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社区功能改进研究调研分析

2017-02-24 04:14杨立
关键词:社区建设改进

杨立

摘 要:通过对“二孩政策”进行详细的解读与宣传,化解群众的误解与担忧。加强社区管理高效化,全面提高适应“二孩时代”的服务措施及质量。

关键词:社区功能;社区建设;改进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78-2

0 引言

人口红利自2010年以来日渐消失,人口老龄化加剧,截至2015年年底,株洲市老年人已突破60万人。计划生育政策也适时的由最初的“只生一个”到如今的“全面放开”。但单独二孩生育的全国遇冷,表示出民众生育意愿的逐步走低,生活成本高、经济压力、身体情况等多方原因导致这个结果,但众多问题里最核心最突出的是“老人已老需照顾”和“小孩无人看管”,传统模式下的老带幼可行度已不高,新的有效的解决办法并未出现,未来更多的会出现“4老+2大+2小”的家庭局面,这些导致民众有心无力在多重压力下选择放弃。

1 社区情况调查

社区是最为接近生活本源的一个“社会生活共同体”,民众对其有极大的认可度,它的自身优势和开创多维度的社区功能能极大的解决和改变民众的生活、意识和行为,做好社区功能改进将非常有利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1.1 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是国家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独特的辅助作用。

1.2 社区内涵

社区内涵是指社区根据自身的目标和需求,寻找资源,将所需要的资源通过合理的配置,来帮助居民解决问题,让居民自觉的参与社区行为,培养其合作精神,来达到满足社区需要和实现社区目标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1.3 社区功能

①经济功能:社区范围内为居民提供消费、服务、生产等的商店、健身馆、工厂等具有经济属性的场所。

②社会化功能:社区范围内的游戏群体、个体家庭、学校机构,社区开展的各类文化、体育、教育活动对社区中的儿童、青少年、成年人思想和行为都起到影响作用。

③社会控制功能:风俗习惯、社会舆论、赞誉、责备都对居民行为起引导作用,它们能有效规范和约束居民的行为,而且社区中的机构可以为社区秩序的维护和社区安全的保障起到核心作用,使居民遵从风俗习惯,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

④社会福利保障功能:社区拥有诊所、药房、医院等,这些机构可以为居民进行医疗服务,社区组成一个生活共同圈,居民之间能建立有效的互帮互助,内部可实现扶贫助弱。

⑤社会参与功能:社区的全面性、社区商业的完备性、多类型机构的存在都能从经济、健康、教育、文化等内容上提供给居民参与机会,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对社区的感情、行为等的投入。

2 二孩政策

2.1 政策变化

“单独二孩”政策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并启动实施,随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2013年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2013年政策发布至2015年期间,“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在社会反响上却并不热烈,“单独二孩” 预计出生人数大大少于政府预期,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出发,经过充分调研与分析,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国家做出进一步完善生育提出“全面二孩政策”,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5年12月27日表决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国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全面二孩”的重大战略决策。

2.2 政策影响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的转变,显示了国家对人口与计生现状的关注以及改革,这对各级地方政府人口与计生部门和基层社区提出了与之所适应的要求,尤其在基层社区方面,其社区功能有必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无论是从计生政策的宣传、计生服务的开展,还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来说,“二孩时代”带来的人口增加,与之相适应的各项社区功能都要有所调整,满足人口与计生管理所带来的服务需求,满足二孩时代的功能需求。

①减轻了应对上级部门考核的压力。

②增加了宣传培训任务。

③行政审批工作量有增有减。

④增加人口信息核对工作。

⑤有利于缓和计生部门与群众的矛盾。

⑥减少了因征收社会抚养费而带来的压力。

3 居民情况

3.1 80、90年代人群数据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到2010年,中国已经有2.18亿独生子女,意味着中国有2.18亿的独生子女家庭和4.36亿的独生子女父母,这批独生子女正是当前活跃在各行各业最年富力强的人群,年龄层在25-40岁左右。“422”家庭压力、负担提升。

3.2 经济收入

2015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799元,城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5270元。以城区在岗职工为例,两人加起来是10540元。扣除超过15%需个人缴纳的公积金、保险等,实际收入8900元左右。(表1)

