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途径

2017-02-25 15:51山东省平邑县赛博中学李逢霞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成因数学教师学困生

山东省平邑县赛博中学 李逢霞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途径

山东省平邑县赛博中学 李逢霞

数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在初中数学中认为数学知识相对枯燥,公式和计算步骤较多,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无法跟上教学步骤,形成学困生。本文从教学方式、学生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学困生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转化途径,望给予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注重班级学困生问题,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一旦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十分容易在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其中受影响较为严重的就是学困生。因此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对推动数学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

1.教学方式落后

初中数学教材在近十年来更新较快,既有添加,也有删减,目的都在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但部分教师面对频繁更新的教材并没有潜心研究,依旧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直白地讲授教学内容,甚至有时会直接省略“交流与思考”、“做一做”、“广角镜”等课后教学活动。为了追求升学率盲目提高教学难度,更忽略班级学困生的存在,导致这部分学生不愿学习数学,严重影响数学课堂效率。

2.学生数学基础差

不少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还没有适应这个身份,再加上小学时期没有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以至于进入初中后感受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这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抽象数学思维,但学生思维还处于形象阶段,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困难重重。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那么必然会影响后续学习。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还缺乏坚定的信心和意志力,无法形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最终选择放弃。

3.受家庭教育影响

相关教育学者认为,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能决定学生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家庭是除学校外教育学生的第一场所,而家长更是学生的启蒙教师,部分家长还怀有“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心态,以高严格标准管理子女,棍棒教育下的学生失去了质疑、自主思考的权利,一旦学生脱离家长管束则会陷入极度的迷茫,逐渐跨入学困生行列。

二、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途径

1.改变数学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多以基础知识为主,但初中生刚从小学阶段转变过来,思维发展较为浅薄,好奇心强,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讲解“三视图的教学引导”一课时,让同学在练习本中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室内如课桌上的粉笔盒、悬挂的电视等实物。让学生在熟悉的物体中学习新知识,这点和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相同。还可在教学中引入探究方式,引导学生从接受逐渐过渡至自主建构知识。如教师在讲解“展开与折叠”一课时,教师就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剪刀、正方体纸盒和胶布,之后在正方体纸盒上打上记号后沿着其棱角剪开,最后剪出一个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还能得出哪些图形,是否能将展开的正方体平面图分类,如果要分则采用什么规律,而教师则在此过程中扮演引导角色,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2.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课堂让学生先自行学习,之后教师讲解重点和难点,最后在当堂训练中引入课题和出示事前设定好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为了鼓励数学基础较差的A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注重难度梯度,同时在自主环节中密切关注A层学生并多加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增强学习自信心。如数学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就先引入课题和揭示教学目标,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①x+5;②2x-9=0;③x2-2x-1;④-5+5=0”,总结归纳出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加以指导,一方面能指导A层学生,一方面也能确保所有学生高效学习,最后分别邀请A层、B层、C层学生回答上述问题,请全班学生评价,再布置相应的分层作业,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3.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家长作为学生成才的第一任教师,应极力为其创造和谐、舒适、民主的家庭氛围,善于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当意见产生矛盾时,可采取民主制举手表决,从而尊重学生人权。同时家长也应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我很棒”、“我能行”的学习自信心,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可给予一定的帮助,例如数学教师布置了制作实物模型作业后,家长完全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设计,帮助学生一点一点消化知识,战胜学习困难。

总之,学困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无法忽略的现象,教师应从教学方法、学生主体、家庭等方面分析学困生成因,并在未来教学中做出改进,尽可能启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帮助学困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人人发展的教育目的。

[1]曲晓萍.刍议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方式[J].新课程:中学,2015(2):185-185.

[2]李佩.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5(A0):62-62.

[3]陈俞.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8):133-133.

猜你喜欢
成因数学教师学困生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幼儿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养策略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