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式板书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2-26 07:26
小学生学习指导(当代教科研) 2017年11期
关键词:竹排简笔画图文

蒋 盼

(浙江省台州市学院路小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成果的运用,小学低段许多教师很多时候将板书也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这导致黑板板书的使用被日渐忽视。反思当今小学语文低段课堂的板书运用情况,笔者将其归结为两个问题:板书形式有“识”无“味”。课题、字卡、田字格书写汉字成为低段语文板书的“标配”,这样简便又轻松的板书便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这样的板书有知识无趣味;板书在课堂结构中有“位”无“量”。课堂中呈现出的板书常带有随意性和零板书的现象,学生没办法从板书中获得重难点知识的长期停留和关注。

图文式板书是图和文的结合,仍然服务于板书的最根本目的,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好地达成课时中的教学目标,以便突破单一板书模式,建立知识、形象、趣味相融的创新性板书形式。

笔者基于现有板书研究的薄弱之处,聚焦小学一、二年级进行板书研究,这个研究是具有价值性和创新性的。

一、小学语文低段图文式板书模式的设计与构建

1.图片形象+文字

小学语文低段的课文中,围绕着人物、动物、植物展开的课文不胜枚举,对于情感态度的感悟和知识点的学习也离不开这些中心形象,因此,这样的课文在板书时用色彩丰富的图片展现出中心形象,很容易吸引低段学生的注意力。

如案例《棉花姑娘》,从板书可以看出重点学习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医生与棉花姑娘之间的对话,掌握他们擅长的领域是什么,重点学习“蚜、盼、啄”三个字,板书简洁形象。

这种“图片形象+文字”类型的图文式板书还适合于很多低段语文的课文。如《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路》《荷叶圆圆》《夏夜多美》《要下雨了》《画家乡》《棉花姑娘》《火车的故事》等,这样的形式能够为常规课堂增添一抹光彩。

2.简笔画形象+文字

简笔画形象的形式更加特别,笔者在课堂实践中明显发现当我用简笔画板书时,几乎全班孩子的注意力都在黑板上,如下案例《雨点儿》,笔者随着课文思路灵活地用简笔画将展现出来,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趣地把握了雨点儿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由实践得知,简笔画比成品的图片更容易给学生亲近感。可以采用该种方式的课文还有很多,比如《小小竹排画中游》《我多想去看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看电视》等。

笔者在运用“简笔画形象+文字”类型的板书时坚持如下原则。第一,简笔画不耗费过多的时间,对于简笔画的“简单”要把握尺度。第二,简笔画要有价值地服务于教学内容。

3.图片形象+简笔画形象+文字

结合图片与简笔画的优势形成“图片形象+简笔画形象+文字”类型的板书,让板书元素更丰富了。如图《春雨的色彩》,图片展现课文形象,文字提炼每个动物眼中春雨的颜色,此外板书还用圈圈区分了“滴、淋、洒”的范围差异,直观形象,让人记忆深刻。

二、小学语文低段图文式板书作用分类与实践

1.抓行文思路,建设轻负高质型课堂

具有明显行文思路的课文在小学低段大量存在,图文式板书的使用能使课堂教学流畅而有趣味性。如下图《小小竹排画中游》。

第一句:“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我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河,一个小竹排:“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一起坐上这个小竹排看美景。”于是我在竹排上画了三个简单的人,这时学生很兴奋,仿佛真的跟着老师坐上了这个小竹排。接着,我用箭头演示了“顺水流”的意思,最后,用简笔画画上了“鸟儿唱,鱼儿游”的场景。通过简笔画形象地了解了“顺水流”的意思,江南美景的第一句就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顺着第二句的学习,用简笔画画出了两岸树木,并写上文字“密”,顺势学习了“密”字的意思。接着用简笔画画出了禾苗,并写上文字“绿油油”,重点学习“ABB”式的词语结构,形象生动地解决了课文的几个基础字词的知识。让学生通过看板书进行朗读训练,并试着看板书背诵,效果很好。

