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到表演

2017-02-24 04:56毛美娜王锐黄昊李瑞怡
关键词:儿童剧表演影视剧

毛美娜 王锐 黄昊 李瑞怡

摘 要:儿童剧,是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的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以及童话剧、神话剧、木偶戏、皮影戏等不同类型剧种的统称。儿童剧除了具有戏剧的一般特征外,还要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状态以及对事物的理解、思考方式等。影视剧则分为电影和电视剧,电视剧在电视或互联网播映,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等现代艺术元素,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现代艺术样式;电影将表演、视觉及听觉的艺术,用胶卷、录像带、数字媒体加上后期编辑的工作而成。无论在影视表演还是儿童剧表演中,演员对人物表现方式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本文主要针对儿童剧表演中演员对角色的创造与影视和戏剧表演创造的差异进行探讨。

关键词:儿童剧;影视剧;创作;表演

中图分类号: J94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101-2

0 引言

影视表演专业的兄弟院校一般都关注表演专业学生会不会演电影电视这种镜头前艺术,或将话剧的学习教学到极致。这些都是好的,也是正确的。但近年来儿童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群体,孩子们经常去观摩儿童剧演出,儿童剧的渗透对孩子的善恶美丑分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部儿童剧、一个小角色往往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因此对儿童剧演员的培养成为一个社会化问题。儿童剧表演中演员如何展现自身表演,而在儿童剧表演和其他影视、戏剧表演中表现力有什么异同?

儿童剧和影视剧其实存在很多共性,但又有很大区别。传统儿童剧都是在舞台上展示,与观众更多的是直接接触,而影视剧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表现,与观众的接触是间接的,那么这就说明我们对儿童剧的准确性要求更高,它是一次性完成的,而影视剧可以经过多次拍摄。

儿童剧的表演方式和影视剧也不同,儿童剧更夸张,影视剧更贴近生活。但两者也有共同之处,如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都需要演员用心创作,都给观众带来享受。但差别更是本文所要探究的关键,所谓“夸张”的度是什么?如何体会?怎样把控?以下是三个人的实践总结。

1 影視剧角色创作与儿童剧角色创作的异同——王锐实践总结

王锐,儿童演员小童星,参演的电影、电视剧众多,目前在中央电视台儿童剧担任男一号角色,对影视与儿童剧实践有一定基础。由于从七岁开始拍摄影视剧,对于影视剧的表演形成了自己一些观点。2015年9月至今年4月以一号演员身份参演儿童剧《猫力猫力》排演工作。大半年时间里,基本每天都训练、排演,共计演出52场。在该部儿童剧学习实践中,渐渐对儿童剧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儿童剧与影视剧虽都是一部作品,但二者内部结构完全不同。儿童剧受表演空间限制,一部完整作品在表演时需要不间断、一次性的表演,中间不能“喊停”。这就大大加大了表演难度,首先演员的表演要连贯,不能出现忘词等错误,就算出现也要想办法弥补救场;其次各部门间要配合默契,不能出差错或舞台事故,要在演出前不断进行排练和试演。影视剧拍摄则不同,一个镜头或一场戏出现失误没拍好,可以重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同时还会因拍摄周期、场地、演员档期等打乱拍摄顺序,同一个场景拍摄,前一场戏可能是十年前,下场戏就有可能是十年后……

儿童剧的表演相对要夸张,台词声音要更洪亮,要时刻注意观众反应,和观众互动。且只有一次机会,若现场忘词或出现舞台事故,要想尽一切办法继续往下演,不能受扰。对于观众的震撼力也就更大,观众与演员之间是面对面的直接沟通。而影视剧表演起来要“收”很多,更加真实、自然,面部表情不需要特别夸张,但要通过细微表情来表达情感。与观众交流通过电视屏、电影屏幕、网络平台等载体进行交流、反馈。

