高产出。凭其产业特点,绿色产业成为当前突破资源环境限制、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突出矛盾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成为我国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增强综合国力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突破口。

绿色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期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各种促发展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随隐藏在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其中资金问题成为限制绿色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政政策与绿色产业发展政策不相配套,财政对绿色产业的促进作用有待提高。财政政策的低质、低效,在造成了资源大量浪费的同时,更严重制约我国绿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我国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自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学界对如何通过政府财政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研究开始兴起,现已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关于绿色财政,魏娜(2013)[1]指出其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将健康、安全、文明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公共财政的理论相融合,是效率、公平与稳定原则的最佳耦合。李杰刚、成军(2011)[3]指出,要加强对现有财政政策的“绿色化”改造,构建起以环境社会责任为主体,包括绿色税收、绿色补偿、绿色采购和绿色投融资等内容的绿色财政政策体系。谢妍(2014)[4]从制定新型财政预算、整合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创新财政支出方式、构筑政府节能采购方案、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绿色发展税收制度六个方面提出了财政支持政策。

综上所述,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促进绿色财政政策完善和提高其实施效果的建议。但从推进绿色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对绿色财政方面展开的研究较少,且从收支两方面进行,综合运用财政收支杠杆的系统研究更鲜有涉及。鉴于此,笔者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围绕促发展的各种财政政策进行综合概括,提出从财政的支出和收入两方面来加大财政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重点突出绿色财政收支之间的互补互动,同时强化绿色财政监督体系建设,从而为绿色财政政策的科学使用提供政策建议。

二、构建全面绿色财政体系的必要性与意义

(1) 构建全面绿色财政体系的必要性 财政是政府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绿色产业作为典型的政策驱动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更是离不开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

第一,绿色产业发展初期必须要加大财政扶持。因为绿色产业在发展的初期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府财政支持,然而从整个国家财政支出上看,绿色支出占比仍较少且绿色资金使用分散,不利于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是绿色产业的一个典型特征,因此其发展必须要有长期、稳定、充足、持续的资金注入,而这必然要有政府财政强有力的支持,但目前我国绿色财政资金不仅投入较少而且增长缓慢,绿色产业后续资金跟不上,严重影响了绿色产业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增加绿色生产专项资金投入,提高绿色转移支付的力度,突破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提升绿色产业发展效率。

第二,财政政策与绿色产业发展政策必须相匹配。绿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相配套的财政政策作为坚强的后盾,但目前我国的财政体系与绿色产业发展并不相容,财政资金使用仍存在针对性不强、重复投入等问题。在财政支出中,具有代表性和引导作用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还不完善,相关采购程序并不科学,采购规模小、标准低、品种单一。而政府在再次分配中,对绿色生产的转移支付力度也较弱。在财政税收中,较为单一的税种、简单的征收标准、狭窄的征收范围和混乱的相关细节导致了税收激励机制效率低下;整个税收体系相互独立,未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综合税收体系,整体综合效用发挥较低。绿色债券作为绿色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其发行的数量少、范围窄、条件繁杂等特点严重限制了其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职能的发挥。

(2) 构建全面绿色财政体系的意义 合理的财政预算、全面的财政监督体系和财政效果评估系统以及科学的财政工具选择搭配运用构成了全面绿色财政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我国现有财政体系改革,建立科学完善的财政体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我国现有财政体系改革的一个指向灯。绿色财政体系的构建使财政能够与绿色产业发展相匹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加快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步伐,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三、构建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全面绿色财政体系

全面绿色财政体系的构建要健全绿色支出体系和收入体系,要以绿色支出和收入的相互配合使用来综合推进,要以全面加强绿色财政监督来保证绿色财政的科学有效使用,从而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1) 构建全面绿色支出体系 财政支出是调节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的重要举措。以不断扩大的绿色财政支出来引导经济绿色发展,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绿色财政支出主要通过建立绿色生产专用资金、加大绿色政府采购和绿色转移支付力度来实现。

