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人书章看图书馆传承发展
——记中国水利专家汪胡桢院士

2017-02-25 18:27张华春
关键词:藏书印章水利水电

张华春

(河北工程大学 图书馆,河北 邯郸 056038)

从名人书章看图书馆传承发展
——记中国水利专家汪胡桢院士

张华春

(河北工程大学 图书馆,河北 邯郸 056038)

文章对中国水利专家汪胡桢院士签名、印章等进行了挖掘整理,顺着藏书印迹查证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水利建设及高校变迁历程,充分揭示出汪胡桢院士对我国水利工程和高校图书馆的贡献,为新中国水利发展和高校变迁提供参考资料。

汪胡桢;藏书印章;水利;高校图书馆

河北工程大学历经六十多年沧桑巨变,已由1951年建校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学校,演变成以工学、理学、管理学、农学、医学、文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齐全的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学校在发展中得到许多名师学者的支持和帮助,著名水利专家汪胡桢院士就是其中一位。汪胡桢院士自1960年担任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在百忙中支持和帮助我校图书馆建设,并多次捐献图书资料,我馆在整理筛查馆藏时发现多部盖有汪胡桢院士的印章和签名的私人书籍及捐赠资料等。本文从私人印章、本人签名、捐献图书印章等几方面来介绍汪胡桢院士对我国水利工程及图书馆的建设所做的贡献。

一、汪胡桢院士的私人印章

我馆在整理旧藏书中发现有汪胡桢院士的两枚不同时期私人印章。第一枚内刻“嘉兴汪胡桢藏书”,该印章为铁线小篆,阳文印章一枚,1.8cm×1.8cm方形章。盖印在《土力学简表》封面和第二页序言下方。

该书于民国三十二年三月印制,由范恩锟编译,高镜莹序,是当时自编教学课本,主要应用在流沙性质研究和流沙上施工法实验。在《philips ATLAS of MODERNGEOGRAPHY》英文世界地图册第二页中也盖有同样一枚铁线篆刻印章。该图册于1932年4月由美国彩图印制,共24页,内容是:世界各大洲地图。从以上加盖印章的图书出版时间来判断为1943年前后,正是中日战争战事最艰难时期,当时汪胡桢在上海沦陷区潜心编写《中国工程师手册》,同时翻译了美国《实用土木工程学》丛书、《水利工程学》([奥]旭克列许著)等文,并由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和百宋铸字印刷局股份有限公司承接印刷[1]。1945年,中央大学迁至重庆沙坪坝,许心武教授出任水利系主任,函邀汪胡桢院士前去任教。汪胡桢认为中央大学水利系为河海专业,故欣然同意,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前往任教。抗战胜利后,汪胡桢院士被国民政府联合善后救济总署委以其他重任。从印章做工来判断,该章布局合理,刀工犀利,线条流畅,功底深厚,另外解放前的印章姓名前往往都带家乡地名,应该是汪胡桢院士民国时期最珍爱的一枚藏书印章。

第二枚印章盖印在《DRAWINGS FOR THE FONTANA PROJECT》英文第二页书中,为隶书阴文印章,1.5cm×1.5cm,该印章布局合理,简洁大方,是一枚难得的好印章。该书由美国(KNOXVILLE TENNESSEE NOVEMBER)1948年印制。主要内容包括美国国内主要水坝图纸清单,图纸准备与大坝的设计和施工图等。该印章应该是解放后汪胡桢所使用的印章,据查证解放后的印章大多不带家乡地名(注:后面还要再叙)。

笔者曾多方联系汪胡桢家乡的浙江省嘉兴市“汪胡桢故居”文管所及汪胡桢的孙子汪大丁先生,想查证两枚印章出处和下落,最后通过新浪博客联系到汪胡桢86岁的女儿汪胡炜女士。汪胡炜女士回忆,父亲当年有好几枚印章,第一枚印章大概是抗日时期刻制,第二枚印章大概是在解放后刻制,都是由汪胡桢的好友朱其石刻制。朱其石是浙江嘉兴人,是书画刻章名家,但可惜印章已不知去向,印章由来也就无从查证了。