与现实生活的差别,如:同样都是一场“找东西”的戏,剧中的家里还有另外一个人物在。如果是影视剧表演就会问另一个演员,并且看着他说:“你知不知道我的东西在哪?”但在舞台剧中首先演员要在舞台上寻找,把舞台撑满,增加舞台调度,在寻找之后问另外一个演员知不知道东西在哪,但不一定是看着那个演员,看着观众说也是可以的。记得06年在上海拍摄电视剧《妈妈无罪》时,12月上海,零下10度,拍摄一场雨中车祸的戏。一般拍这种戏需要用水泵把水从河里抽上来洒在演员身上。“大雨”下起来,一辆老爷车飞奔而来,我迅速从车前滚过。惯性使我滚出一丈多远,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被工作人员扶起的时候,头发、衣服上全是脏水、泥水,脸上、手上、胳膊上、腿上到处都是擦伤,有的地方渗出了鲜血。相比而言,儿童剧在剧场里排练,排演环境是不同的。儿童剧《猫力猫力》中也有一场雨戏,演员只需打一把伞,假装下雨,通过动作和表情即可完成。但,没有真的雨,如果演员仅仅做动作和表情,是不能打动观众的。所以为了演的真实,在排练期间,只要一下雨演员们就到室外,在雨中找感觉,把握每个细节。所以不能因为剧场排演环境不同、可以无实物表演就放松演员对自己的要求,相反正是因为无实物表演,才更需要演员精准的把控和精湛的演技,需要不断反复的琢磨每个细节,推敲合理性,直到呈现一个真实的画面,将观众带入规定情境。作为儿童剧演员要对调度、地标点记得尤为清楚,若不清楚每个细节,当灯光亮起时演员们没有在光内,就会造成演出失误。所以,不管儿童剧还是影视剧都需要有坚强和持久的意志。无论儿童剧或是影视剧有怎样的区别,都是我们现代文化发展的产物,不管从哪方面讲,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而最重要的是,它都基于演员对表演的热爱!

2 儿童剧角色创作与儿童剧教学——黄昊实践总结

黄昊,2014-2015年参加国家话剧院儿童剧《白雪公主》女一号,从小学习舞蹈,对儿童剧与影视表演中肢体的训练有一定的见解。在2014-2015年期间参演了国家话剧院儿童剧《白雪公主与魔镜》。排演伊始,对儿童剧的了解并不多,在排练中才真正接触了剧目,与孩子面对面,才明白儿童剧的表演与平时所学专业课有着诸多不同。排练时,导演指定演员尝试王后角色。作为演员,一开始觉得这个角色没什么难度,只要表演出王后的气场就可以。可不然,导演说演员们的动作幅度小、没变化、面部僵、没表现力……并做了示范性表演。那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儿童剧要求演员对肢体的控制十分严格。要求演员要尽可能的把动作放大、再放大,面部表情也要夸张。因为相比剧情,孩子们更关注的是演员的表演。只有演员的动作、表情夸张了,才有可能去吸引孩子,他们才觉得有趣、好玩儿,并愿意看下去,也更容易对剧情有兴趣。而且在演出过程中导演会随时增加一些与观众小朋友们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大胆登台和演员共同完成现场儿童剧表演。这些尝试让演员们对儿童戏剧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014-2015年期间,北京联合大学承接了北京市教委的“高参小”项目,其中的表演课程的训练与展示由表演系承接,经过一学期的授课与排演,在中国木偶剧院进行排练中期成果展示、在国安剧院进行排练终期成果汇演,我作为学校老师的助教也参与其中。经过儿童剧的演出,对儿童戏剧的教学有了新认识。黄胄小学的剧目是《三顾茅庐》,刚拿到剧本时,还担心孩子能否读懂剧本,能否胜任这个任务,事实证明我多虑了。首先把较重要的几首诗歌让他们熟悉,打开剧目排演的局面,一字一句教他们,然后带着感情朗诵,最后要求他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快速背诵,一开始有几个孩子会闹点脾气,抱怨时间短背不过,但背诵竞赛下,孩子们都很努力的背,不到十分钟就已牢牢记熟。我对他们更加充满信心!随后在交流中发现,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要求他们把台词说的多么得好,只要求他们敢说、敢演,在这基础上让他们增加对舞台的熟悉感,培养一种好的习惯,即便他们以后不学这个专业,接受一下戏剧教育对他们自身气质的培养也是有益无害的。在最终的演出中,孩子们丝毫不怯场,并在舞台上把自己的人物角色塑造的淋漓尽致。那时我在想,我们在学习影视表演的同时也应该接受一下儿童戏剧的教育,两者做之比较,更利于我们对于表演这门专业的学习。