第一,健全绿色生产专用资金制度。用于绿色生产、研发相关的专项资金具有种类多、总量少、各侧重不同等特征,且部分资金支持的项目之间存在重叠交叉的现象,严重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对此,必须加大绿色生产资金的投入,多渠道扩大绿色生产资金来源,加强对绿色生产专用资金的整合,提高绿色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保证绿色产业发展的基本资金要求。

第二,完善绿色采购政策。通过政府的绿色采购行为,优先购买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引导社会参与绿色消费,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方向和企业的生产方向,从而实现绿色产业的发展。一要加大绿色采购力度,扩大绿色采购范围。政府要在全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扩大政府绿色采购的范围。全面大范围的绿色采购才能强有力的刺激企业进行绿色生产。二要提高绿色采购标准。采购真正具有清洁、绿色、环保特征的产品,使企业不断进行进行科技研发,不断改造产品的性质和功能,真正促使企业提高绿色生产水平。三要完善绿色采购相关程序建设。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绿色采购程序,加大对企业绿色生产的激励作用,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此外,通过增加绿色生产补贴、绿色研发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物价补贴等,引导社会资源流入绿色行业,以绿色转移支付的扩大来提高绿色财政的支出效益,从而加快绿色产业发展进程。

(2) 构建全面绿色收入体系 加快绿色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绿色收入体系,而科学绿色收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强化绿色税收制度与绿色债券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以高效的绿色税收制度和科学合理的绿色债券制度来完善绿色收入体系。

第一,建立完善的绿色税收体系。税收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绿色税收来刺激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要加强绿色税基建设,扩大绿色税收的征收范围。一是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提高税率,将自然资源列入纳税范围,将征收的与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相关各种费用进行费改税,将企业生产造成的负外部性问题加入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中,提高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迫使企业进行绿色生产。二是对现存税种进行细化、优化,对征收标准进行科学的梯级划分,建立覆盖面广、激励作用明显的绿色税收体系。要强化绿色税收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作用,提高绿色税收的激励效应和约束效应。以企业的所得税和增值税改革为重点,以经济利益刺激企业主动进行绿色研发和绿色生产。综合全面运用减税、免税、税前抵扣、支持价格、价格补贴等手段,提高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的积极性。对于非绿色生产则以高额税负、限制生产等手段来迫使其转型。重点拉开绿色生产与非绿色生产之间的税负差距,实现绿色生产的税收优势。要加强绿色税收制度的整体理念设计。建立包括垃圾处理、资源回收利用等环节在内的绿色税收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要加快绿色税收相关法律建设,让绿色税收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上,提高绿色税收的法律效应。

第二,健全绿色债券发行体系。绿色债券是绿色企业生产重要的融资渠道,能够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绿色发展,助推国家绿色转型升级。要扩大绿色债券在整个债券中的占比,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解决制约绿色发展中的资金问题,扩大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渠道。要扩大绿色债券发行的种类,完善绿色国债、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的发行,多方面为绿色产业提供发展资金。要完善绿色债券发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的绿色债券发行体系。

(3) 构建绿色财政收支互补互动体系 收入与支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绿色支出与绿色收入之间更是如此。绿色收入的提高会带来绿色支出的增加,绿色支出的扩大同样也会促进绿色收入的提高,加强绿色收入与绿色支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收促支,以支促收,以收支之间的互补互动来提高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绿色产业的全面发展。

