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精神懈怠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2017-02-24 04:14黄爱华
关键词:基层干部成因现状

黄爱华

摘 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精神懈怠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无论是在紧迫性方面还是针对性上,已成为我国当前一个重要难题。本文就基层干部工作懈怠现状,探究其成因,并提出有关改善对策,期望为提振基层干部的精气神,提升基层执行力上提供借鉴。

关键词:基层干部;工作懈怠;现状;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89-2

0 引言

基层全面建设的骨干,落实各项工作的抓手,重点都在基层干部身上。他们既是链接上级领导和下级工作人员的纽带,也是将上级制度、政策传达给全体基层职工的重要枢纽。他们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来面对和执行,对一个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他们心态消极,推进慢、落实难,投入少,必然影响党的形象,宗旨的体现,对党的事业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作用。

1 当前基层干部精神懈怠的主要表现

我们所说的精神懈怠,是指由于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引起的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从而引起的不良思想状态,比如有信仰缺失、理想淡化、不思进取、道德滑坡、迷茫沉沦乃至腐化堕落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的基层干部忘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忘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念,有的甚至说出“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等不良言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机械型”,重安稳轻创新,缺乏进取意识。集中表现在:教条主义严重,照本宣科,不顾实情。对上级政策的深层次了解不够,对政策的精神实质没有进行全面了解,在执行过程中又不考虑客观实际工作。对出现的具体难解的问题,都只会拿上级政策来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解读。

第二种“主观型”,重个人轻民主,缺乏大局意识。集中表现在:“家长”作风,自我主张,行事武断。工作方法上习惯摆老资格,作风不民主,遇事不商量,全部讲究个人说了算;执行政策上朝令夕改,执行过程中习惯拍胸脯,完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基层干部内部管理比较松弛,职责不明,任务不清,赏罚不严,导致基层职工常常出工不出力,工作上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可言。长此以往,極易滋生自由主义。

第三种“利益型”,重收益轻发展,缺乏宗旨意识。集中表现在:以个人的小团体利益为出发点,凡事喜欢把单位和部门利益放在第一位,利益大的时候就抢着干,没有利益的时候就躲开,完全无视整体发展大局。做事不讲群众观念,习惯百般讨好领导,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基层部门之间不注重协调配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长此以往,极易滋生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

第四种“无过型”,重官位轻职责,缺乏担当意识。集中表现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谋事没有规划,干事没有计划,做事没有重点。常常表现为上面推一推,动一动;上面再赶一赶,走一步;如果上面不推不赶,就始终原地踏步。觉得“无为就是有为”。碰到问题绕道走,难事硬事不敢抓,常把开会当成落实的完成,把发文当成工作的终结。长此以往,极易滋生悲观主义。

2 当前基层干部精神懈怠的原因分析

2.1 从主观上分析,理想信念弱化是基层干部精神懈怠的主要原因

有的干部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地抓学习;绝大部分干部学习方式单一,学习不系统,理论深度不够,他们很难有机会到党校、干部学院等进行集中而系统的专题培训或是继续教育,有的甚至在岗在职几十年从没有受过脱产集中培训的教育经历。这些都直接导致基层干部整体能力素质普遍提升缓慢,且与时代发展不相匹配,最终影响了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

2.2 从客观上分析,基层任务繁重是基层干部精神懈怠的直接原因

当前,基层干部工作量大,任务多,“5+2”“白+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线”成为基层工作的日常写照。基层干部较之机关干部,其在工作中脑力和体力的付出明显要多得多,但他们的工资待遇却少得可怜,增幅也不明显,常常出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严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有些基层单位组织不健全,潜规则却盛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现象仍然存在,导致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工作氛围单调又枯燥,甚至有些压抑;领导与下属间的沟通不常有,没有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事情,间接影响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 从环境上分析,社会风气不良是基层干部精神懈怠的潜在原因

有些基层干部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的诱惑,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离;有些人思想上产生了拜金主义,党性原则逐渐被淡化,宗旨意识逐渐被搁浅;有些人见利忘义,吃拿卡要的现象屡见不鲜、时有发生,等等。这种消极错误的价值观使部分干部的政绩观发生了逆转,逐渐演变成了讲条件讲待遇讲回报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3 改变基层干部精神懈怠的几方面建议

要打造一支有激情、敢担当、能干事、守规矩的干部队伍必须依靠高度的责任心,依靠过硬的能力素质,依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依靠严格的制度。因此,作为单位的管理者必须紧紧围绕思想意识、能力素质及工作生活环境来进行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3.1 强化选任导向,用活“羊群效应”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抓好理论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定力”和“辨别能力”。同时,履行好一把手带班子、班子带队伍的政治责任,切实在基层干部的发展上做出合理规划,让年轻的基层干部能看到成长路径和发展预期。

二是鲜明用人导向。着力破除“四唯”问题(唯GDP、唯票、唯分、唯年龄),组织部应始终围绕“三个优先”进行选人用人:优先提拔冲锋在前、攻坚克难的“狮子型”干部,优先重用敢干事、能干事并干成事的“实干型”干部,优先使用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岗位上工作的“老黄牛”干部。

三是选树先进典型。着力挖掘和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典型的宣传力度。

3.2 深化制度改革,注重“鲶鱼效应”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干部队伍中要有刺激才更有活力,要有危机也才更有动力。

一是畅通进出渠道。探索实施聘任制公务员,推行主管业务聘任制。在此基础上,加大基层干部队伍优胜劣汰力度,探索建立 “连续两年考评不称职可辞退”等公务员退出制度标准。

二是完善选拔方式。健全领导干部退出机制,使干部队伍呈现新老交替、能者上劣者下的规章制度。

三是推动干部广泛交流。开展基层单位之间的计划性交流、结构性交流、或是培养性交流、惩戒性交流等多形式交流,实现干部人才资源能在全区乃至全市范围内达到最大的优化配置。

3.3 完善考核机制,防止“破窗效应”

基层政治生态的常态应该是:当官有责,任职负责,失职问责。一是严格干部监督管理。实行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推动权力使用過程管理的优化升级,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大监督格局。二是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创新基层干部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统筹考虑共性要求与个性差异的原则,在突出服务中心工作上,更加强调单位特色和工作实绩、群众口碑,更好地整合现有的考核指标,为基层干部松绑鼓劲,与实际结合得更紧密。三是提升问责及激励作用,真正体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管理层应不断加大对基层干部工作状态时的督查力度,对基层干部测评等次为“差”、群众口碑为差的,必须进行提醒谈话、限期整改以及考核,严格执行“有错无为、不在状态”等的问责办法,必须保证基层干部会干事、能干事。更要对有些群众举报、媒体曝光及评议测评中反映到的干部“懒散庸浮”作风不良等现象进行严肃问责,并惩戒到位。

3.4 探索激励机制,凸显“蝴蝶效应”

基层单位不妨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比如“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聘任、转任、交流”的用人机制及“解聘、分流、辞退”的淘汰机制, 从制度上机制上来保证基层干部“能下能出、能进能出”,做好调动出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断增强基层工作执行的动力与活力 ,增强基层干部的危机观念和忧患意识。同时建立起基层工作岗位苦脏累的特殊津贴制度,采取发放工龄补贴、单项工作奖励、特殊荣誉奖等多种形式,有力增强基层干部薪酬的吸引力,显著转变基层干部的精神面貌,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从而更好的留住人才,发展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谢晓萍.基层干部树立良好形象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揭阳论丛,2010(3).

[2] 中共江西德兴市委组织部调研课题组.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力“缩水”现象探析[J].领导科学,2009(5).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成因现状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