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琢外滩

2017-02-25 08:02陆林森
上海工运 2017年1期
关键词:外滩铆钉匝道

◎陆林森

雕琢外滩

◎陆林森

编者按

今年栏目新开,采写上海城市建设的掌故,以回忆往昔与再看今朝交织而成。每篇重点聚焦一个“智造”。比如外白渡桥是怎样整修的,青草沙水库如何建起,建设者又付出了什么,精彩会在这里呈现。

路经外滩地区,见那里正在整修。工程不大,属于“修补术”那种。不由想起了几年前的“烽火连三月”:外滩隧道建设,那般的壮阔,如浮雕般出现在我的面前。

观览

豆腐上穿越

一条巨大的地下通道,从繁华的外滩地区穿越而过。无数地下抛石、暗桩,还有废弃物,都阻挡不了它前进的脚步。当那台已被我们定义为“巨无霸”的超大直径“通泰号”盾构开始转动,当大开挖“钻头”洞穿了厚厚的外滩的地层结构,艰险、困难开始接踵而来。这条地下通道,每向前跨出一步,都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在外滩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在大气磅礴的陈毅广场前,万余名建设者慨当以歌,穿越艰险,穿越坎坷,为百年外滩增色。

20世纪90年代,外滩经过综合改造,中山东一路拓宽了。然而,大断面大容量交通需求,依然将一个美丽的外滩分割成了两部分:东面,一衣带水,绿色环抱,它就是滨水绿带休闲区;西面,高楼林立,现代商务区。外滩,曾经是完整的,然而它被拥挤割断,无奈地成了两大块“碎片”。

外滩地面道路宽50米,但因承载南北高架以东地区过苏州河50%以上的交通流量,拥挤不堪。苏州河以北,川流不息的车辆越过苏州河,以及大量过境车辆沿延安路高架,由西向东,经外滩匝道落地,更是加剧了外滩地区的拥堵。

2002年4月,上海市政设计院酝酿外滩地区综合交通规划,3年后又开始酝酿北外滩地区综合交通规划。2007年10月,井字形外滩隧道和外滩隧道方案浮出了水面。

外滩隧道是上海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南起东门路,北至海宁路,在人口密集、土质松软的外滩筑一条地下隧道,困难程度远超想象。

地表打开了。第一层,褐黄——灰黄色粉质黏土,且夹有黏土;第二三层为灰色砂质粉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第四层为淤泥质黏土;第五第六层,为粉质黏土……一直到第九层,除了黏土,还是黏土。在这样的地层结构中筑隧道,简直是在“豆腐中打洞”。

困难,还远远不止于斯。外滩地区的地下管线复杂,其中有20世纪初埋下的上水管道和下水管道,也有上海解放后屡次改扩建增设的市政管线,仅市政管线就有大量雨污水管道、供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管线、电信管道、电车电缆、路灯电缆和军用电缆等。福州路口有一根口径500毫米的地下水管,汉口路口、九江路口、南京东路口、北京东路口等地下也埋有不同口径的电力电缆管、煤气管、污水管和电话管,这些地下管线一旦“短路”,外滩地区,甚至整个上海将会“断水”“断气”。还有,大量优秀的地面历史建筑物近在咫尺,如何保护这些优秀历史建筑,不让它们遭到一点儿损坏?

解构南与北

外滩隧道,不啻上海大市政建设的一场“淮海战役”。参与这场“战役”的有近万名建设者。整个工程按施工界面划分为南北两个“段落”:南段,从老太平路到福州路,大开挖,隧道宽10米到26米,最大挖深约26米。从延安路路口以北到广东路再到福州路,地下两层,双向6车道,宽13.75米、高11.7米。从金陵东路至新开河路,地下两层渐变为一层。新开河路以南,一层,宽22.5米、高5.5米,挖深由14.8米至6.3米逐渐变浅。北段,南起福州路工作井,北至海宁路和东长治路。天潼路到福州路,盾构推进。工作井分被设在福州路南侧和天潼路一侧。天潼路工作井为盾构推进的始发井,福州路工作井为接收井。北线矩形隧道南起天潼路工作井,分主线和匝道,主线向北穿越武昌路、闵行路至吴淞路,然后沿吴淞路北行,上层车道全长452米,下层车道全长546米。北段长治路匝道沿长治路东行,下层车道全长274.1米,上层车道全长220.1米。