二、汪胡桢院士的亲笔签名

在大量筛查图书资料时也发现了汪胡桢院士的亲笔签名,如:在《DATA BOOK FOR CNIL ENGINEERS DESIGN》英文书第二页,有“汪胡桢”亲笔签名,该签名是很随意行书字体。该书于1948年由美国印制,在签名下面有一组数字“510423”,所表达的含义应该是:51年04月23日所写。

在《DRAWINGS FOR THE FONTANA PROJECT》英文书第3页同样也发现了汪胡桢的亲笔签名和日期:“汪胡桢 1957年8月”。该书在前已叙,从以上信息来看,解放后,汪胡桢一直在使用第二枚印章。1949年12月23日周总理任命汪胡桢为淮河水利工程总局副局长。1950年4月11日毛主席又任命他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次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精神,中央成立治淮委员会,任命汪胡桢为治淮委员会工程部部长,作出了淮河上中下游全面治理总体规划。

由于淮河上中下游支流多,大汛时各处山洪几乎同时暴发,向淮河干流倾注,涨水迅速,再加上峡山口、荆山口、浮山口3个山口的约束,排洪不畅,导致其泛滥成灾,因此修建上游山河水库拦蓄山洪成为重点。经过汪胡桢院士多次现场勘测及专家组的论证,决定在位于皖西大别山区霍山县佛子岭打鱼冲口,建设大型水库,定名为:佛子岭水库。解放初期,我国还没有设计和施工大型混凝土大坝的先例,在国际上也只有美国成功的案例。在无资料和设备的情况下,汪胡桢结合佛子岭水库地质等实际情况,大胆采用混凝土连拱坝型水库建设方案,经过与工程人员的共同努力,历经880天,终于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1954年11月5日,佛子岭水库全部竣工。完工后,国内水利工程界都叹为观止,就连前苏联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院长也拍手称赞,说道:“连拱坝好,中国工程师了不起”。汪胡桢由此获得“中国连拱坝之父”的美称。

1956年1月全国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会议通过治理黄河规划,三门峡水库开始筹划,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分别提名汪胡桢和李鹗鼎为三门峡总工程师。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库举行了开工典礼,汪胡桢作为三门峡总工程师,带头冲破技术规范,敢于负责,勇于创新。1958年周总理在视察三峡时,汪胡桢如数家珍,讲解得扼要、细致。总理听后高兴地说:“你不愧为总工程师啊!”

从以上签名日期来分析:1951年4月23日汪胡桢正担任治淮委员会工程部部长,筹建佛子岭水库准备时期,并查证了中外大量水利工程书籍和资料。由此查证得知:1957年8月汪胡桢在《DRAWINGS FOR THE FONTANA PROJECT》英文从书中留下签名日期,当时任三门峡总工程师的他,正带领他的团队奋战在三门峡库区,并在参考书上留下他那潇洒锋利的笔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值得追思的印迹。

三、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汪胡桢捐书章

在翻阅民国时期旧精装书时,发现了一部《粘性流体Ⅲ》英文书,该书是日本昭和十八年九月十日由集美堂印刷所印制,为航空关系外文献集5,作者:百濑淸一,文精社发行,,共印制800册。在第三页下部印有:“原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 汪胡桢赠”红色印章,6cm×2cm长条印章。

1960年三门峡水库刚刚建成,水库开始蓄水,水利部调汪胡桢担任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汪胡桢到学校后,理论联系实际是他办学方针,除编讲义亲自授课外,还关心实验室的建设和学生的生产实践。在文革期间,汪胡桢被停止院长工作,负责书信分发,闲暇时,汪胡桢为应届毕业生补水工建筑物课。1971年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更名为河北水利水电学院,1972年10月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得知汪胡桢被下放劳动,派专人护送至北京居住。学校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同年6月汪胡桢院士调水利部担任顾问。1984年出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名誉院长。

1984年10月6日即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庆之日,汪胡桢院士捐献《粘性流体Ⅲ》英文等书籍给学院,并且学院还举行了汪胡桢院士赠书仪式。特刻:“原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汪胡桢赠”长条红色印章一枚,以此纪念。现保存在学校图书馆的这册书籍应是1990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搬迁郑州时,邯郸分院图书馆所留存的。2003年该院与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及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合并为河北工程学院,2006年更名为河北工程大学。该书显示出汪胡桢院长对学校的关心与帮助,更显弥足珍贵。

