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常之作《消失的爱人》

2017-02-24 10:01戈凹
综艺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丑女黎明爱人

戈凹

若以市场业绩论,在北上多名香港女导演中,黄真真无疑是发展很成功的一位。早在2007年,她便拍摄过回归献礼之作《女人本色》,待4年后再次转战北上,《倾城之泪》《被偷走的那五年》《闺蜜》以平均一年一部的速度推出,票房一路看涨,显示出其对内地观众观影趣味的娴熟把握。但是说到口碑,这几部内地主导投资的电影,却没有一部能够追及黄真真早年赖以成名的低成本纪录片作品《女人那话儿》,那股直面性别禁区的爽直劲儿至今仍被人乐道。

黄真真的最新作品《消失的爱人》,宣传中满是“人鬼恋”等耸动的字眼,但说到底,是个爱情故事。用爱情打底,惊悚悬疑也好、灵魂归来也罢,都是为了给这份爱情增添些异样的色彩。于是我们看到:习惯性自言自语的“黎明”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思念他的亡妻“王珞丹”,摔东摔西,无法纾解,求助于灵媒。灵媒告诉他:要召回所爱的人,就必须要发自内心地相信她一直在你身边,她便会回来,爱她才会看到她。换句话就是,与其怀念,不如狠狠去爱!这是影片试图建立起来的最强大的逻辑。

依据此,影片在剧中人等,其实也就是“黎明”一家三口和表弟“林俊杰”夫妻俩这几个人当中,玩了半天“看见/看不见”的游戏。有心的观众,甚至还能从细枝末节中发觉剧中“谁更爱你多一点”的趣味。但当每一个人都相信自己所见时,这个悬念便无从推动。于是,影片开始不时坠入对过往甜蜜時光的回味。

从剧作角度,这并非没有缘由——营造两个人的情感,如果缺乏互动,是断难动人的,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个故事单一空间造成的封闭感。为此,影片煞费苦心地进行了两方面的设计:其一是“黎明”大学时期被丑女倒追的“三年噩梦”——结果是女大十八变,丑女出落成“王珞丹”,此为二人情感关系中的一大反转。然而,这个回忆段落,影片虽然全然换做年轻演员演绎,但联想到成年后“黎明”与“王珞丹”银幕外的年龄差,便实难接受他们作为同学的事实。其二,便是二人成婚后每逢纪念日便要玩耍的“Hello Stranger”游戏。题旨和篇幅限制了影片不可能从这个经典的游戏梗中生发太多,反倒使两人的情感看起来显得幼稚和浮夸。兴许,让20年前的黎明如此演绎还能有点说服力。至于周边人物关系,譬如“黎明”和父亲之间,似乎要有意制造出两个男人间紧绷却又柔软的感情,倒令人有些许动容。联系到最后的剧情大反转,亦在另一个方向印证着影片“只有爱一个人,才能超越生死、见人所未见”的逻辑。

据说导演是因为亲人离去的感伤触发灵感写出这个故事,我们毫不怀疑其中诚意,也或许领会过那种不忍亲人逝去、恍觉犹在身边的感受。但具体到影片,观众很难相信在那样一个冰冷有如样板间的屋子里能发生如胶似漆的爱情,亦难相信一个以煮食方便面为常态的家庭中能孕育出温暖的亲情。《消失的爱人》没有营造出让人信服的真情实感令人遗憾,至于此类影片最为担心的“剧透”,但凡有点儿观影经验的,看了故事梗概,也就都能猜出个大概了。

猜你喜欢
丑女黎明爱人
黎明的沉思
黎明的沉思
黎明
笑笑
再见了,我的爱人
亲密爱人
“丑女”亦“无敌”
爱人
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