承建外滩隧道的两个建设单位堪称上海市政建设“双雄”,一个是上海建工,另一个是上海隧道。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它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建筑精品。

2007年4月底,北端工程开工。8月18日,天潼路工作井围护结构施工。2008年5月13日,盾构地面准备。这个将要运行在上海地层深处的庞然大物名为“通泰号”,100米长,3000吨重,身高5层楼,这种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要在外滩地层深处“快行”,步履艰难,一天最多只能推进5环,每环2米,走完5环,充其量只有10米。虽然,它“走”得很慢,步履却异常沉稳,每推进一环,大约要100分钟到120分钟,“走”10米路程,要8小时到10小时。当年5月31日,盾构下井安装。6月15日,天潼路工作井交付。2009年1月24日,盾构出洞,开始向南推进。

从天潼路始发井到福州路接受井,长1098米。施工环境复杂,“通泰号”推进中遇到的障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它每向前“走”一步,都必须克服常态作业所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更让人小心翼翼的是,它只能朝前,不能往后。纵使有千难万险,别无退路。在外滩地下使用如此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有人形容简直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可战役打响后,万余名建设者奋勇拼搏,写下了一曲又一曲壮丽战歌。

细看

只有一米多

两座“山峰”对峙,它们挡住了“通泰号”去路。一座是浦江饭店,高30米,一座是上海大厦,高78米,中间是“峡谷”,这里是通往苏州河的“咽喉”,是外滩隧道的“命门”,打通这个“咽喉”,意义重大。“咽喉”必须打通,盾构必须穿越,这是建设外滩隧道的唯一路径,舍此别无出路。将外白渡桥需要搬离原址,送往船厂进行“保健”,这也是一场攻坚战。然而,“通泰号”一路豪歌。一个个节点先后被拿下,一个个难点先后被攻克,从两座“山峰”对峙的狭长“峡谷”中穿越而过。

“通泰号”所碰到的另一场遭遇战是穿越地铁2号线。2号线不能停运,“通泰号”通过南京东路和中山东一路相交处,要斜向通过地铁2号线陆家嘴站至河南路站区间上下行线隧道的上部结构,净距离只有1.46米。这是一个怎样的数字概念?有一点数学常识的人不难理解,巨大的盾构在地下作业,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脚下有地铁列车在运行,清楚地听见脚底下有飞驰而去的车轮声。反复计算,反复模拟,建设者们决定在23.8米厚的土体中进行隧道开挖,比起从2号线下方穿越,风险要大得多。

地铁和外滩隧道,一个在下方,一个在上方,简直是矮个子驮起了巨人!可是,“通泰号”还是拿下了这一路段,“轻巧”地从2号线上方穿越而过。

大写的拆字

南段建设,也是“狼烟”四起,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从虹桥机场专用匝道驶上延安高架路,半个多小时后到达延安高架路东段最后一个下匝道,下了匝道就是中山东一路外滩。延安路高架外滩下匝道在半空划出一条优美弧线,落下了“亚洲第一弯”美誉。当初,建设者对延安路高架如何落地着实花费了一番心思,经多次论证,选定“借空不借地”方案,落地前“缓冲”,因此弯道出现了最长一跨,达50米,左转弯匝道形成了很大角度,达70度,但转弯半径却只有90米。这是富有创意、别具匠心的设计。10多年后,因外滩隧道工程建设需要,“亚洲第一弯”必须拆除。

那天凌晨。来向“亚洲第一弯”告别的车辆,从延安高架西藏路附近陆续驶来,绵延不绝。承担拆除任务的是上海建工集团旗下的基础公司。拆除分两步走:第一步,拆除下匝道部分160米长的钢箱梁,总重量1000余吨;第二步,从原来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附近一个桥墩开始,向东至中山东一路外滩,有450米长的混凝土箱梁要拆除,总重量2万多吨。这是他们第一次承担的一项大型桥梁结构拆除作业啊,面对施工场地狭窄、地下管线及架空线庞杂、工程拆除量大、工期紧、交通保障难、管理力量少,并且缺少拆除作业经验等困难,他们立下誓言:工程再难,我们也要拿下。

