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的实体经济

2017-02-25 08:02小言整理
上海工运 2017年1期
关键词:网店实体成本

◎小言(整理)

2017年中国的实体经济

◎小言(整理)

最近的两桩头条,娱乐明星让出了位置,中国的企业家靠着某些论点挽回了关注度。

其中,董明珠发话,90后不愿意去实体经济里工作,在家里开个网店就可以赚钱,一个月赚一两千不用受约束,不用打考勤,这一代人对整个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有隐患的,不仅仅是网店模式给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它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冲击。

而在之前,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坦言自己在美国建厂,引来舆论波,他在采访时又点出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两大问题:成本升高和企业税负偏重。两个人,同一种企业家身份,一道指出实体经济的问题。去年12月,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要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对此,讨论又上了一个层面。

关注点一:年轻人为什么不在实体经济圈子里?

90后开网店,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网络技术空前发达的时代,所以就业观念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但这更多的是实体经济不振等诸多原因共振的结果。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不景气,相关行业薪酬待遇的竞争力明显下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年轻人进入该行业就业的积极性。

中国实体经济不景气,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不能满足社会的高端消费需求,与此同时,房租、税费、人工成本高企。即便是人工成本高企这个因素,也不是年轻人所决定的,事实上,恰恰是企业盈利能力不足,造成了实体经济承载就业的能力被弱化。换句话说,在较大的生存压力下,大部分的年轻人是被实体经济挤出的,而不是他们的就业选择冲击了实体经济。

总的来说,90后的年轻人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是更多地流向互联网经济,还是流向实体经济,最终只能取决于市场,取决于哪一方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但是,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如果人力、物力和财力都集中到互联网经济,那互联网经济也难以长久发展下去。

关注点二: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真的是对立关系吗?

前一阵,“支付宝口碑双12”在线下商铺的引爆,重重打了你死我活的言论的脸,“互联网+实体零售”创新升级、共生共荣的新模式清晰可见。

互联网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它。虽然互联网经济对实体店有替代效应,可无论是网店、O2O还是共享经济模式,都跟实体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网店等互联网平台在提供大量工作机会的同时,也挖掘了潜在的消费需求进而反哺线下企业。面对这场消费升级的新浪潮,一些实体商家和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发挥合力,跨界融合经营,在创新发展模式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以扫码点餐为例,肯德基通过互联网进行数字化服务升级和移动支付,可以平均为每位顾客节省8秒的结账时间,帮助每个门店提升运转效率,增加接待能力,同时开通了自助点餐功能,提升顾客体验。传统实体零售业人力成本大、运转效率低的矛盾迎刃而解。话说话来,开网店,也是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提供了产品流通环节的支撑。董明珠排斥网店,关键还在于对目前企业面临的困难缺乏应对能力。现在可以看到,很多大企业选择拥抱网店,从单一的线下模式走到了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模式,就是对线上销售有了深刻认识。可以展望的是,未来或将最终形成“线上互动+线下门店+社群营销”三维一体的商业模式。

关注点三:曹德旺们为什么把工厂搬到海外?

由曹德旺在美国投资10亿美元建厂的经历所引起的中美两国企业营商环境的差异比较,清楚地显示了中国企业承担的高成本,由此更可观照出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痛点所在。

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经济转型,然而经济增速下降给转型增加了不少难度。其实,不管经济怎样转型,对企业来说将利润做到最大化才是硬道理。中国企业所承受的高成本,不仅仅表现在税收上,而涉及企业运营的各个层面。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已意识到发展制造业的重要。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以大幅度为企业减税为竞选主张获得成功。预计在他上台后美国将推出更优惠的减税措施,这将对全球的制造企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这也决定了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争夺制造业制高点之争。

最近两年,中国提出了振兴实体经济的口号,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板块,被提到了新高度。但是,由于对企业征收的税费远高于美国,中国很难在这场新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关注点四:抓好实体经济的几大撒手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抓好实体经济。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要振兴实体经济,鼓舞和坚定了企业坚守实业、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几年,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新主体、新业态快速增长,不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还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但与此同时,因为外部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和新商业模式冲击等原因,一些原本做实业的企业开始逃离实体,把资金转向金融、房地产等“来钱快”的市场,使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脱实向虚”的苗头。事实上,房地产属于服务业,本身也有实体经济的部分。资金过度地进入一些房地产领域,它就有可能产生泡沫。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供给侧也在不断深化。在去杠杆方面,突出强调以降企业杠杆为重点,实际上与降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都是重在降低企业负担,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降成本方面突出了综合施策,既要降低税费、要素等直接成本,也要降低审批、评估等制度性交易成本;不仅包括直接的费用,也包括间接的时间,例如企业花在审批等方面的时间;不仅包括外部成本,也包括内部成本;要尽最大可能、最大程度为企业降负,使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当前我国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活力,居民也有迫切的消费升级需求,但需求升级很难传导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上,一个重要不足就是从企业到消费者之间的市场环节不够高效完善,不能让消费者放心。监管和服务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对商品的质量抽查不够,信息发布不够,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够,导致消费者对部分国货信心不足,这些都是2017年需要大力强化和补齐的“软短板”。

猜你喜欢
网店实体成本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网店随意买卖 假货“借壳”横行
北村返乡开网店:卖的不只是“乡愁”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