第一,以收促支,收支互补。税收的杠杆作用可以调节生产和消费的方向,通过加大生产与消费的绿色税收优惠力度来刺激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以绿色税收来带动绿色支出的扩大,通过收支之间的互补互动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在生产方面,对绿色生产和非绿色生产实行区别待遇,针对非绿色生产扩大税收征收比率,以高额的税赋压力迫使企业减少非绿色生产,转向绿色生产。针对绿色生产,则以低税或无税率的经济利益诱导企业转向绿色生产,增加科技研发和绿色生产支出,扩大绿色生产规模。在消费方面,以对绿色消费的低税率优惠促使消费者加大绿色消费支出,对非绿色产品则以较高的消费税迫使消费者转向绿色产品消费。以绿色税收来促进企业和消费者扩大绿色生产支出和绿色消费支出,以绿色支出的扩大来带动绿色生产的发展和绿色收入的提高。以收促支,以收支之间的强力互补来加快绿色产业的发展。

第二,以支促收,收支互动。政府财政支出方向的变动可以引导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的转移,通过加大绿色生产和消费方面的财政支出来实现绿色收入的提高,以绿色收支互动来加快绿色产业发展进程。一方面以增多的绿色生产补贴、绿色研发补贴来刺激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从非绿色生产转向绿色生产,扩大绿色生产规模。绿色生产扩大的同时也为财政创造了更多的绿色税收。另一方面,以更大力度的绿色消费补贴、绿色消费优惠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扩大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增加给财政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收入。以绿色生产补贴刺激企业进行绿色生产,以绿色消费补贴引导居民绿色消费,以拉助推,最终实现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的发展又为财政增加了绿色收入,绿色收入反过来又为绿色生产提供更多的资金。以支促收,以收促支,收支互动,从而加速绿色产业发展。

(4) 构建全面绿色财政监督体系 全面绿色财政监督体系的建立是保障绿色财政资金科学有效使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对绿色资金使用效果的一个科学衡量,是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全面科学的绿色财政监督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由传统事后监督变为全程实时监督,由外部监督为主变为内外部监督结合并重,全面加深绿色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第一,建立全程实时监督体系。单纯的事后监督具有滞后性和被动性,不仅影响监督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且不能及时反映绿色资金使用状况,更不能快速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和力度。因此,必须建立实时全面的监督体系,在确定财政预算工作认真落实的基础上,做好对绿色财政资金使用的跟踪调查工作,及时调整偏离轨道的财政资金,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及时、准确、到位。同时,加强对绿色财政资金的使用结果检查,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二,建立内外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强调自我预防和约束,与外部监督相比具有预防、省时、快速、高效的优点。在财政部门内部,通过将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分离,由不同部门来完成,可以防止绿色财政资金在使用和分配过程中出现腐败行为。建立内部专业性监督机构,对绿色财政资金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的横向监督,同时自觉主动接受政府和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以及社会监督。

第三,建立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与反馈系统。绿色资金使用效果是对整个绿色产业发展状况的一个衡量,其衡量结果关系到整个绿色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科学的绿色资金使用效果评估标准,及时准确反映绿色资金使用状况,综合对比,找出绿色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调整绿色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力度,强化绿色资金的绩效管理,重点提高绿色发展资金使用效率。

[1] 魏娜.“绿色财政”与“绿色经济”——以辽宁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7):214-217.

[2] 李杰刚,成军.河北省“四个财政”建设总体框架与基本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11(64): 15-22,53.

[3] 谢妍.完善绿色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J].中国财政,2014(20):68-69.

Construction of Green Financial System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Industry

ZHANG Xiaojiao, ZHOU Zhitai

(School of Economics,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Chin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industry, the supporting role of government finan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construct a green financial system with the green income system and green expenditure system as the basic content, the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 income and green expenditure as the main focus, and the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financial supervision as the ultimate guarantee. The complementary interaction between green income and green expenditur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use efficiency of fiscal funds should be improved. It can be helpful for realizing the boosting role of green finance to green industry.

green industry; green finance; green taxation; balance of payment

2017-02-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FJL013);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5D42)

张晓娇(1992-),女,安徽庐江人,硕士生;

周志太(1956-),男,山东昌邑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F048

A

1008-3634(2017)05-0013-04

(责任编辑 蒋涛涌)

猜你喜欢
财政税收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