经反复推敲,最后确定钢梁拆除采用跨间加设临时支墩支撑,分块气割,将割下的钢梁落在支撑上,然后用吊机吊装外运的方案。这里是一个丁字路口,交通繁忙,施工场地狭小,“天桥”拆除大多时候不能封闭交通。凌晨,照明灯亮了,重型机械伸出了长长吊臂,指挥下达命令,“天桥”在人们的视线中开始拆除。一个星期后,南北两个“段落”剩下了“主桥”孤零零地站着。深夜,主桥开始拆除。几天后的黎明,“天桥”全部拆除。这是一次“预演”,为拆除“亚洲第一弯”作了铺垫。

延安路高架自福建路以东全线封闭,切割、链锯、凿除:仅钢箱梁拆除:一联五跨,160米,纵向分10段拆除,每段横向分3块拆除。全部钢箱梁共分30块。被分割后的有多重?中间段最重74吨,翼缘段最重51吨。全部钢箱梁被“肢解”后,每一块钢箱梁有弧度,共起吊了2400吊。经过105天作业,“亚洲第一弯”退出了视野。

匠人匠心

大工匠对阵小铆钉

外白渡桥下弦节点板与每根杆件的连接采用铆接工艺。因着这样的工艺,外白渡桥身上有6.5万多颗铆钉,铺展开去如苍穹上的星星,使装修一新的外白渡桥格外壮丽。但很少有人知道,经过100多年使用,桥面上的铆钉大多已经生锈,有的已经烂头,更换新的节点板,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也必须采用铆钉铆接。可是,铆接工艺早已淘汰。谁来重操旧业?一颗小小的铆钉,成了一个大难题。

山海关桥梁厂是一家著名桥梁工厂,经联系,他们也不再采用铆接工艺了。一个由20个老师傅组成的铆钉组临时班子成立了,他们来自各地、各部门,个个身怀绝技。在指挥部组织下,他们火速赶到上海,承担所有桥面的铆接。20个老师傅分成3个小组,6到7个人一组,其中最大的已经60多岁了。工具是传统的火炉、铆枪、风铣、顶把、铆钉钳子。一组负责烧铆钉,一组负责接钉、穿钉,一组由专门的顶把工将铆钉从后面顶牢,两个铆枪手从前面铆压,一个辅助工负责辅助。

炉火,越燃越旺,铆钉在1050℃、1100℃的火炉中烧得通红,指挥员一声呼哨,出炉的铆钉,你传,我接,你接,我铆。20个老师傅果然身手不凡,眼疾手快,配合默契,仅10多秒钟,就完成了烦琐的程序。铆钉,必须在5秒钟内穿过铁板上的连接孔,然后,顶,铆,一气呵成,如果在5秒钟内完不成,烧红的铆钉就只能报废,需要推倒重来。一块节点板,面积2个平方,铆上去的铆钉多少,回答是,150颗。

150颗铆钉,有7种规格,什么孔用什么铆钉,孔的直径多少,铆钉要多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枝末节,一丝一毫也不能错,如果铆钉杆过长,铆成的钉头就会过大或过高,那样的话,容易使钉杆弯曲。如果钉杆过短,则钉头不足,影响铆钉强度,或刻伤板料。铆钉铆上了,还得用榔头一个个敲打,看看是不是有松动。如果有一点点松动,重新再来一遍。

事情结束了么?还没有。还得用0.01毫米的塞片插一插,插不进缝隙的,合格。7个老师傅一颗一颗传,一颗一颗接,一颗一颗穿,一颗一颗铆接。完成150颗铆钉,需要整整一天。

大修后的外白渡桥还是那座外白渡桥,但接点板上的铆钉更亮、更结实了。中国工匠,咬定桥面,用铆钉精神完成了外白渡桥下弦节点板与每根杆件的连接,创造了历史与现实相互衔接的奇迹。

猜你喜欢
外滩铆钉匝道
山东首套ETC匝道准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正式运行
黑色铆钉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研究
油密铆钉冷镦过程优化改进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浅谈匝道ETC自由流应用
上海外滩夜色
铆钉切割器的研究与设计
摆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