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受众分析

2017-02-24 04:56朱波张泽凡
关键词:网络综艺奇葩说使用与满足

朱波 张泽凡

摘 要:以《奇葩说》的网络受众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出发,通过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辅以小组和个人访谈,分析《奇葩说》网络受众的收视心理动机,结合《奇葩说》的文本分析,总结“内容与形式结合的创新”是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奇葩说》;受众分析;网络综艺;使用与满足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99-2

0 引言

《奇葩说》是2014年由爱奇艺制作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节目,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旨在寻找“最会说话的人”。从开播至今,总播放量已破5亿,在豆瓣综艺评分达9.0。

1 《奇葩说》受众接受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1 《奇葩说》受众调查的受访对象

因为《奇葩说》的播出途径目前仅限于爱奇艺视频网站,所以本次受众调查,主要针对《奇葩说》网络传播的受众。本次问卷调查从2015年9月开始,10月结束。通过网络共收回252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有男性83人,女性169人;16岁及以下6人,17到22歲124人,23到30岁101人,31到45岁17人,46岁及以上4人;IP地址显示,内地云南、湖北、广东等20个省及直辖市收回问卷248份,香港1份,国外澳大利亚、美国各1份,未知地址1份。

从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角度考虑,经过严格筛选,确定了参与焦点小组访谈的七人名单。小组成员的意见基本可以视作为最为典型意义的案例。本次焦点小组访谈通过微信群聊讨论了近两个小时。以期得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这次参加焦点小组访谈样本的情况如表1所示。

1.2 《奇葩说》的观看情况分析

①受众选择观看《奇葩说》的原因。受众观看《奇葩说》的原因包括:互动性强、主持人和嘉宾阵容、节目话题、幽默搞笑、讨论度高等。调查显示70.63%的受访对象会以幽默搞笑为观看《奇葩说》的标准,其次是创新的辩论赛制,有61.51%的受访对象以此为标准,同时以主持人和嘉宾阵容为标准的受访对象有54.37%,以节目话题为标准的受访对象有52.38%,以讨论度和互动性为标准的受访对象比例稍低,分别是31.75%和26.98%。

②受众观看《奇葩说》的频率。调查显示,28.57%的受访对象坚持每期必看,30.16%的受访对象有时间就看,有26.19%的受访对象很少看《奇葩说》。还有15.08%从来不看《奇葩说》,原因包括不知道这档节目、没有时间、不感兴趣。

③受众了解《奇葩说》的途径。调查显示,36.11%的受访对象通过爱奇艺客户端了解到《奇葩说》,说明爱奇艺客户端对《奇葩说》的上档做了充分的准备,也可以发现爱奇艺在网民中的关注度也较高;32.94%的受访者通过亲朋好友了解到《奇葩说》,反映了《奇葩说》口碑传播有一定效果;19.84%通过官方微博、百度贴吧、综艺节目话题榜等社交网络了解到《奇葩说》;11.11%受访对象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到《奇葩说》。

④受众喜欢的环节。调查显示63.1%的受访对象认为辩论的赛制是最吸引人的,同时导师或嘉宾点评、情景模拟剧也是受访对象认为比较吸引人的,分别占到52.38%和36.51%的比例,弹幕互动、选秀模式、插图和剪辑这三个环节因为与其他大多综艺节目无差别,所以选择率并不高。

2 《奇葩说》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2.1 受众的社会学特征

调查数据显示,样本群体的平均年龄不到2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了87%,即超过八成以上的《奇葩说》受众接受过高等教育。学生所占比例为68%,除去2%的无业人员,其余30%为企事业单位的上班族。大部分高校学生以及年轻的白领阶层对前卫的思想和新潮的网络词汇接受快,所以更能够领悟《奇葩说》话题和幽默。

2.2 《奇葩说》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受众个体是为了相关目的,例如获取个人指南、休闲、调整、获取信息、形成认同而使用媒介的。[1]《奇葩说》的视觉愉悦感和参与话题讨论的精神愉悦感,使受众的满意度高。当前社会处于矛盾集中的转型期,《奇葩说》贴近人文、情感、生活、创业的选题及其幽默诙谐大尺度的言辞可以满足受众的某些诉求。

①娱乐休闲的需求。调查数据显示,幽默搞笑、满足休闲娱乐是受众观看《奇葩说》的主要动机。

如《奇葩说》的辩题 “工作中遇到了碧池是以牙还牙还是不跟TA一般见识”,辩手们的言论会帮助受众重新审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再如马东作为主持人,幽默诙谐却又不失内涵,他用一句“吃了能变逗逼的巧克力豆”让赞助商哭笑不得、让观众捧腹大笑。看《奇葩说》不会缺少欢乐,它让受众远离无奈的现实生活、逃避枯燥无聊的现状,满足他们娱乐放松的需求。

②认知学习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63.1%的受访者在观看《奇葩说》时能够获得演讲和口才以及其他知识的拓展,学习社会经验和为人处事之道。如“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 “结婚在不在乎门当户对” “结婚该选择你爱的人还是爱你的人”“人到30岁是做稳定的工作还是追求梦想”,让受众在娱乐放松的同时得到学习和提高。

③情感共鸣的需要。社会发展让人们普遍在亲情、友情、爱情等方面遇到问题,感觉寂寞孤单,缺乏安全感,不敢与人交流,缺乏信任、不懂得分享。《奇葩说》通过网络征集大家最感兴趣或是最关心的话题来开展辩论,畅所欲言,如“情侣之间要不要AA制”“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更不能接受哪个”“领导傻×要不要告诉他”等辩题极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④交往和认同的需求。《奇葩说》发挥着促进交往和认同的作用。一方面,2014年12月《奇葩说》开播初期,受众选择观看大多是通过人际传播,源于朋友、同学等熟人的推荐,《奇葩说》的受众会以其为谈资,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求,防止被群体疏远而选择观看《奇葩说》。甚至通过发帖或其他社交网站来围绕节目进行交流,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争取说服有不同意见的人,以此来寻求个人认同。另一方面,《奇葩说》里面的选手和导师会因为辩题的不同而扮演很多种角色——平民百姓、职场精英、意见领袖、学霸学渣学屌等,让受众有身份代入感,从而产生移情的作用而对自我产生认同感。

3 《奇葩说》受众的研究对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启示

3.1 结合思想性和娱乐性来制作内容

目前各大视频网站差异性竞争策略突出,爱奇艺的综艺节目、搜狐的纪录片、优酷网的脱口秀、凤凰视频的新闻均独树一帜。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与形式结合的创新”,能脱颖而出的必定是深刻现实的思想内涵与生动有趣的形式兼备的节目。《奇葩说》以一种娱乐性和思想性结合的方式进入受众的视野,颠覆了受众对辩论赛的刻板印象。节奏简洁明快、语言风格大胆犀利、与受众互动实时、深入、多元。

3.2 配合大数据挖掘来开发节目模式

“大数据制作”指通过庞大的网络数据,分析用户的收视惯性和反馈,来了解受众的收视偏好,从而对传播内容进行策划和制作,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点播量,在选题、内容、后期制作、营销等领域都对网络自制节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用大数据来了解受众的需求、挖掘受众的偏好,来进行适配性的节目开发很有必要。

参 考 文 献

[1] (英)麦奎尔.刘燕南,等译.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网络综艺奇葩说使用与满足
《火星情报局》的男性视角与男权表达
在线教育 老师“奇葩说”里找灵感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如何“量产”《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