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频出招为企业减负

2017-02-24 12:22王凯蕾
华声 2017年2期
关键词:税负税收政府

王凯蕾

“死亡税率”的说法未必能站得住脚,但是,中国企业税费负担真的不存在问题吗?显然也并非如此,不然的话,中央和各级政府也不会对降成本减税负那么重视。

为企业减负已成为共识

事实上,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为企业减负已成为共识。这一点,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见清晰的政府意图及减负诚意,“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不同于以往的“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2016年首次提出“降低宏观税负”,承诺“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目的是要帮助企业家们把口袋里的真金白银省下来。

按照预计,全面实施“营改增”,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等政策将直接给企业和个人卸下一年5000多亿元的负担;同时,国务院决定从5月1日起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加上此前已经降低的其他费率,预计每年可降低企业成本1200亿元以上。

在地方上,以广东为例,近年该省财政税务部门打出“组合拳”,全力推动降成本行动计划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来自广东省财政厅的数据显示,2016年1至11月,广东各地各部门落实降成本行动计划直接为企业减负约1857亿元,预计全年可顺利实現为企业直接减负1940亿元的目标。

企业税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当前,企业税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这样对记者说,从各种数据的对比看,中国企业税负并不会比外国高,但放在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中进行观察,有些企业确实比较艰难。

“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企业的税负要比其他国家高。”珠三角某著名家电企业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将各种税费统筹纳入考虑,企业在国内的综合税负远低于该企业在海外国家所承担的税负。据介绍,该企业在越南、白俄罗斯、埃及、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国家均建有海外生产基地。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些企业觉得负担重呢?

地方营商环境是因素之一。“有一些地方,我们不是很愿意去投资。原本说得很好,去了之后,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大串,各种各样的收费也来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家对记者说,在一些地方,尽管规范清理收费三令五申,但压而不减,清理的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收费项目,“大头”并没有减掉多少。

一些税务部门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不少企业反映,国家法定征收的税收是可以承受的,但让企业心烦的是那些在各种法定税收之外的“乱收费”,而且在不同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严酷的市场环境让企业利润趋薄。记者在珠三角调研时,一些外贸企业告诉记者,我国不少出口产品,价格还不到进口同类产品的一半。

“规模扩张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边际效应正在迅速式微。”受访的多位业内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国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人口红利减退,中国企业已经无法再通过简单复制和扩大市场,就能获得足以让企业活得很滋润的利润。

“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各种复杂因素交织,企业的利润率正在降低。这是企业‘负重感相对升高的重要原因。解决‘税负感过重的问题,必须解决产品附加值技不如人的问题。”于海峰说。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税收系主任朱为群认为,不应脱离公共服务水平去看税负水平。中国几千年以来的税收思想都是轻徭薄赋,低税的确能带来经济的繁荣发展,但税负过低也可能导致政府难以保证基本的公共服务。目前,政府有关方面在财政公开上推动的改革,其实就是要把收支透明化。从长远来看,只有理清收支,才能更加明确收了多少、用了多少,才能量体裁衣、以支定收,使税负更加合理,从根本上缓解企业的税费痛感。

猜你喜欢
税负税收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交通运输类快递业营改增税负比较及对策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税收伴我成长
企业税负、就业税盾与就业激励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