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表现形式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017-02-27 22:31彭纾闵
艺术评鉴 2016年20期
关键词:学院派原生态民歌

彭纾闵

摘要:近年来,在媒体和学术界,有一个被频繁使用的词汇:原生态民歌;同时还有一个颇为热门的话题:原生态民歌的生存与保护。这也引发了“原生态”与“学院派”之争,本文从“原生态”概念,如何看待“原生态”民歌现处于的局面与存在的问题,民歌的表现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原生态”与“学院派”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 “原生态”民歌的保护 “原生态”与“学院派”

一、“原生态”的概念

从杨丽萍的原生态舞蹈《云南映像》到张艺谋的音乐巨制《刘三姐》,“原生态”已经成为目前乐坛很流行的词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原生态”真正的含义。笔者曾经读过一篇关于“原生态”问题的文章,作者是研究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著名词作家陈哲。陈哲老师把民族民间文化分为三种:一种是原生态的;一种是离开原生态环境但还能保存下来的,也就是民族根文化;还有一种是人们把前两种文化以现代手法改良加工变成商业文化的。[1]民族根文化、商业文化在当今的时代都很普遍,但是目前的境地却大相径庭,笔者认为,如果把陈哲老师的这条定义运用在“原生态”民歌上,那是再恰当不过了。按陈哲老师的定义来分析,真正的“原生态”民歌已日趋消亡,连陕北歌王王向荣也唱不出原来的味道了。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根源文化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只是因为人们对于根源文化与原生态文化概念认识的不充分,所以常常将根源文化与原生态文化混淆。

二、“原生态”民歌现处于的局面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普通话在国内地位日益高涨,以及新文化的影响,当代人对于音乐的认识与思维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在这种百家争鸣、网络传播速度极快的时代,原生态民歌的发展环境越来越不利,使得原生态民歌处在一个失落的边缘,“原生态”歌手的演出被人们更多的是作为戏剧性的噱头来传播,更为让人痛心的是演出没有上座率,几千人的場地只坐了寥寥无几的观众。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人欣赏,相比之下,电影院却总是人满为患,先不说电影的质量,商业化的电影包装、豪华的明星阵容、最新科技的电影画面、用动辄几个亿的投入来换取上座率发生在商业市场中也是司空见惯。所以,“原生态”民歌现在所面临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并不奇怪,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既然现在面临着灭亡,则说明它生命力不强,优胜劣汰是必然的。“原生态”民歌现在处于的局面其实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各个国家的艺术形式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伴随着历史的进程失去了原有的艺术形式,东欧各国虽然经济发展日趋成熟、政治体制日趋完善,但是传统的歌剧艺术形式的地位已经远没有几十年前的繁荣场景,取而代之的是电影、话剧、魔术等被现代人所喜欢的艺术形式,所以“原生态”民歌目前所处的状况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的阶段,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它们、了解它们、熟悉它们,从而更好的传承它们。[2]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按照这个思路去考虑问题就将会有更多文化的流失,不仅仅是民歌,现在皮影戏、中国鼓、唢呐等很多中国传统文艺都日渐消亡。先分析我们目前的现状:人类通过其不断的发展,取得了政治与经济的现代化,但赖以生存的环境越不断变糟。如果说社会的发展一定会造成生态的影响,那么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失去了必然的保障。所以,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只有像对环境的保护一样,通过运用现代手法对“原生态”民歌进行加工改良,才能达到陈哲老师定义的第三种情况,最终能够迎来“原生态”民歌生存发展的春天。

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应该欣喜的发现,随着“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等越来越多的民间选秀类节目的兴起,更多的“原生态”歌手被大家所熟知、喜欢,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2005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阿宝,并于2006年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与著名歌唱家吴雁泽、戴玉强合唱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阿宝出生在山西的一个小山村,因受当地民风的影响,自幼就钟爱民歌以及原生态歌曲,但是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不懂专业的语音语调,也没有专业歌手那样娴熟的演唱技巧,就是凭借着一副好嗓子和对原生态歌曲的热爱,对着大山唱,对着牛羊唱,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以及演唱形式,直到被全国的观众熟知。从阿宝的成功我们也应该看到,“原生态”歌曲也可以在当今的时代被人们喜欢,只是需要不断的改变形式、不断创新,我们应该更深的去思考。

三、民歌的表现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存在的意义,人们也应该去传承它们、保护它们,原生态民歌也是其中之一,民歌的表现形式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创新,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去做呢?当2002·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重头戏之一的中华民歌大赛的舞台上响起高亢婉转的壮族山歌《挑着好日子山过山》时,我们从中找到了答案。黑衣壮歌手黄春燕纵情高歌,观众们立即被这宛如远山飘来的彩虹所陶醉,成为当时最耀眼的一颗“星”。而黄春燕却说:她所唱的歌曲都是经过现代“艺术”处理过的歌曲,以黑衣壮山歌的元素为基础,用科学的混声来唱山歌,听起来感觉很真实;服饰仍然是黑衣壮的服饰,但是头巾上加了一朵布花,采用了大花纹和大袖边以及现代布料,现在的服饰看起来既“民族”,又比土服饰“漂亮”;同时用壮语和汉语演唱,让更多的人听得懂。[3]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艺术”处理后的民歌,才能使民歌不断发扬光大、不断的被继承和发展。