4 幼儿托管场所

目前株洲市幼儿托管大致分为三类,单位幼儿园、社会幼儿园和早教机构。这三类幼儿托管招收幼儿的条件分别是,单位幼儿园只招收年龄满3岁的幼儿;社会幼儿园最小也只能招收年龄在2岁以上的幼儿;早教机构可以收2岁以下的幼儿,但需要家长陪同参与。天元区曾经有幼儿园开设过低龄幼儿宝宝班,后因场地限制、师资力量缺乏等原因而停办。

5 国内外社区建设

国外社区在功能上主要定为在:

①社区的非营利性质与私人性质机构、中介组织、自治组织对老弱病残、幼童、妇女、特殊家庭(单亲)、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流浪者等提供生活和服务上的支持。

②国外社区普遍都会利用文化设施机构,如展览馆、社区中心、图书馆、音乐厅、咖啡吧、体育设施等这些场地给社区居民开展可供教育、文体活动、科学普及、休闲健身、娱乐等的功能场所。加拿大就将儿童托管教育作为一项儿童福利,也是公共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满足了儿童托管的需求,也解决了家长的燃眉之急。

滨海新区在2013年也试水在社区开办“全天候托管社区班”,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6 社区功能改进

6.1 对“二孩时代”的宣传与解读

基层社区密切联系群众,因此需要对“二孩政策”进行详细的解读与宣传工作,化解群众的误解与担忧。

在实际工作中,一是组织社区学习领会精神活动,将十八界五中全会提到的“计生政策”进行整理,组织居委会干部、辖区居民代表、非公企业代表等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就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进行解读和交流,让居委会干部、居民代表、非公企业代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掌握计生新政策精神,进网格及时向群众解释解答。

二是积极宣传解读政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基层社区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各居委会重点向辖区育龄对象、违规生育户等进行宣传,宣传政策出台到实施需要的流程,并安排各居委会针对育龄群众和未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违规生育户逐户上门做工作,讲政策宣传。

6.2 完善社区与育龄妇女的沟通与服务

社区可以利用宣传栏、社区QQ群、微信群、社区APP,专门解读人口计生新政策,在各小区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等,积极宣传“全面二孩”政策,根据辖区分散的特点,组织片区网格员以及计生工作人员召开会议,由他们及时向居民群众和育龄妇女做好解读工作,同时要求网格员在各辖区楼梯口张贴计生宣传册、宣传画。让居民全面了解全面二孩新政策。对前来社区咨询的育龄妇女,计生专干安排计生工作人员热情周到地接待来访群众的咨询,耐心地向群众说明生育条件、程序、对居民群众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的给予解答,争取让育龄妇女对计生政策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做好完善服务工作,社区为符合生育二孩的夫妇,特别是高龄育龄妇女,向她们讲解优生优育的重要性,重点宣传做好育龄妇女生育前的孕前体检报告,并提供免费孕前优生体检政策和咨询服务,为加强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质量,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做好准备。

6.3 加强社区管理高效化,全面提高适应“二孩时代”的服务措施及质量

基层社区部门应从各环节做好服务,不遗漏,不差错,严格落实到位。如做好避孕药品发放,做好免费项目婚前健康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宣传。做好数据收集、统计与归档,如人口信息采集,经济困难户家庭、失独家庭、病残儿鉴定等工作。为居民排忧解难,做好精准帮扶。

6.4 给予政策支持,完善照料体系,形成多元化照顾渠道

与此同时,充分考虑城市、乡村、职业等方面差异因素,结合国家政策出臺相应的组合性政策,为3岁以下幼童设计可行性照料办法及多渠道的照顾途径,供不同家庭不同需要组合使用。

①多方合作,通过家庭照料、单位照料、商业照料、社区照料建立复合性市场化照料体系,形成新照料模式。

②延长产假,给予保福利的一年期育儿假期。给予二孩家庭一定的经济补助,尤其是一方家长选择在家照顾儿童的家庭。

③对婴幼儿护理市场进行规范,严格育婴嫂、保姆资格技能考核,建立育婴嫂、保姆档案库,完善上岗制度,对护理市场提供方做好监督管理,健全儿童照顾保护机制。

④有条件的地方可试点建立社区照料中心,实现家门口养老育幼,可以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引入民营机构或投放资金建立公办机构,社区对机构进行资质审查和日常运作监督。

⑤推广保育员持证上岗,补充提升师资力量,做好环境与材料的投放,进行适合0-3岁年龄段孩子课程开设的研发。

猜你喜欢
社区建设改进
陕西新型农村社区生态机制构建研究
浅析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