四、收集、整理名人藏书章的意义

经查证:汪胡桢院士曾先后分3批将几十年来珍藏的各种书籍2000余册捐赠给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其中有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华书局印行的“经史子集”全套90大本,以及元、明、清3代所著的水利书籍。外文图书中有些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科技书籍。

第一批赠书时间在1964—1965年期间。当时汪胡桢任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将嘉兴故居中的藏书1134册(其中中文图书442册,英文图书462册,日文图书230册),由火车托运至北京,捐赠给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所有运费等都是自己承担,当时不少师生对此都非常感动。

第二批赠书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汪胡桢已调水利部任顾问,他将北京家中的藏书431册(其中中文图书271册,英文图书160册)连同4只装书的大木箱都捐赠给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北邯郸)图书馆(其前身即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据汪胡炜女士回忆:汪胡桢在文革后期曾经委托浙江嘉兴亲属把家中书籍偷偷运往北京达40多件,浙江嘉兴革命委员会听说后,曾经派人找过他家亲属,怒斥是资产阶级的流毒。

第三批赠书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汪胡桢亲自整理家中存书,将其中325册(其中中文图书286册,英文图书39册)再次赠送给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最后还有120册中文书籍也是他去世前整理的,直到1989年10月12日(去世的前一天)还在整理装箱,但还没有来得及全部完成即去世,后由家人继续整理装箱,赠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图书馆[2]。

现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特藏室收藏汪胡桢院士的书籍并不多,经过大量筛选查找,我校图书馆现存和汪胡桢院士有联系的书籍共12种45册。但该资料仍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献价值,其中他早年的私人藏书章和部分笔迹,也值得我们去寻找新中国水利建设留下的足迹,珍贵的藏书也得到了比较妥善的收藏。汪胡炜女士听说图书馆特藏室藏有她父亲的书籍后,又亲笔给河北工程大学校党委写信并且捐献给图书馆汪胡桢院士照片和书籍资料等,校党委书记哈明虎同志及时回信,表达谢意。

从民国求学的嘉兴、留洋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建佛子岭水库、三门峡水库再到今天的河北工程大学,枚枚印章、笔迹都开启了历史的尘封。近百年来,汪胡桢的私人藏书印章、签名笔迹、学院捐书印章等真实记录了汪胡桢院士不仅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利科学研究和水利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对我国水利史、水利教育史和水利人物志编纂的促进上也功不可没。同时印章和笔迹也见证了图书资料的历史传承和当时社会发展现状,对学校历史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在百年后的今天还能看到这部分图书资料,首先要得益于汪胡桢院士的读书、爱书、藏书,其次是近百年来高校图书馆延续下来的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以及图书馆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历史名人从了解,到研究至珍藏,是对过去传统文化的需求,也是我们追寻历史文化的原动力。我馆特藏室图书资料及馆藏章整理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这些宝贵名人文献资料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汪胡桢院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地和奉献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他的人生蕴含着深邃的真理,为我们传承图书馆文化起到点睛之笔。

[1]嘉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代水工汪胡桢[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

[2]严大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院史50(1951-2001)[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

[责任编辑 陶爱新]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brary in view of signature and seal of celebrities——in memory of China’s water expert and academician Wang Huzhen

ZHAGN Hua-chun
(Library,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China’s water expert and academician Wang Huzhen’s signature and seal, to investigate and verify the history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college changes form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through some book collection, to fully reveal the contributions of academician Wang Huzhen to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hina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the change of universities.

Wang Huzhen; books and seals; water conservancy; library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10.3969/j.issn.1673-9477.2017.02.009

G255.1

A

1673-9477(2017)02-031-03

[投稿日期]2017-01-15

张华春(1964-),男,河北邯郸人,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古籍整理和修复。

猜你喜欢
藏书印章水利水电
我们有印章咯
《湖南水利水电》2021年总目次
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测
农村水利水电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印章
珍惜每一本藏书
大象的印章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