3 在校学习与儿童剧角色创作的转化——李瑞怡实践总结

李瑞怡平时爱好读书,对于所学专业善于钻研,对于儿童剧与影视剧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首先,儿童剧与影视剧在呈现形式上不同,传统的儿童剧都是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与观众是直接接触,观众可以亲眼看到演员,亲眼看到舞台上的所有画面包括一些细节,亲耳听到演员的台词,使自己置身于剧中,感受力更强一些,剧情也更加直观;影视剧通过电视或网络等媒介表现出来,与观众是间接接触的,观众只能看到镜头里的画面,看到导演让摄像师捕捉到的画面,以及后期制作拼接起来的剧情,看不到其他细节,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制作团队想要指引我们看到的,而不是像舞台剧一样,是我们自己看到的。这样,很大程度上的感受力受限程度不同。

其次,在表演方式上不同,通俗点说,儿童剧更夸张一点,比如,给儿童讲故事就需要用儿童的语言语气语音语调,绘声绘色的去描述。像我们台词课中的寓言故事《一只聪明绝顶的猪》,要完成这篇寓言故事,就需要我们去模仿猪的声音了。夸张也有个“度”,我们成年人学表演要解放天性,而小孩不需要,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真实的,可能我们成人历经世事,偶尔还会有心机、有伪装,但是小孩不会,他们有什么想法就会不加掩饰的表达出来。影视剧更贴近生活,成人演员演影视剧时眼睛里会多很多想法。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无论是儿童剧还是影视剧,他们都是脱离不了生活的,儿童剧和影视剧的形式各有不同,儿童剧的演出形式是要以生活为基础,在人们的接受范围之内而去适当夸张地展现自己刻画出的人物角色,儿童剧的演出观看的观众大多数是很小的孩子,而演员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就要以孩童的眼光去刻画,导演也会以孩子们的视角去导演一部戏。比如,很多的童话剧目中都有小动物的角色,无论是成人演员去饰演还是儿童去饰演,他们都要通过服装道具和本身动物的特点去塑造形象,这样观众看着才是舒服的。因为是儿童剧、童话剧,所以看着这些角色自然而然的接受,即便是看着小动物在说话,也不会觉得夸张而不真实。反之,影视剧塑造人物必须要以生活为基准,不能脱离生活,不然就会脱离真实,形成“假、大、空”的局面。一定要遵循客观事实,例如:人死了就是死了,而儿童剧中会出现什么死而复生之类的剧情。当然科幻、穿越等特殊剧种也不排除会有此现象。

在给小学生辅导表演课的时候,负责排练经典剧作《水浒传》武松打虎片段。在排戏时,孩子们拿到剧本后会以他们特有的角度去理解剧情。比如:孩子们会想出各种打虎的方法,想象力非常丰富。这时,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孩子们如何去演戏,如何把握表演的尺度才更合適。这样,孩子们展现出的作品即可以被观众接受,也可以体现出小演员们的优势,这也正是坚定孩子们信念感的方法。因为孩子们会真的相信自己就是武松、自己就是老虎……这就是很多成年演员很难达到的“相信”。

对于演员来说,运用什么类型的表演来完成艺术创作,怎样把表演艺术做精做细,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磨练,在此基础上才能最终达到演员的自我提升。笔者们期待着,能真正找到儿童剧与影视剧的融合点,让两种艺术互相渗透学习,并通过两种表演形式的融合让更多的艺术作品,在精确到位的表演创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展现出这两种艺术的魅力。

参 考 文 献

[1] 陈毅,在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J].文艺研究,1979(2).

[2] 程艺芬,构建童话的舞台——浅谈儿童剧的创作与编排[J].剧影月报,2010(4).

[3] 刘文盛.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之间的关系分析[J].文艺生活,2012(4).

[4] 毕长江.试谈话剧与影视剧中的表演异同[J].四川戏剧,2014(2).

猜你喜欢
儿童剧表演影视剧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