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

2017-02-26 05:26柯丹纯叶小惠黄素华李仲娥
海南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感染率手术室部位

柯丹纯,叶小惠,黄素华,李仲娥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 深圳 518105)

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

柯丹纯,叶小惠,黄素华,李仲娥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 深圳 51810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719例,将2015年6月前实行常规护理的3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5年6月后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的35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为96.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手术部位;综合护理;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包括30 d内外科手术无植入物,一年内有植入物发生的感染,表现为脓性分泌物、脓肿或蜂窝组织炎[1]。临床数据调查显示,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大约占医院感染的四分之一。感染轻者给患者造成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感染还会危及生命[2-3]。手术部位感染控制与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手术预后及治疗效果。因此,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必须得到重视,以减少感染对手术患者造成的伤害[4]。为此,我院自2015年6月开始对骨科手术治疗患者的感染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制定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手术患者719例,其中将2015年6月前实行常规护理的3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5年6月后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的35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52例,女性207例;年龄34~68岁,平均(51.23±5.21)岁;急诊手术者159例,择期手术者2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8例,女性192例;年龄33~69岁,平均(52.36±5.19)岁;急诊手术者178例,择期手术者18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①建立三级感控管理组织:医院建立三级感控管理组织,科内成立医护感控小组进行质控工作,感控员均由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对手术室环境及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若发现不合规操作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医院组织有资质的护士长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感染的预防知识,并且指导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将实践和理论结合,提高感染控制的管理能力。②术前准备:患者均在手术当日晨备皮,清洁皮肤后在备皮区擦拭具有消毒抑菌作用的皮肤清洗液;患者送手术室后,安排切皮前30 min~1 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③术中管理:皮肤消毒采用葡泰2%葡萄糖酸氯已定醉消毒液,术中保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控制室温在20℃~25℃,术中输入恒温液体,并采用充气式加温仪对身体保暖,手术操作严格无菌;术毕器械及时清洗消毒灭菌处理。④术后管理:医护人员应首先掌握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向患者及家人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将换药时间与家属探视时间分开,减少感染风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其中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同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治疗效果、护理态度、环境、护理操作、感染情况等方面进行护理满意度综合评价,满分100分,综合评分超过8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60例,发生率为16.71%,对照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126例,发生率为35.00%,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499,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348例,满意度为96.94%,对照组满意270例,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491,P<0.05)。

3 讨 论

患者在入院后的治疗过程中,不论是常规手术还是急救手术均需要在手术室内完成,对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应当包括手术及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手术的安全,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5-6]。随着近些年医疗水平不断进步,手术入侵性诊疗措施得到广泛发展,以及抗生素药物的滥用现象,导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不断上升[7]。有研究报道显示,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术前皮肤清洁不彻底、备皮不科学、预防使用抗生素不规范、皮肤消毒液杀菌及抑菌作用不强、手卫生依从性不高、术中无菌操作不规范、术中发生低体温现象以及没有建立系统的监控体系等。在这一系列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欠佳、手术过程中消毒不彻底[8]。还有研究表明,手术部位感染是临床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之一,手术部位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还有可能进一步的影响患者预后[9]。由以上研究报道得出结论:对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其中,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质量的高低、医护人员的的观念以及认知程度是第一因素,规范操作、消毒处理以及无菌操作则是重要因素。在提高感染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从手术室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防控[10]。

综合护理干预管理措施是一项比较全方位的管理措施,同时结合技术因素,从多方面入手,能够有效控制感染[11]。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管理措施,我院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并且随着手术部位感染率的下降,逐渐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1]郁玲玲,王婷,方浩,等.肝移植术后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对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6,22(2):157-160.

[2]邹彦,陆雪飞,朱秀峰.PDCA循环对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9):2145-2147.

[3]叶红.门诊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 2015,26(23):3586-3588.

[4]贾雪芝,王福刚,刘鑫,等.2012~2014年某院感染病原菌构成及多重耐药菌回顾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8): 2743-2744.

[5]梁佳敏,程彬,侯亚红.细节干预措施对手术室患者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1017-1019.

[6]汤云,程孝惠,高莉敏.1例乙状结肠癌破裂术后患者造口周围感染伤口的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507-509.

[7]李宁.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3):567-568,575.

[8]张红伟.手术室原因引发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99-2700.

[9]武佩佩,李秋洁,郭杰,等.手术室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04-706.

[10]孙慧博.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效果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8):747-749.

[11]赵晶,陈秀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9):4678-4679,4682.

R473.6

B

1003—6350(2017)05—0856—02

2016-09-26)

柯丹纯。E-mail:1368052455@qq.com

10.3969/j.issn.1003-6350.2017.05.060

猜你喜欢
感染率手术室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