可见,民歌是中华民族的,也是这个时代的;既是需要继承的,也是可以发展的。经过艺术处理提高的山歌比“土”山歌要美,电影《刘三姐》插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历经时代的雕琢,融入了很多现代的因素,使得它成为一首传唱率极高的民歌。又如黑衣壮山歌拖音长、节奏慢,用单声部演唱,不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要求,所以对原《山歌年年唱春光》,经过改造,加快了歌曲节奏,并把壮族的多声部加了进去,使山歌不仅显得原汁原味,而且更完整好听。上述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正努力把许多原汁原味的特色民族文化,经过现代艺术的“雕琢”,已变成惊世“美玉”。如何把原生态的民歌形式融入现代元素,加快节奏、更新歌词,加大宣传力度、体现时代精神等形式,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民歌这种艺术形式是民歌从业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原生态”与“学院派”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

目前,媒体谈论得沸沸扬扬的“原生态民歌”和“学院派民歌”之争,对所谓“民歌传统唱法”提出质疑的说法其实是个没有答案的伪问题。可是“学院派”“原生态”也依然没有摆脱民歌的现状,尽管有很多的“学院派”歌手登上各大舞台,但是真正能把民歌发扬光大,在当今艺术界拥有一席之地的还是极为少见。所以,到底是“原生态民歌”还是“学院派民歌”并不是当前民歌界最为重要的问题。

民族是文化集合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文化的特點、传承的方式都各不相同,民歌的唱腔自然也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就如同咱们的“国粹”京剧不能用黄梅戏的唱腔演唱一样,陕北的民歌也永远不能用山东民歌的唱腔演唱。实际上,“原生态”与“学院派”应该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原生态”是“学院派”的基础,丰富“学院派”的演唱形式,培养更多的青年才俊。[4]

在如今高校的音乐赏析课上,学生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音乐,有些音乐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有些音乐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民族音乐就成了除了“学院派”外普通非艺术类专业学生难以接受的那一部分,一位老师曾在课堂给学生播放过云南民歌《放马山歌》,版本由云南当地村民进行演唱,歌曲曲调简单,最后“哟喔”两个字把云南歌曲的地方特色表现的非常好,满腔热情播放给学生听,却引来他们的哄堂大笑,这并不是一个个例,现在的年轻人非常排斥民族的这种原汁原味的音乐。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这些民族歌曲,老师带领学生学唱一些简短的民歌,就以《放马山歌》为例:开始学唱的时候学生十分的拘谨,毕竟以前没有接触过。边教唱边给学生讲解这首歌曲,让他们了解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或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歌曲曲调往往十分高亢、嘹亮,节奏也比较自由、悠长等方面知识。让他们把唱这首歌与平时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大家都爬过山,费尽千辛万苦爬到山顶,一览众山小,这时候肯定会有呐喊的冲动,借助这声声呐喊表达出当时的心情。山歌就需要伴随这样的心情去进行演唱。由此可见,很多情况下不是民歌不被大家喜欢,而是传播的方式需要改进。

因此,当下,民歌界最需要做的是对众多濒临灭绝的民歌形式的抢救、挖掘和整理工作,毕竟,无论是“原生态民歌”还是“学院派民歌”,只要是大家喜欢的,就是有生命力的,只有“原生态民歌”与“学院派民歌”共同努力,民歌这种艺术形式才能发扬光大,与世长存。

综上所述,人们心中固有的来自大山深处的原生态民歌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消失。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只有像对环境的保护一样,通过运用现代手法对“原生态”民歌进行加工改良,才能迎来“原生态”民歌生存发展的春天。民歌是民族的,也是时代的;既是继承的,也是发展的。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民歌的表现形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会具有生命力。无论是“原生态民歌”还是“学院派民歌”,只要是能够传承中华文化的经典、融入时代元素,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都将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参考文献:

[1]殷瑛.原生态唱法,传统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由第十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6,(07):48-49.

[2]李昕.对我国原生态民歌生存发展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8,(04):110-113.

[3]范秀娟.从审美人类学看南宁民歌节的审美价值及其对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J].社会科学家,2004,(04):53-57.

[4]梁虹.民歌演唱中“花”“雅”关系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猜你喜欢
学院派原生态民歌
“学院派”藏族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之策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学院派主义
原生态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原生态河流亟待抢救和保护
对“学院派”舞蹈编创与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思考
穿花衣 唱民歌
学院派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