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017-02-27 11:12王丰盛张建人凌辉
科教导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王丰盛+张建人+凌辉

摘 要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儿童成长并走向社会的基础和起点。留守家庭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通过对前人关于家庭结构、功能、气氛、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的回顾,笔者发现对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在对学前儿童的研究、纵向研究及研究的实应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引导意义。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因素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1.077

Abstract The family is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 for individual growth, and it is the basis and starting point for children to grow up and move towards the society.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left behind family determines that the family factors have special influence on the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on the family structure, family function, parenting style, atmosphere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impact of left behind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research review,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aspects of research, on preschool children's longitudinal study and research in certain limitations,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direction the future.

Keywords children left behind; family factors; mental health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留守儿童的概念主要指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儿童。当前我国劳动人口的流动方向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因此留守儿童主要也分布于农村区域。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村留守家庭来说,家中的孩子几乎是他们全部的希望和寄托。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部分,也是研究的重点:杨国才等人在2012年统计相关文献时发现,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献占总量的59.27%。多数研究认为,与普通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同伴交往与亲社会行为方面,其焦虑、抑郁和孤独感水平较高。但同时也有不同观点,认为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并无明显差异,或仅在认知、情绪的维度上存在差异。

2家庭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儿童成长并走向社会的起始点。布朗芬伦娜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是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家庭不仅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平台,更是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具有关键影响的社会生态系统。家庭因素主要将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部因素即家庭生活的外在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和工作单位、所在地、家庭结构等方面。内部因素则指家庭的心理环境,包括家庭功能、气氛和环境、教养方式等。

2.1家庭结构

对父母外出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父母外出导致儿童的内、外在心理健康状况均发生恶化,且通过配对的实验处理组发现,若父母不外出,则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将会有所改善。尽管父母不同的外出情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的差异并不明显,但其带来的不同监护类型却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留守儿童长期生活的家庭结构及由此形成的监护类型主要分为单亲看护、隔代看护、同辈或自我看护及叔辈看护几种。不同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差异显著。

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由于较少感受到来自长辈的支持力量,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监护类型,且主要表现在过敏和冲动倾向上;同辈监护的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常处于“无人求助”的状态,常体验到较强烈的学习焦虑;儿童在家庭中的安全感很大部分来源于母亲,因而母亲看护的儿童体验到的孤独和恐怖感较少;隔代看护的儿童可能由于老人在教育时常采用恐吓等方式,存在明显的焦虑与恐怖感;叔辈看护的儿童体验到的焦虑水平较低,但在过敏倾向上得分较高。与父母看护的普通儿童相比,隔代、母亲看护的留守儿童的焦虑、抑郁水平和孤独倾向较强。但王永娟等人的研究结论认为普通儿童的孤独感体验比留守儿童高,并由此得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家庭中父母监护、关爱和社会支持等密切相关,而并非完全是由于他们与父母的沟通问题所致的结论。

2.2教养方式

教养方式是指家长教育、抚养孩子的方法类型,是其理念、行为及对儿童情感表达的综合,具有相对稳定性。家庭系统中看护人的教养方式对各种监护类型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存在着影响,但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不同看护方式的影响不同。

通常情况下,父母亲的温暖理解对心理发展具有正向影响,而他们的拒绝则产生负向作用。具体而言,在隔代和父辈监护的儿童中,支持温暖的教养方式会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但在留守家庭中常见的隔代监护较多地采取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儿童产生较多不良人格品质和不良行为习惯。与溺爱型完全相对的严厉拒绝的方式对儿童的影响也为负性。父亲干涉在单亲监护中具有消极作用,而父亲惩罚、母亲偏爱对父辈和单亲监护的儿童具有积极作用。在同辈或自我看护中,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如其他留守类型的儿童那么显著,但母亲拒绝和父亲温暖仍然有一定的影响。

2.3家庭功能

父母对儿童的关心程度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原因,而儿童与父母的亲密程度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程度约为对普通家庭儿童影响的两倍。过往研究常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和沟通三个方面对家庭功能进行描述。

留守儿童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上的得分低于一般儿童。亲子相聚的间隔时间越长,父母对孩子的照顾不周、监护不力,孩子与父母的亲密程度下降,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又可以共同反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且其中家庭亲密度的解释力更大。无论什么类型家庭中的留守儿童,其孤独感和社交焦虑都是相伴而生的。通过儿童的孤独感,能够预测其社交焦虑的存在,反之亦然。

2.4家庭气氛

现有研究比较一致地认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作用,易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提高。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家庭的矛盾性明显高于常模,而高水平冲突家庭中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悲伤、愤怒、焦虑和害怕。父母亲外出后,家庭内部的教育和抚养环境发生了改变,儿童所获得的父母关爱减少、家庭气氛变得冷清,而冷清的家庭气氛可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2.5其他因素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抑郁水平负相关,对经济状况的自评为中等以下的儿童,其抑郁心理的检出率最高。大量研究发现留守家庭中监护人的文化程度越高,儿童的身心健康状态越好,恐怖感越轻,总焦虑水平越低。父亲的文化程度与儿童的学习和人际焦虑、孤独、过敏和恐怖倾向、身体症状以及总焦虑倾向得分之间呈负相关,而母亲的文化程度与身体症状、恐怖和总焦虑倾向的得分之间负向相关。

3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

3.1 研究内容和深度受限

目前对学龄前阶段的留守幼儿的研究较少,而很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时机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亲子分离时儿童的年龄越小,语言及认知功能发展尚不完善,在未来的成长中,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受到的影响越大,出现问题的风险也更大。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因其亲子分离的状态而受到较大影响,但相关的研究尚不够系统和深入。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留守儿童已经不仅出现于经济落后地区,而研究区域仍主要集中在农村及边远地区,较少涉及城镇留守儿童。

3.2 研究方法单一,纵向研究较少

现有的研究方法多采用量表或问卷,访谈法和其他的方式较少,间接限制了研究对象及范围。如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阅读及理解表达能力有限,在研究中就不能很充分地反映出留守后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此外,评估因果关系的唯一方法是进行事件前后的纵向研究,而现有的研究多为一次性或横断比较研究,甚少有长期纵向研究,难以准确反映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的长期影响,以及其影响随时间推移将产生怎样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3.3 研究角度单一,应用研究少

留守儿童正处于不断增长的心理健康问题风险之中,迫切需要更好的预防措施和更有效的管理战略。现有研究对留守儿童心理状态的特征、现状、影响因素等的描述性研究成果较多,但对应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应更具实际应用性,或尝试考虑从其他角度加以研究,以期能为问题的解决提出实际可操作的建议和贡献。

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孤独感、抑郁感的影响——基于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批准号:15C0886

参考文献

[1] 薛静,徐继承.徐州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2:375-377.

[2] Wu, QB., Lu, DP., Kang, M. (2015). Social capital and the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in rural China with different experiences of parental migration. Social Science& Medicine,132,270-277.

[3] Tom a, R., & Jenaro, C. (2015).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Romania: Anxiety and predictor variables.Psychological Reports,116(2):485-512.

[4] 袁宋云,陈锋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231-235.

[5] 王井云.家庭因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0.7:125-128.

[6] 凌辉,张建人,易艳.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5:674-678.

[7] 袁博成,金春玉.农村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交焦虑[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0:1564-1566.

[8] 范兴华,方晓义.家庭气氛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外向性与自尊的中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4:680-683+687.

[9] 唐有财,符平.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基于親子分离具体化的实证研究[J].人口学刊,2011.5:41-49.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关于家庭因素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道德情感影响的调研
关于家庭因素对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影响的思考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