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经济与大市场的融合

2017-02-24 04:56乔小明
关键词:世界经济

乔小明

摘 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俯视世界经济;科技创新不够,缺乏让世界震撼的先进技术;非理性的指导思想和对具体劳动重视不够;民众心理由承认国际市场规范到厌恶国际市场规范和以市场代替经济等4个原因引起在世界范围内的不经济。世界经济要以发展大市场作为基础,以大经济作为发展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人与人相互服务、相互接济,使世界经济繁荣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世界经济;大市场;大经济

中图分类号: F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76-2

0 引言

世界经济秩序从互通有无的商品贸易到争夺市场的殖民地统治;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对稳定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经济集团化的端倪[1]。然而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各国假动作频繁,似乎只有靠战争才能实现经济跳跃式的发展。但战争是高风险的,主要国家深知其害。他们挑起事端,只不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存在而已。其实挑起事端的国家经济陷入茫然状态,尤其是他们所推崇的单纯依靠市场模式发展经济,已经出现不能适应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迹象。

1 世界经济成因

1.1 世界经济传导机制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产业链,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进入21世纪以来,头号经济强国没有足以让世界震撼的先进技术做支撑,主要靠资金推动经济发展。由于过度纵容资本,率先使美国发生经济危机。进而导致以和平为特征的人类文明出现了混乱的迹象,国际经济秩序遇到了寒流。

尤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加大贸易保护的力度,设置贸易壁垒;尽力遏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发达国家操纵下,使中国南海问题骤然升温、争议不断,东海主权遭到侵犯。其实即使中国放弃南海和东海也不能使周边国家发展起来,反而使周边国家延缓发展。

因为问题的本质是世界经济固有的物品和服务流动规则,使下游缺乏资金支持;再加之缺乏先进技术的牵引,使物品和服务的流通不畅;还有来自于下游消费国家的抵触情绪和这些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的阻拦。在这样的环境中世界经济传导效率较低。

1.2 非理性的发展思想

当代的世界经济是在一超多强的国际态势下形成的,确切地说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美苏争霸和苏联解体的武力争斗中形成的。所以,世界经济明显带有西方政治经济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形式下,各国为了巩固其经济基础,在全球经济价值中求得生存,以公平为幌子,以个性自由为突破口,以信心支撑的价值系统为评判标准。总之,一揽子唯心主义的价值观成为其指导思想。

各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发展当然出现巨大的差距。

1.3 社会心理原因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伊恩·布莱默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G0”时代,即零国集团[2]。虽然这个提法存在较大的争议,但也表明美国国力衰落,由美国倡导的大市场理论也在衰落。

也有的学者认为,国际秩序“失范”,认为“二战”后以市场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秩序失效,随着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深远影响,社会民众心理由承认国际市场规范到厌恶国际市场规范,向往和谐幸福的生活,但新的社会普遍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没有形成,一些大国想借“碳化标签”来统一价值。但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反对。

1.4 市场和经济的调节关系错位

市场直接调节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经济直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市场和经济的调节关系不是绝对的,除了直接关系还有间接关系。间接关系把市场与经济联系起来。世界经济把市场与经济的调节关系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的有一个主要原因。市场与经济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要素。犹如大树的主杆与侧枝,经济就是世界经济的主杆,市场就是世界经济的侧枝。

2 大市场与大经济的关系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大市场和大经济并不是什么新名字,其实就是经济和市场;前面加个“大”字,是因为,我们所要讨论的经济和市场,是超越国家主权的经济和市场,是在全球的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经济和市场。

2.1 大经济与大市场的融合

大经济的价值观就是按照经济的本质要求,不断地把发展经济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目的。促进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等相互服务、相互经济;经过相互接济救济他人,而发展自己。然而大经济以社会最贵的资源为基础进行交换,追求社会公平。例如,体力劳动时代是按劳动力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进行交换。大经济对国家主权的冲击较大。使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社会形式——共产主义社会。大经济存在的土壤是公平,但对社会整体而言运行效率较低。绝对的大经济就是绝对的低效率。

大市场也是随着国际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大市场有利于竞争、提高效率,为全球提供更高的生产力。大市场和大经济不同,大经济注重公平,而大市场更注重效率。大市场在没有形成全球统一组织、指挥、领导、协调的情况下,大市场的几个前提条件被否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人们对市场的认识不断发展,尤其是现在的市场经济已经不是原始的自由定价和私有产权下的市场经济。而是包含了宏观调控、社会保障、监管和法制四个因素[3]。因此,大市场的模式很难在各国之间推行。现有的G20、G8、G6、G4,等国际集团仅是为解决国际争端搭建的平台,并不具有相应的强制性。通常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用政治的手段和军事压制的前提下推行的。其根本的目的是为其服务,以便他们的资本能组织全球的生产,掌控全球的销售。这种模式的发展如果缺乏全球统一机构,将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初期一样,将造成两极分化,造成精英的资产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

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在国际分工下,相互交换劳动产品或者服务。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贸盈余。支持大市场经济的美国,以领先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为基础。以信心支撑的价值系统为工具;轻松地把美国民众的福利依附在全球人民的利益上。在全球范围内消费产品。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发展的理性回归必然是发展人,各国的政治经济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大经济和大市场的混合体。

2.2 以市场为基础,以经济为目的,发展世界经济

2.2.1 先进技术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19世纪国际社会基本和平,是因为19世纪有一些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像蒸汽机的发明和电的发现,照亮了人类的生产文明和生活文明。从科学革命到技术革命,再到产业革命;广泛的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之旅[4]。进入21世纪世界没有足以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这样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的产业链,以国际化分工为基础的产业组织体系在不断瓦解。支撑世界大市场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弱化,市场发展遇到了困难。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出现了贸易保护政策。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相互经济。只有大市场的不断发展,才能源源不断地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动力。

2.2.2 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和划清市场与社会的边界

经济腿长社会腿短,必然引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进而引起社会矛盾的突显。有的国家单方挑衅发展中国家,利用社会矛盾来实现其经济发展。结果导致发展中的一些国家灭亡。灭亡的国家以后也成立了新政权,但也是战事不断,永无安宁。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也被个别国家控制,社会矛盾没有解决。如萨达姆政权的倒台并没有使伊拉克取得发展。

当前,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使国家主权范围边界越来越模糊。全球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要国家消亡。尽管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们不能不为此历史进程而努力,让人类早点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为此人类需要大经济的生活方式,或者经济运行模式。支持大市场的西方国家,以領先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消费产品,依附信心支撑的价值观,轻松地把发达国家民众的福利依托在全球人民的利益之上。然由于缺乏必要的劳动,使世界出现了资本聚集和产品交换困难的现象。

参 考 文 献

[1] 陈疆.当今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4):26-27.

[2] 成思危.1999:东亚金融危机的分析与启示[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34-35.

[3] 凯莫勒.行为博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1-55.

猜你喜欢
世界经济
关于后危机时代的G20转型问题
浅析绿色金融业务
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对商品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
经济长波理论视角下的国际能源市场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