随着前面两句的学习,简笔画板书已经渐渐丰富,第三句学习时,画出箩筐和鱼、米的形状,分别标上“鱼”“米”来展示这一句,通过箩筐中满满的鱼、米来展现江南鱼、米丰富的信息。最后,引导学生们把整个简笔画板书连在一起看,将视角放回坐在小竹排上的我们,让学生体会“画中游”的美,简笔画展现的“画中游”变得直观有趣了。

一堂课下来,学生将自己进入简笔画的角色中,身临其境体会“画中游”的美好,并能够根据板书的提示进行朗读训练,最后达到提示性背诵的课堂效果。

2.创设意境,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语文课是成功的,图文式板书对于一些具有意境的课文能够自然激发学生在图文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年级上册课文《阳光》是一篇具有意境美的课文,并且要求背诵,第二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背诵的难点。图文式板书的运用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具有很好的帮助。教师在课前准备好金黄的太阳、田野、高山、小河的图片,第二段就是围绕这三张图片进行的情景描绘,教师将学生带入阳光照射在田野、高山、小河的情景中,引导学生想象“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加上课文中的知识,迁移能力,更加深了对感受阳光带来美好的情感体验。

3.突出重点知识,直观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低段语文中有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理解能力的考查,这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此抽象的读文理解很难满足各个层次孩子的能力需求,而图文式板书的优势能够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如下图《月亮的心愿》。

在《月亮的心愿》这篇课文中,理解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是整篇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而这篇课文本身具有变化性,月亮从一开始的“明天孩子们去郊游,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到后来的“我去跟雷公公说说,明天还是下雨吧!”这样的变化,要让一年级的孩子有归纳和寻找理由依据比较困难。因此,该课文的板书将月亮先后来到两位孩子窗前的心情和愿望用简笔画的方式生动地展现出来,再去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放手让孩子自己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并研读最后一段。体会月亮真正的心愿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加郊游”,将师生探讨出来的结果板书于黑板上,形象有趣地解决了这一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获得自信。

4.板书主体多元化,提高学生参与度

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图文式板书研究正是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探索更适合师生互动的板书形式,让板书的主体由单一的教师到教师与学生的多元参与进行转变,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如《比尾巴》中的学生板书画尾巴环节,明白每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随文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并用简笔画将其发现的结果画到黑板上;再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中让学生参与板书画一画每种动物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形状,重点学习“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的内容,并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利用图文式板书的吸引力和简笔画的容易操作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加深重点知识的印象,当学生回忆起课文知识的内容时更容易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和动手参与的行为回想起知识点。

5.课后复习——忆形象,巧背诵

图文式板书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对于课后的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小学低段课文简单通俗,背诵是积累知识和语言感受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在课堂中采用图文式板书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背诵课文。

其中,“简笔画形象+文字”类型的板书方便学生在复习时动手操作,所以笔者鼓励学生在复习课文时可以模仿课堂上的图文式板书,自己动手回忆重现,在重现的过程中课文的知识点再一次得到了巩固,课文背诵也变得形象生动而具有条理性。如《柳树醒了》,笔者通过简笔画让学生在每一小节的学习中感受柳树的变化,用简笔画让学生形象地认识柳枝、柳梢、柳絮,感受春天的美好。该板书简单,条理清晰。学生在家复习的时候自己动手画一画要求背诵的课文内容,复习与背诵就变成了一件有乐趣的事情。

板书专家王松泉说:“忽视板书图示,在一定意义上说就等于在教学中砍掉了教师的一只手,蒙住了学生的一只眼,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的。”

图文式板书的形式新颖,色彩丰富,富有童趣性、直观性,能够很好地吸引低段学生的注意力,对小学低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走进小学语文低段图文式板书,让你的课堂有识有味!

[1]李林志.小学语文低段板书设计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1),33:117-119.

[2]张海燕.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劣之我见[J].中等职业教育,2006(6):11-12.

[3]张娟.多媒体背景下见习教师板书设计问题分析与对策[J].现代教学期刊,2015(9):10-12.

[4]唐瑛.小学语文板书设计与运用[J].教育科研论坛,2009(11):33-34.

[5]刘显国.板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竹排简笔画图文
画与理
童年“悔”事
萌宠简笔画
神形兼备的简笔画
3版参考答案《竹排嫂》
超赞的简笔画
未及终点
图文配
图文配
在万泉河上漂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